张 睿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的起飞与高速发展,制造业原有的基本要素价格优势会逐渐弱化,继续发展必然要转换战略导向,调整原有的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动力引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历程莫不如此。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经历了以要素价格优势为驱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地产金融的发展,期间我们进行了去产能、国企改革、全面融入世界贸易的战略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无论从民生发展还是国家竞争来说,拥有独立完整的先进制造业都是不二的选择,放弃制造业等于处处受制于人,国家与人民就没有未来。而今创新成为了新时期的主题,我们提倡以变化与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科学稳妥的解决方案,为即将到来的改变做好准备。
本文正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从制造业的现状入手,以转型升级的目标为导向,选取与之对应的物流系统的再造与融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相关研究与企业实践有所启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在内需不足的环境下利用我国生产要素的低价,技术与管理的后发优势,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外市场,同时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我国的大量转移,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几年前工业产值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工业产量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但是,一种模式的发展有其前置条件,我国基于国际分工的加工贸易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跟随追赶型的模式。需要有广阔而开放的国际市场,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而这些在生产原材料价格上升,房地产价格连年上升,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国际贸易争端升级与再平衡的背景下,逐渐失去了这种比较优势,原有模式需要改变,从而建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所以国家提出了创新性国家的战略目标。
具体来说,目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与制造业能力提升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需要放在面向未来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来考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中产阶级大批产生,新生代国民已经进入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生力军。他们对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理解,对产品品质与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制造与供给系统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与AI,将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需求端的电商逐步渗透到产业供给端,特别是制造业,因而无论从国际形势、国家发展、民生需求还是技术内在的发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然趋势。
目前,制造业的问题与短板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已清晰了的呈现出来,关键问题是我们最终要确立怎样的转型升级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上面提到的国际竞争的态势,国内民生需求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与制造业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些因素是我们确立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的。
本文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制造业结构调整。单纯以低成本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果不能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将失去竞争的能力,需要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或出清。而附加值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及产业链延伸的传统制造业需要集中资源改造与升级,期待掌握制造业的制高点,把控住产业链的主导权。
(2)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也就是向智能制造进军。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数据的掌控,智能制造可以极大提高制造效率,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灵活而及时地满足国民的个性化需求,满足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要求,提升国家长远的竞争实力。
(3)产品升级,制造业的服务化,产业链的延伸与优化。
(4)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重构与再造。
(5)产学研体系与服务网络结构的建立。
总体来说,新的形势要求制造企业需要更好的产品迭代与品质,需要制造企业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在产业互联网兴起的时刻,基于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方兴未艾。
在确立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制造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差别,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专业性差别,这样才有利于设计有针对性的推进方案。
因此,本文再次重点探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物流系统的再造与对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按照目前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态势,离开物流与供应链的协调,制造业单独完成转型升级的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物流学说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传进国内,90年代末期物流企业才被大家知晓。之前,仓储、运输等都是分开运行的单独行业,缺少对企业的深入服务,物流企业的出现满足了市场对产品、原材料等的一体化、专业化流转的要求,这是在市场范围扩大、规模扩大,产业链延伸,企业对成本、质量和速度要求更高的情况下产生的。而物流的最高形式是供应链,供应链的物流形式只有在产业集群比较完善的地区发展较快。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供应链发展的提速,但是更多的服务于制造业的还是第三方物流,即所谓的合同制物流。
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应对市场日益快速的变化,需求个性化下的产品迭代、技术迭代,以及对协同与成本的高要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但就智能制造来说,光有智能工厂的改造是不行的。企业经营过程包括生产、供应、销售等,由此需要对人、财、物进行有效配置与利用。就生产环节来说,现代生产是加工、物流、技术与信息的综合集成,其中的生产加工需要靠信息与物流来引导和调节,从而使生产更加柔性、更有节奏、更加均衡,这就涉及生产企业的物料供应与储存,同时要求上游供应更加准时,下游销售快速反应,还要适应产品变换带来的生产及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的调整。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物流与供应链的支持,智能工厂一定要结合智能物流、智慧供应链,才能更好的发展。
对于大企业来讲,原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专业化能力与嵌入式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不足。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再造与对接,将满足行业专业性特点,协同能力更高,生产企业在上马新产品时可以借助升级后的物流系统,迅速调整供应链,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时也能借助新型物流系统迅速在大范围内规划和布局供应链体系,从而做到在国际和国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小制造业来讲,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再造与对接作用更大,中小企业在销售、采购、技术研发、精细化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设施的投入上也是勉为其难。而基于数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不仅可以为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产供销的网络结构与低成本的快速切换,同时还能基于这一网络系统为中小型制造业提供专业化的赋能,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运营效率、供应链组织能力,让中小企业把有限的资源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专长上,从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因此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管是面向国内庞大消费市场,还是大企业的跨国拓展,再造原来分散、割裂的物流系统,构建多层次的智慧供应链网络系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基础,由此而成为了国家的中长期战略。
下面本文以制造业的典型城市——无锡作为实例,深入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演变,进而总结问题与不足,探讨应该制定哪些合理的对策以及具体的措施,以推动物流系统再造与对接,并服务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研究制造业转型升级下物流系统的再造与对接问题,必须回到它的起点,来了解当前状况下的制造业与物流,梳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真实状况。本文以典型的制造业城市无锡为例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制造业与物流普遍面临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无锡是国内制造业重镇,工业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十位。近几年,无锡坚持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但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无锡制造业前十大行业中的三大传统、高能耗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降幅较大。其中纺织业从2005年的10.9%下降为2010年的5.9%,下降了5个百分点,降幅居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虽然保持十大行业之首,但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19.7%下降为2010年的15.3%,下降了4.4个百分点,降幅居第二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由2005年的8.7%下降为2010年的7.8%,下降了0.9个百分点,降幅居第四位。增幅最大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由2005年的7.7%上升到2010年的14.0%,上升6.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由2005年的4.7%上升到2010年的8.4%,上升3.7个百分点,增幅位居第二。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新老行业重新洗牌,制造业总体结构不断优化。
同时为了去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无锡关闭了一批小化工、小钢铁、小印染、小水泥、小电镀等“五小”企业。相关产业也向外市、外省转移。但也带来了“笼腾了,鸟没来”的尴尬局面,新兴产业不达预期,传统产业却撤离了。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制造业产品层次不高,许多企业处于低端加工环节,存在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成长性差等问题;二是多数制造业企业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长期依赖廉价低端劳动力;三是新兴产业缺乏中高端人才,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支撑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五是劳动力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制造业企业受制于信贷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资金压力普遍较大,企业经营利润微薄;六是生产性服务业不足、层次低;七是制造装备需要更新换代。
无锡市为此制定了产业升级规划,特别是制造业升级的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9)。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及江苏行动纲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和“四化”意见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和提升智能装备制造水平为重点,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分类分层、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着力推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加快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要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就是要加强制造业本身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进行设施设备自动化更新换代,实现智能制造。同时要整合制造业内部制造流程与物流过程,并且面向上下游供应链,以业务数据化为手段,提升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并且借助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当前无锡制造业比较缺乏智能化设施设备投入的规划与调整和产业互联网、现代物流体系的布局及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及各类专业服务的支持。这其中只有物流服务是实体性的服务,解决了对客户的快速反应以及上下游物资流通协同与效率问题,有利于快速开发产品,快速交付产品,降低流通费用。而最重要的一环是物流与供应链,离开了物流与供应链的链接服务,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信息、金融等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更不用说对产业经济与地区发展的优化与提升了。
因此,全面审视无锡制造业与物流企业的联动状况,发现不足,从而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对策是十分有意义的。无锡制造业与物流企业的联动状况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与不足:
(1)需求方面,制造业依然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环境下经营,服务外包意识不够。
(2)供给方面,无锡物流业除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电商物流、快递、干线物流外,大多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缺乏面向制造业的完整的物流产业体系布局,无法全面承担起制造业物流的外包与供应链的整合。
(3)现有物流企业功能以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为主,增值功能开展不够,缺乏能够整合供应链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
(4)企业信息化投入参差不齐,制造业供应链协同能力较差。社会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与智能化设施设备欠缺,各类实体物流平台与网络还不完善。
因此,无锡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还不能适应国内日益发展的产品个性化、品牌化以及快速转换的要求,在提高制造业产业效率,降低成本方面作用力还不突出。对于新兴产业如汽车制造业、家居业、消费电子业、智能家电业、时尚服装业等个性化日益明显的龙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对于先进装备业的售后服务支持还在起步阶段,同时制造业大量的供应端物流还有待整合。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比起需求端的电商、零售与物流的联动要复杂得多,原因是涉及到了各细分行业制造过程与原材料供应过程,相对成品标准化程度差,制造过程迥异,对物流与供应链的要求千差万别,因此,无锡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升级,其实是整个社会供给体系的升级换代,没有流通领域的升级改造,制造业升级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内外部同时发力,才能构建制造业的新引擎。
物流系统的再造,就是物流系统要对接适应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是转型升级的制造业需要能与之融合的新物流系统,为其提供更加专业而全面的服务。作为制造业重镇的无锡早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示范企业。
物联网作为对物品、设备实施跟踪的关键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社会所必须的网络平台,无锡物联网产业园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平台,是无锡制造业与物流融合、制造业升级中的强有力的技术与推手。同样,无锡也是全国大数据、云计算研发与应用的中心城市,在推动制造业大数据、云计算运用方有着相当深厚的积累和许多有价值的实践。
无锡市经信委与江苏海宝软件有限公司打造的“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信息平台”,作为支持无锡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间机构,发挥着为企业提供咨询、项目化建设与改造的作用。期间也推出了一批制造业升级改造的示范工程,主要集中在生产线与物料的自动化跟踪上面,成为工厂智能化生产的先导,这其中也包含了企业内部物流与生产线的融合。示范项目包括无锡国棉一厂生产线跟踪,江苏利特儿绿色包装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品冠物联网有限公司的物联网追踪生产方案,锡能锅炉有限公司设备状况跟踪系统等,获得了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
目前,随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的趋势性上升,对制造业升级的需求更加紧迫,直接的结果就是要求通过智能化生产与整合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提高良品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无锡的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电子产业、家电行业成为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领先的行业,未来其他相关行业生产领域的升级换代将逐步成为潮流。
在与制造业对接的物流领域通过升级改造,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平台公司与供应链管理公司。例如无锡市与华讯方舟信息有限公司合力打造了无锡市城市配送平台,以信息化整合与管理社会配送资源。江苏迅捷物流有限公司智能仓库示范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供应链节点的智能化升级。无锡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全面对接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与整车分销物流,做到了物流与制造、分销的高度协同。同时,近两年来无锡出现了一批物流平台性公司,比如同城货运平台货拉拉、明佳供应链公司、即时送平台云鸟配送、德邦和安能快运公司等,对制造业仓储、运输、配送的集约化经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说,无锡制造业与物流的融合乃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企业自发性的较多,有组织的开展还比较少,示范性企业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产学研的大环境还未形成,各路资金、专业化公司、人才还没有集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还有待完成。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首先要解决的是上下游利益关系的协调,减少互相间的博弈。就目前产业链运营的状态来说,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即使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在运行中,同样存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博弈,协同性差。只通过技术手段而不考虑创新商业模式、协作机制是没有办法破局的。因此,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平台以互联网形式连接,以服务为依托构建的开放式供应链是最好的切入点。各类平台下可以集结众多制造型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与配送服务企业,通过平台统一协调运营,平台之间也互联互通,初期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信息透明,采购、分销成本降低是必然的,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会明显加快,这对制造业与物流业都具有长期的吸引力,在明显的利益牵引下,各类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就有保障,产业互联网的渗透进程就会加快。
因此无锡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关键问题是整合供应链,而整合供应链的关键是整合者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基础是数据。这个比起产业互联网的改造更需要时间,更需要精耕细作与沉淀。
制造业的转型是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是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制造业的升级是管理的升级,技术研发的升级,向智能制造的升级。物流为消费服务,更为制造服务,是经济运行的实物流转通道。物流系统的再造就是要改变行业分散、企业规模小,联通转换难、成本高的现状,对接就是要提高物流系统服务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因此,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的必要工作内容。制造业,细分有1 300多个行业属性,个性化强,需要跨行业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这些特点决定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复杂性与艰巨性。各个细分行业都需要逐步积累经验,形成较成熟的实施方案与运营模式。自上而下的规划与自下而上实践缺一不可。
就具体问题来看,大型制造企业拥有品牌、管理、技术研发及资源优势,转型中要保持竞争力,更多的需要定制化的物流服务与优秀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物流企业具有嵌入到制造环节、与制造企业高度协同的专业化能力。
而中小型制造企业一般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某类产品之中,不具备大企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它们有的是面向市场的灵活性和专注力。它们在转型升级中需要提高的是管理能力、技术积累。对物流系统的要求就是产业路由器职能,并需要分销、采购的平台,需要物流与供应链的协同,需要生产经营的赋能,需要第三方的信息化支持等。
通过对无锡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物流系统对接分析,本文提出总的对策与建议是:制定好有弹性的产业融合规划,根据国内外相关情况与产业需求,分阶段分重点落实。引进与扶持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先导企业、专业化公司。设立产业融合基金,搭建细分行业专业化职能平台,从行业协会层面与企业层面分享经验推广实施。具体建议如下:
建立产业互联网,实施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共享信息,协同运营,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良品率,提供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以及上市的速度,从而直接提高产业链上企业的竞争力。
(1)引导产业基金布局产业互联网关键领域,吸引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对无锡地区制造业进行改造,使产业基金与龙头企业成为最有力的推手,以专业化的眼光有效组合创新企业、人才、资金,迅速占据产业互联网制高点,打开局面,以点带面,发挥出示范效应。目前,阿里巴巴、腾讯、金山、用友等企业已有这方面的布局,大量的面向产业互联网、制造业升级的投资基金也正在设立和培育各类新型节点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平台。同时,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也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以弥补市场化操作的不足之处。
(2)做好本地区的产业规划,鼓励在流通领域分段设立各类具有增值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公司,以集结干线运输公司、小件快运公司、快递公司、城市配送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运输车辆与各类货仓,分行业建立为制造业服务的实体供应网络与分销网络,切实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投资建设适应现代化供应链的智能仓库、运输配送设施设备,发挥城市商品流转的骨干作用。
(3)在无锡市原有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产业转型密切相关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并加强与制造业升级相关的应用,逐步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
在产业互联网的构建中,从需求端到供应端,从规划端到应用实践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
制造业的升级即是“互联网+供应链整合+行业应用”的模式,行业应用是核心,互联网及供应链整合是有效的手段与工具。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行业应用+供应链整合”要求更深入的行业背景,象阿里巴巴、京东能够迅速整合与重塑零售端这样的模式未必能再现。供给端的升级中制造业与物流业是一个整体,升级制造业和与之匹配的物流业改造,目标是能有效协同需求端与供给端。就目前来看,在产业互联网的框架下,长期深入的将制造业升级与供应链整合融合起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工厂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为主线,整合生产与供应并延伸至分销体系。大企业的整合与改造需要借助行业信息化平台与专业化的智能制造方案商的设计实施与生态系统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整合与改造因为其本身技术力量与基础设施的局限需要借助平台服务商的连接与专业化服务,比如制造服务平台、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以大数据监测生产、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营,以云平台协同企业内部、企业间的生产,以产业互联网为纽带精益化运营供应链。
(2)从需求端出发以电子商务系统为主导,以个性化订单组合为拉动力,整合需求、设计、生产乃至分销配送与供给端相衔接。大企业可以升级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生产系统,中小企业则需要借助独立的电商订单平台,由于制造业的个性化,这类平台一般以行业细分,最终实现客户到工厂的C2M定制化模式。同时也会出现协同设计等中间性服务平台,从而有效地将顾客、零售商、传统电商平台、设计师、物流商与制造商连接起来。
(3)加强物流与供应链公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物流与供应链公司专业化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以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为目标。专业化服务能力,一个是物流系统本身的规划能力、整合能力,这是横向融合问题;另一个是对各制造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做到嵌入制造环节,这是一个依托行业纵深融合问题。最后,就是由第三方物流向供应链管理升级。在网络构建、基础设施改造、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物流系统质的飞越。
以上工作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各方面都要抱着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出发点,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整合需求,确定阶段性的主攻方向,以点带面、以效益为目标的逐步展开。比如现阶段供应商到制造企业,工业品分销方面出现了中间的物流平台,工业设备出现了云服务平台与零部件供应网络相结合的系统,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大量增加,资金、技术与人才的进入是顺其自然的。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布局,数据服务商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以数据整合制造业与物流业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这方面的安排需要借助专业化机构的研究与实施,从而有效配置资源,提升社会供给系统的价值与效率。
无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内制造业全面升级的一个缩影,无锡地区中小企业众多,传统行业比重大,这些企业根植于本地区内生性发展,并充满活力。无锡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乃至制造业的升级对于民生发展和地区繁荣意义重大。近年来,本地区制造业自发地进行自动化与智能设备的升级改造,从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到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都有大量的案例,无锡地区也出现了新建智能化、自动化仓储的热潮,涌现出来以信息化主导的货运平台、城市配送平台,新型的服务于制造业的快运公司、供应链公司,工厂设备联网,数据化监测运营的实例。这些前期的探索与实践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评价,当然还有众多不完善之处和未知领域。即便是这样,制造业转型的趋向以及大的主攻方向已渐渐明晰。
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和在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触发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已是大势所趋。同时,针对大量的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存在,平台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通过平台集结产供销,通过产业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切实降低了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物流成本。
本文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物流系统的再造与对接充分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需要借助专业化的知识与专业化的公司和借助资本的力量整合技术、人才、资源,创设机制,搭建平台,尽快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