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耀军
(福建省将乐县水南中学,福建将乐 353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当前的高中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这四本书涉及众多的理论、概念、原理和观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做简单的理论演绎,或者是进行照本宣科式的知识讲解,只会让广大的学生感觉到思政课堂极其枯燥乏味,也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使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所以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广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思政课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其内容非常丰富且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等领域。因此,高中思政教师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坚持以科学的教学思想为原则;坚持以正确的教学观念为原则;坚持以学生为导向的原则。只有贯彻执行这些基本原则,高中思政课堂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高中思政教师,我们想要上好每一节思政课,提升我们的思政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就必须学习思政课改的精神,明白课改的意图,领悟新课改的目的所在。其次,在上好每一节课前,广大教师应当先通读教材和教学用书,对整本教材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全盘掌握,同时也要清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方向明确,详略得当。最后,教师还要对比新旧教材,发现和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变化,思考其变动的原因。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要求,而不是因循守旧,盲目照搬[2]。例如,在讲解我国政府职能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将传统政府职能以及现代政府职能陈列出来。这样通过对比,知识点就一目了然,并且也有助于学生记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的公共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政治研究活动的形式归纳要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由于高中思政理论较多,对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和枯燥,在课堂上,学生自然也就对思政课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广大的思政教师怎么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呢?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就要结合一些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一些社会热点一出现,就会被广泛传播,人人皆知,学生也不例外,在讲解一些理论时,教师可以用社会热点问题为事例,加以证明,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用了当前的社会热点“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事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他们纷纷就这一热点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自然也就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一知识点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3]。
另外,在教学中要贴近社会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列举真实可信的事例,这样才能激起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领悟和理解理论知识,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在进行“文化传播”的教学时,笔者就从微信朋友圈入手,讲解我们不能在微信朋友圈中随意传播信息,尤其是不能随意传播各种不良信息,既要学会不传播谣言,更不能相信谣言。学生对这一事例兴趣十足,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学生讨论完后,自然也就达到了对书本知识的真正理解、接受、认同。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整个课堂完全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解,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有效率?为什么课堂教学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的灌输型课堂模式。广大的学生对学习自然也就缺少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起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主动型学习理念。那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把新课改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按照含义、内容、措施、作用、原因和意义等,自行对课本进行摸索和研读。学生如果在研读中产生问题和困惑,不要紧张,可以将问题记下,当本课教学开展时,向教师提问或者在教师的讲解中解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将本课的知识要点一一书写在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要点自主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协作,展开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设问、反问等形式,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或者总结。以上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行,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思政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正是新课改精神的集中体现,充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应用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而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目的所在[4]。
高中思政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不是说课堂教学就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如果在讲授理论的时候,不仅注意讲授的理论性、科学性,还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语言尽量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那么,就可以使理论增添生动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形象清晰地理解、领悟和掌握书本上的基本原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因此,教师在讲授中要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这样可以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领悟和认同。思政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思政教师严谨、精炼、风趣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中,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坚持不懈地钻研、改进、提升自身的语言技巧[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由此可见,思政教师的优秀人格魅力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带微笑,富有亲和力,不能把一些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进而影响广大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宽松、活泼、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紧绷的精神得到放松,紧张的情绪得到缓和,从而让学生在温馨的课堂氛围中愿意学习,激发出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以立德树人理念为目标的高中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导向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教学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创新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总之,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讲究方法,立足实际,就能积极广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