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西卓玛
摘 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导向,强调了德育教育在各个阶段的重要性。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成为了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源于生活,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适用。传统教学方式强调课程的理论性,使其与生活相脱节,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新课改,教师应该善于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理念的应用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理念;应用策略
生活化理念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合生活逻辑与课程中的理论逻辑,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授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以模拟的形式参与其中,得到生活化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并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应用于生活当中。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深入研究课程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学效率。
一、运用生活化元素导入实施新课导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属于一个关键环节,其导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课程内容的效果。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初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新课初始环节,教师向其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所提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元素进行新课导入,从而将学生带入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世界当中[1]。例如,教师讲解到《和朋友在一起》这个部分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之间在各种活动中所留下的照片,将其整合到一个电子相册当中,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观看照片,能够使学生很快回忆起在生活中与朋友相处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充满友情的快乐时光。一旦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就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成为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并带领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模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丰富化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并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切实认识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益处,并能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化问题。例如,教师讲解到《维护秩序》这个部分时,可以设定几种实际生活中场景,比如,在公交车站排队时,看到有人插队、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抽烟等,让学生扮演各个场景中的角色,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各个情境中的表现能够反映其自身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给予相应的指导,针对性的向其渗透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使其能够融入课堂当中,并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课程内容。
三、向课堂中导入契合课程内容的案例
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时事与案例都能够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素材。根据这样的课程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向课堂中导入生活化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2]。每个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不同,在互相讨论生活化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思维的互相启发,从而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以及生活现象。例如,教师讲解到《做负责人的人》这个部分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新闻资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事件中的人物都存在怎样的责任?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不同的学生所表达的观点也有所差异,教师应该为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从全面化的角度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发言中的有效信息,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分别对其进行点拨与详细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立足教材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尽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作用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层面,但是其却需要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来。针对这样的课程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教室作为授课场所,还应该认识到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解与接受课程知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更加直观的角度学习课程知识,并对其形成积极的思想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3]。例如,教师讲解到《服务社会》这个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到一些社会福利单位中,比如,敬老院、福利院,为需要的人送去温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每次实践活动后,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一些感悟。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到学校附近的居民區,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提倡教育创新的背景下,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多改革契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开展生活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元素导入实施新课导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向课堂中导入契合课程内容的案例;立足教材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通过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理念的应用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瞿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4):39-40+43.
[2]雷凤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7):148+150.
[3]王连俊.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