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

2020-03-14 06:37姜洁萍
人物画报 2020年33期
关键词:同理心理品质法治

姜洁萍

摘   要:积极心理品质指的是阳光的、向上的心境或能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状态的心理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更加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字:课堂教学;心理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法治意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高效的道法课堂可以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所谓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六个方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

同理心又叫换位思考或者共情,指的是站在不同立场上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即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心理。同理心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爱、人性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同理心,有利于帮助学生獲得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理心往往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他人的意愿,形成包容的思想。

在进行《正确认识广告》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广告信息产生基本的判断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对同一问题大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我们要学会尊重差异的存在。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你对广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大家对广告态度的不同。

同理心的培养需要渗透在道法课堂的方方面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向师性较强,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评价时便要采用相对多元的态度,让学生体会教师评价的包容性,强化学生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成熟。

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案例分析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灵活变通的思维,为其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的进步打下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形式,指的是人们运用观念、规则、一定程序方法等对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树立起自信,为学生阳光开朗的享受校园生活、渡过少年时光提供动力。

在进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可以在生活中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为了让学生更加具体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法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一个案例,并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一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组织学生讨论与阐述。

解题能力的进步需要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出示综合类的信息并让学生根据信息的内容回答问题,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对有效信息的敏感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信,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是引导个体社会行为的重要心理要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行为的规范,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与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意识,为其的良好行为践行提供思想上的有利指导。此外,教师利用社会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有利于让学生清楚当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进行《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以“慰问退伍老兵,了解祖国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任务的分配,流程的设计,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的进行是拉近学生与现实社会距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美好道德的引领,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当然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学会合理的利用身边的资源,以更好的为学生的实践服务。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要利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同理心、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提供积极的思想引导,也为学生的心理发展贡献力量,确保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学燕.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智力,2020(28):137-138.

[2]祁晓娟.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60.

猜你喜欢
同理心理品质法治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老来更明同理心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避免同理心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