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本科生第二课堂学业问题探索

2020-03-13 08:13王紫微付锦华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第二课堂

王紫微 付锦华

摘要: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根据第二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第一、二课堂严重脱节、第二课堂边缘化严重、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以及工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生建言献策。

关键词:第二课堂 资源整合 多方协调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獻标志码:A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中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随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调当今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必要性。但在各高校响应国家政策,更新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同时,江西省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引发了我们对当前江西省经管类院校本科生学业负担现状的探索。

本调查小组针对江西省经管类院校本科生群体采集了 280 份样本,开展了关于江西省经管类本科生学业负担现状的调查。同时通过结合 EXCEL,SPSS 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当前江西省各高校第二课堂现状。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衍生物,是让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然而在此次的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的第二课堂仍然存在以下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第二课堂主要存在的问题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严重脱节

近年来第二课堂的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参与度更高,但是缺乏整体性,活动过于松散,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与第一课堂联系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和加深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第二课堂发挥的效能。

究其原因,我们总结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学生自己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第二课堂仅仅是课外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在第二课堂中掌握更多知识并且深化对第一课堂中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老师没有给予第二课堂足够的重视,忽视两个课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发挥老师在第二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最后,学校对于第二课堂的建设不够,并没有配套相应的辅助设施及资源等等,致使其未能与第一课堂间建立紧密联系,从而导致二者脱节。

2.第二课堂边缘化严重

目前,在“唯分数论”的社会大环境中,学校教学的中心仍然集中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学生也仍然把目光积聚在各科的考试成绩上。虽然很多高校也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观念落后,许多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价值、特点认识不足,认为第二课堂没有起到应有的育人功能从而使其第二课堂教育逐渐走向衰败,并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效果。而且,我们的问卷也恰恰验证了这一点。在问卷中,学生对参加过的活动进行排序,答题情况如图一所示,学生参与最多的是学术讲座和学习交流活动,最少的则是学科竞赛等活动,由此可见,在学生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具有实操性质的科研竞赛类活动被边缘化。

3.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由于目前教育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的局限,学校将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于第一课堂的建设,老师则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于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多被认为是他们工作之外的额外付出,所以目前老师对于学生的科研竞赛方面的指导较少,并且并不太重视对学生在第二课堂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虽然可以使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开展各项调研,收获颇多奖项与荣誉,在学术上取得较高的成就。但是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往往具有渐进性和不确定性,所需时间较长,花费精力较多,且在极少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做的过程中结果是未知的,只有依靠团队的信心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够继续下去。因此学校和老师对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多为学生自发性行为,参加各项科研课题、学术竞赛均为学生自己寻找指导老师,并无专业的指导老师团队帮助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学生寻找指导老师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老师与学生的熟悉度,大多数情况下与老师研究方向和指导能力无关,很多时候指导老师由于研究领域与该项比赛、课题方向不同,而被自身的能力所限制,从而误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在“您如何看待您参与的这些竞赛中指导老师的作用?”一题中,32.39%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14.77%的学生选择了无指导老师或是只是挂名。因此可知,老师在第二课堂的专业化指导作用一般,质量不高。

除此之外,指导老师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大部分老师通常只是挂名这个项目,其实并没有给予具有参考性意义的建议,整个项目仅是由学生团体自主完成,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并不佳。并且,当前还存在一些指导老师一次性指导多个项目的现象,以至于指导老师无法认真地给予所有项目切实可行的建议,而总是给予一些模糊、大概的建议,更加阻碍了学生的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多头协调困难,工作体系不完善

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多由教务处、团委、大学生就业指导处以及学生团体共同开展及管理,由于缺少完整统一的工作制度及工作体系,各个团体的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有所不同,例如教务处以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大学生就业指导处则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导向、而学生团体推崇重在参与的思想,这些差异导致各个部门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相互之间的协调困难、协调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同时,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获绩分并未明确纳入学分体系,因此没有像第一课堂一样,有明确的第二课堂质量评价与考核标准;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无法确定、地点无法确定、种类多样等特点使得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监控难度增加;而对于第二课堂的质量评价以管理部门评价为主,评价体系单一,不完善的工作体系使得第二课堂效率低下。

二、第二课堂问题的解决方案

1.全方位整合教育资源

首先从教学目标上来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应该建立共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后续采取相应措施,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否则可能会产生矛盾。其次,从教学主体上来看,老师和学生仍然是第二课堂的关键人物,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设计、指导学生参与与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科研竞赛,课题研究等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跟着老师的步伐,在其指引下,探索实践知识的奥秘。再者,在资源配置方面,学校应该注重资源在各个活动中各有权重,而不应偏颇,尤其应该注重在第二课堂资源的投入,不仅如此,在第二课堂体系的设置中应该注重二者的衔接和相互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多鼓励社团、学生会等举办高含金量的知识竞赛等。

2.重视第二课堂作用

重视第二课堂主要需要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解决学生“分数至上”的传统思想和老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和自我科研的现状。

(1)老师方面

学校应该着重培养老师的科研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的指导能力,完善导师制度,杜绝指导老师仅仅署名,而对学生项目活动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的行为;同时严格控制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团队的数目,防止导师为了过度追求数量而不记质量的情形;明确导师在学生科研竞赛,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并且不定期对老师进行第二课堂指导的考核工作,检查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工作完成情况,适当给予奖励和惩罚。

(2)学生方面

完善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学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来规定第二课堂的必修项目,并空留一定学分给予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同时学生应该改变“第二课堂就是课外活动,浪费学习时间”的这种传统观念,更加注重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于第一课堂知识的巩固提高与反馈。学校应当设立一些有关科研竞赛和课题研究的奖项和奖金,以此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当中,同时注重对于第二课堂的比赛活动等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并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

3.打造专业指导老师团队

首先,学校应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同时根据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对指导老师进行资金上的奖励,改变老师认为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是其额外工作的错误想法。

其次,根据老师教学和实践能力、专业与科研能力,选出一支优秀的指导老师团队,并由他们专门负责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各项事宜,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各项活动提供专业化的理论指导。

最后,积极邀请校外知名企业极具创新创业型思维并且实践成功的企业家们加入第二课堂指导团队,为学生分享自身宝贵经验的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

4.构建管理统一、优质高效的第二课堂工作体系

(1)组建专门的第二课堂管理机构。

学校应组织建立由教务处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大学生就业指导处老师、学生团体负责人等构成的专门化第二课堂管理机构,在开展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前,各方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在达成共识之后,统一活动目标、活动设计、实施要求、考核与评价方法,推动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

完善工作体系

学校应将第二课堂绩分纳入学分体系,将第二课堂学分分设不同版塊,如自愿服务板块、学术竞赛版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不同版块进行学习;同时,建立多样化监控机制,如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前发布活动流程及评分方案,了解参与活动学生的意见,收集合理建议并在活动开展前及时调整,活动开展时随时了解活动动态,对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结束后,在网上发放问卷,及时收取第二课堂活动的反馈,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监控检查;最后,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以往的评价主体基础上,还应将学生和行业、企业的专家纳入评价主体,以此全面的检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蕾,高新友.“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2019(18):154-155.

[2]黄登红,张艳芳.职业院校第二课堂学分替代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7):65-68.

[3]秦玮.浅谈台湾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启发——以三明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为例[J].高教探索,2016(S1):29-31.

[4]邓海霞,丁灵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创新路径探析——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第二课堂教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30):121+123.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第二课堂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运行实践研究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