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杰 孙维忠
[摘 要]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团中央在高校大力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也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在第二课堂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的过程中,活动也存在着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起来。同时,第二课堂作为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其本身表现于哪些方面,也是第二课堂活动运行实践研究主要讨论的方面。主要就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成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其具体的表现加以阐述。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81-01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中,教学理念也逐步发生变化,其中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中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是变化之一,第二课堂作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在运行中其本身需要注意秉承直观性与趣味性的准则、正视第二课堂活动的位置、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重心、重视第二课堂活动中师生的合作关系以及避免第二课堂活动的繁多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助推高职院校学生成才。
一、第二课堂活动助学生成才应注意的问题
(一)秉承直观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的准则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说,第二课堂活动在秉承着直观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的同时,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够使学生爱上第二课堂,积极地投入到第二课堂中,良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有效作用。
(二)摆正第二课堂活动的位置
在高职教育活动中,第二课堂相对第一课堂活动来说,位置是其次的。在基于双方支持与配合的前提下,应摆正第二课堂的位置,在第二课堂活动展开的同时,积极与第一课堂活动相协调、相配合,处理好“一课”与“二课”的关系,从而构建“一课”与“二课”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牢牢把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心
将活动的重心落实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专业兴趣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等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内容不能是重复性的,在技能训练的方面也不能过于简单复制,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地与专业知识加以同步,努力达到明确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的目标。
(四)处理好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第二课堂的主体,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起一定的指导、引领作用。学校应大胆地鼓励学生开展和参加社团等二课活动,使学生有更加自主的学习锻炼空间。在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勇于创新设计和实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給予必要的指导和引领,使老师充分地与学生融合到一起,而且要不断地融入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课程科学、操作规范,避免随机性、碎片化
要改变以往第二课堂活动的零散性、随机性,努力使课程设计科学化、系统化,活动操作和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设计要科学,不要让过多的第二课堂活动影响老师及学生,更不能成为老师及学生的负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注重活动带来的效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不一味地追求速度和形式的翻新。对学生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素质与品德的途径,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途径,同样,对高职院校来说,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给予老师和学生相应的支持、鼓励以及表扬。
二、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成才的具体表现
(一)改善教学与学习氛围,专业素质明显提升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更加积极地动脑动手参与,在过程中延伸学习了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开阔了眼界,逐步形成了研究、探索、创新之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风。在老师参与及指导的过程里,老师引领带动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改善了教学与学习氛围。
(二)改进师生关系且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同时,学生往往处于轻松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加以学习、训练以及实践。老师是指导与引领的身份,也是与学生积极合作的身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也更为融洽,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是与学生的紧密配合,一同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加以提升。
(三)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素质
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活动中,寻找到自身的兴趣,培养了自身求真及务实的精神,逐步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与探索者,内心中深藏的兴趣被挖掘出来,逐步将各项能力、技能加以培养与提升,使学生成为富有探索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
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也参与了更多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开始会用所学知识进而解决问题,将书本化知识转换为应用型知识,更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总而言之,第二课堂活动是助推高职院校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但在这其中也需要注意其包含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二课堂活动助推学生成才的具体表现,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第二课堂所具备的深刻的教育效能,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进而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成为全面的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耀相.“准职业人”视域下高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2]闫焱,郭杰.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10:262-266.
[3]张婉婉.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及对第二课堂实施学分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