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张小华,姚文雅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血站:1.献血服务科;2.成份科;3.机采科,陕西渭南 714000
近年来,随着临床输血量的不断增加,对血小板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机采血小板因具有纯度高、治疗效果好、容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但由于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相关知识、采集方法等不了解,可能出现采集时间较长、循环血容量较大等情况,从而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对后续工作带来干扰[2]。“一对一”谈心模式即“一对一”访谈和护理,目的在于缓解首次献血者的不良情绪和不良反应,使其顺利完成献血。目前关于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研究较多,但关于“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缓解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情绪、提高采血质量及安全性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血站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92例为研究对象。献血要求:(1)符合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2)机采血小板前血小板计数≥150×109/L且<450×109/L,红细胞比容≥0.36;(3)全血献血时间与单采血小板献血时间间隔≥3个月;(4)体质量≥4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献血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8~40岁,平均(26.8±8.5)岁;体质量46.2~68.8 kg,平均(52.8±5.6)kg。对照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18~37岁,平均(26.3±8.2)岁;体质量45.5~69.4 kg,平均(52.6±5.8)kg。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试剂 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生产的MCS+便携式血细胞采集仪,美国泰尔茂、上海科安比司特公司生产的血液成分分离机配套管路,0.9%氯化钠注射液,血浆收集袋。
1.3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具体包括:(1)专业护士接待,评估献血者健康状态;(2)讲解献血流程和献血相关知识,告知献血过程的安全性;(3)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要求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4)献血完成后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表示感谢,颁发献血证和纪念品,并鼓励献血者继续参与献血活动。
1.3.2观察组给予“一对一”谈心模式护理 具体包括:(1)选取采血经验丰富的护士成立“一对一”护理小组,并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合格后与献血者建立“一对一”谈心护理关系;(2)护理人员解答献血者的相关问题,可带领时间宽裕的献血者对血站进行参观,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与其亲切交谈,让献血者感受到关切与温暖;(3)操作人员应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减少献血者因反复穿刺引起对献血的恐惧;(4)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时观察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交流沟通,给予安慰与鼓励,消除负面情绪,使献血者保持良好心情;(5)在机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流不畅等问题,导致首次献血者出现烦躁情绪,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机器的状况,保障血流畅通。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后对献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献血满意情况,献血知识掌握情况和献血满意情况分别采用本血站自制的献血知识调查表、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献血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包括紧张、抑郁、焦虑、恐惧。比较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面色苍白、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
2.1两组献血知识掌握情况和献血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知晓血小板作用、对本次献血满意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知识掌握情况及献血满意情况比较[n(%)]
2.2两组献血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献血前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献血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SAS、SDS评分均低于献血前(P<0.05);观察组献血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献血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献血后比较,#P<0.05。
2.3两组不良心理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紧张、恐惧人数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心理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1例(2.17%)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7.39%)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
血小板输注能够用于治疗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不良引起的凝血功能下降和异常出血风险增加[4]。机采血小板主要是指在无菌环境下用血细胞分离机从献血者体内采集血小板的过程[5]。相对于手工采集血小板,因机采血小板具有感染和不良反应较少、产品质量较高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人们普遍对机采血小板了解较少,加上采集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对献血者要求较高等原因,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多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这不仅不利于血小板的收集,也会对后续献血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6-7]。
“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即根据献血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本研究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一对一”谈心模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知晓血小板作用、对本次献血满意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的人数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在“一对一”谈心护理下,通过与献血者的沟通、对献血知识的详细讲解、精心地护理等措施,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献血者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帮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消除了献血者对献血安全的顾虑;献血满意度提高,献血者对献血不再有畏惧心理,更有利于提高再次献血率,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献血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相对于普通护理可能更适合于首次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献血者的交流沟通(包括参观献血环境、了解献血流程等),使献血者认识到献血的安全性与无害性,增加了献血者的信任度,减轻了献血者的心理压力,使其在整个献血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情[8-9]。
有研究证实,献血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保证血小板的质量[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紧张、恐惧人数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2.17%)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8例(17.39%)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说明“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在缓解了献血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献血安全。
综上所述,“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应用于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献血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