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囊性纵隔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3-13 03:14李军孝雷小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5期
关键词:畸胎瘤胸腺囊性

李军孝,张 斌,雷小艳

1.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中医院放射科;陕西榆林 719299;2.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710300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该部位具有非常丰富的脂肪组织、淋巴组织及神经分布[1]。囊性纵隔肿瘤是发生于纵隔内,边界清晰,含有液体的肿块。最常见的囊性纵隔肿瘤包括淋巴管瘤、畸胎瘤、食道囊肿及胸腺囊肿等。囊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胸痛及胸闷等[2]。因为纵隔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囊性纵隔肿瘤可能是由其他脏器病变累及,也有可能是因为纵隔自身病变导致,病理特征复杂,临床诊断难度大[3]。多层螺旋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具有准确率高、出结果快等优势[4]。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对囊性纵隔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探究其在囊性纵隔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中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囊性纵隔肿瘤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32~67岁,平均(41.3±1.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已在术后行病理检查证实为囊性纵隔肿瘤,其中胸腺囊肿9例,支气管囊肿11例,胸腺瘤囊变15例,畸胎瘤11例,囊性淋巴管瘤6例,心包囊肿4例。纳入标准:(1)符合囊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2)年龄30~70岁;(3)对本研究所有操作无不耐受或过敏情况者;(4)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器官或系统疾病者;(3)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批号:091107)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胸部增强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患者胸部入口至膈面(对于纵隔肿瘤向颈部延伸的患者,扫描范围应扩大至颈部)。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120 mA,转速0.5 s/r,螺距1.375,层厚及层间距为5 mm。对比剂注射:经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60~100 mL,注射速率为2.5~3.0 mL/s,注射后间隔25~35 s再进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观察30 min(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将所得的增强图像以1.25 mm/1.25 mm重建薄层,采用合适的后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获得纵隔肿瘤的轴位、冠状、旋转及矢位图像,并进行相关分析。最后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生进行阅片,当2名医生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可共同商议后做出最终诊断,2名阅片医生均不知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多层螺旋CT检查的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并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囊性纵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符合率=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 结 果

2.1囊性纵隔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胸腺囊肿、支气管囊肿、胸腺瘤囊变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90.9%、93.3%,畸胎瘤、胸囊性淋巴管瘤及心包囊肿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见表1。

表1 囊性纵隔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2.2囊性纵隔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的成像特点分析

2.2.1胸腺囊肿 胸腺囊肿位于纵隔右前上的有3例,右前下2例,左前中3例,右前中1例;形状主要为三角形、椭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较薄,内部呈水样密度影,密度均匀,无强化情况。

2.2.2支气管囊肿 支气管囊肿均位于纵隔中中区;形状为类圆形或圆形,囊壁较厚,内部呈水样密度影,密度均匀,病灶内无强化,囊肿壁多数强化。

2.2.3胸腺瘤囊变 胸腺瘤囊变位于纵隔前中区的有11例,前上区4例;形状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较厚,且光滑平整,内部存在囊变区或中心坏死,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现轻度不均匀强化5例,均匀强化10例。

2.2.4畸胎瘤 畸胎瘤位于纵隔后区的有3例,中中区1例,前中区7例;形状为不规则形、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较厚,内部存在钙化影,脂肪密度,且均匀不一,增强扫描呈现明显强化。

2.2.5胸囊性淋巴管瘤 胸囊性淋巴管瘤位于纵隔左后上区3例,左后下区3例;形状主要为椭圆形,无囊壁,内部无钙化,均匀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呈现强化。

2.2.6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均位于纵隔后下区;形状为三角形、椭圆形或类圆形,无囊壁,内部无钙化,均匀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

3 讨 论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多个器官及系统的组织,因此,纵隔肿瘤的类型相对复杂[5]。此外,纵隔的解剖结构复杂,肿瘤的发病位置多隐匿,早期诊断难度较大[6],患者多在临近组织或器官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发现,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7]。在纵隔肿瘤中,20%左右的患者为囊性纵隔肿瘤,而囊性纵隔肿瘤类型多样,临床诊断难度较其他纵隔肿瘤大[8-9]。

曾有学者指出,发生在纵隔位置的肿瘤,其肿瘤特性与发病位置相关[10]。目前临床多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定位,并根据其所处位置不同进行种类划分。多层螺旋CT检查可对肿瘤的血管结构、密度等进行区分,用于鉴别皮样囊肿、畸胎瘤及胸腺瘤等的良恶性[11]。此外,多层螺旋CT检查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内部结构,用于区分某些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本研究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胸腺囊肿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8.9%,支气管囊肿为90.9%,胸腺瘤囊变为93.3%,畸胎瘤、胸囊性淋巴管瘤及心包囊肿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提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囊性纵隔肿瘤的符合率高,临床可将CT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

对56例囊性纵隔肿瘤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胸腺瘤囊变发生率高,其主要位于纵隔前中区(73.3%),其次位于前上区(26.7%)。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其内部容易出现囊性病变。部分胸腺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目前临床对胸腺瘤囊变的诊断主要通过病理活检。胸腺瘤囊变的CT成像特点为囊壁厚,存在囊变区或中心坏死,呈椭圆形或类圆形,CT增强扫描可以观察到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的表现。畸胎瘤是在胚胎期逐渐演变形成的,是由胸腺多极化细胞脱落所致,因此畸胎瘤多存在于大血管或心脏前方,生长方向为向前纵隔方向,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7]。本研究中,畸胎瘤主要位于纵隔前中区(7例),其次为后区(3例),少数位于中中区(1例)。其CT成像特点为囊内存在钙化影,呈均匀不一的脂肪密度,边界不规则。胸腺囊肿和支气管囊肿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属于囊性纵隔肿瘤中的良性囊肿,随疾病发展,囊肿体积逐渐增大,可对邻近器官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3]。本研究中,支气管囊肿与胸腺囊肿均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影,但支气管囊肿均位于纵隔中中区,CT成像特点为病灶内无强化,囊肿壁多数强化;而胸腺囊肿位于纵隔右前上的有3例,右前下有2例,左前中有3例,右前中有1例,CT成像特点为病灶内无强化。故临床可通过肿瘤所处位置及病灶内有无强化来鉴别胸腺囊肿和支气管囊肿。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囊性纵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且不同类型的囊性纵隔肿瘤CT成像各具特点,临床上可将CT检查结果作为囊性纵隔肿瘤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畸胎瘤胸腺囊性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什么是畸胎瘤?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畸胎瘤是怪胎吗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
成人成熟型睾丸畸胎瘤1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