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从作用角度出发创设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体现形式;实施策略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思考当中,自主去发现和探索数学文化知识内容的本质内涵,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展现出的重要作用
数学思维活动的构建成为了当前教师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众所周知,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到文化知识的本质内涵,明确文化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真正接受并掌握数学教材的内容。因此,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也必须认识到数学思维对他们产生的重要影响。
首先,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文化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当中,从理论知识出发找寻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深入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
其次,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促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质疑,懂得质疑,敢于质疑,善于提出自我存在的疑问,向老师表达出自我的观点,阐述出自我对数学文化知识的认识和见解,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思考能力。
最后,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综合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形成较高的推断性思维能力和探究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好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他们对数学文化知识的思考与掌握,而不好的问题的设计只是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却没有激起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兴趣,限制了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形式,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自主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步形成较高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时常常设计出以下问题:“多边形是什么样的?”、“如何求解多边形面积?”、“你能思考出几种多边形面积求解方案?”等,使学生从问题入手探究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自主探究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知识,找寻到割补法、填充法等多种求解方法,进一步形成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互动化教学情境,正确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互动教学有效地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在互动中,教师注意到沟通的重要性,以语言沟通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带领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文化知识的本质内涵,调动他们思考数学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与“奇、偶数”相关的内容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以言语引导他们认识奇数和偶数,使学生从互动中掌握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明确奇数和偶数在个位数上的变化情况。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应用性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可以被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融入到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之处,从数学角度思考生活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章节内容时创设出生活化教学场景,带领学生一同分析从生活中学习鸡兔同笼的原理,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求解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性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創设出多种多样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雅琴.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1):79-79.
[2] 李玉兰, 马彦保.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和探析[J]. 速读(上旬), 2017, 000(011):158.
[3] 朱存刚, 马彩玲. 关于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 教育, 2017(3):00045-00045.
[4] 张好全. 关于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