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芹
摘 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而核心素养教育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加强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结合新闻热点,精准导入,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引出核心素养;充分挖掘“生活化材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核心素养;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核心素养;引入传统元素,强化审美素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应用美和创造美,进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学创新
2016年9月,我国公布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个学科,据此再提炼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将美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过程与方法、情感要读和价值的整合,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美术核心素养就是美,注重对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新课程标准在2017年明确界定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初中美术教学创新,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为学生建构全新的美术学习环境[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应用美和创造美。为此,本文旨在围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合新闻热点,精准导入,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引出核心素养
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应当合随时关注新闻热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将核心素养引入教学中。例如,在《工艺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灌输性知识传授,播放出相关制作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我们结合当前新闻热点,把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再度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的新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三星堆青铜器的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等特点、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的特征,特别在造型上,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角尺形的大耳高耸,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探索,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美术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价值观,更有利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素养,拓宽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充分挖掘“生活化材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手工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打破传统的选材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废旧材料等,让孩子直接参与搜集。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例如:色彩丰富的饮料瓶、形色各异的旧玩具、造型各异的包装盒、五颜六色的树叶、果实、质地不同的广告纸、毛线、金属线、火柴、牙签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巧妙地利用生活化材料,这些生活化材料拉能够近实验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爱上实验,爱上学习,爱上创设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生活化材料,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真正了解到生活中不同材料的奇妙用法,体会不同材料的美感和特征,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于废旧材料再次利用的环保观念,并加以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學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这一目标,围绕提高核心素养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欣赏外国肖像画时,教师可以选出《蒙娜丽莎》、《少女肖像》、《达芬奇自画像》、《蒙娜丽莎》、《向日葵》等经典作品。欣赏课多侧重于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充分讲解作品背景,对“文艺复兴”的历史进行教学,对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门道”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画家所处的时代、历史典故、作画的心情、人文知识等,理解作品背景,让学生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领悟现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面貌,理解文化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开启了美术欣赏和理解之门,强化作品本身的意识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对世界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引入传统元素,强化审美素养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执其白,守其黑”更是道出了美学之原则,传统绘画之“气韵生动”,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生发而来,是传统绘画突出之美学准则。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延伸应用,并在课堂开展时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应用,通过对自身传统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化,寻找一种在本土化、多元化、个性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关系,采用多样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借助新式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例如,在《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中,把山水、人物、花鸟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展开绘画教学,讲解传统技法的特点即用笔、用墨的技法,在用笔方面应注重用笔的平、圆、留、重、变,在用墨方面应注重用墨的干、湿、浓、淡,即以墨线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对传统图案的深入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拓宽,还能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思考能力。
综上,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初中美术教学的需要,这就要去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美学能力,进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区海旋.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美学艺术,2021(3):93.
[2]刘煜炜.简析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21(7):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