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变革

2020-03-12 14:01郭峰
工会博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岗位模块

市场是一个变动的主体,这便形成了一个个跃动的职业。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职业内容的深化与发展,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变化。比如,在疫情面前,我们的中医重新又找回了原有的位置。它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创新与发展。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职业继续教育的作用必不可少。人是有自主的、自立的,是能够自决的。而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创造一种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有利环境并引导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自己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在这一意义上,人员素质提升和市场环境变化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变革。

一、职业锚及其形成

埃德加·施恩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形成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形成一个占有主要地位的职业锚。简单来说,职业锚就是那种无论市场如何变换,个人依然坚守的东西,或是价值观或是别的什么。施恩提出五种职业锚: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的依托。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管理,课程的设计也就不能脱离对职业锚的挖掘。

二、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块设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我想,确保员工的长期兴趣得到企业的保护,鼓励他们不断成长,使其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这便是职业管理。一些著名的企业将安排员工进修学习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措施,员工视深造学习的机会比得到物质奖励更加珍惜。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保住并提升自己的位置。

1.课程模块与岗位功能。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学分银行建设突出了岗位功能特点,凸显了继续教育的内在本质:成人只有意识到某种知识能够帮助其解决某一问题时,才有学习的动机。只有当新的知识、技能、价值与态度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展现给成人学习者时,他们的学习才有效果。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岗位评价的问题,即确定一个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的价值。岗位评价的方法很多,大多数企业使用一揽子评价体系,包括技术、责任、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科学评价能够引导职工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但如果评价不科学、不公正,就容易起到错误的导向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产效能以岗位效率的充分展开为基本依托。模块化课程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组合形式,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集合为一体,完成对某一岗位能力的定位。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课程模块,辅之以职业教育的各种教学手段,能够保证人员培养的实质内涵,能够搭就人才迅速成长的阶梯。在深入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岗位需求和职工的职业规划发展,构建企业和职工“双赢”的格局。实践证明,课程设计的指向性越加明确,岗位功能的实效性也才能够越加凸显。

2.课程标准与学分转换。以行业现实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才能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学分转换依托这一体系,实现计划内与计划外之间的学分互认、折算与替换。如前所述,学员所取得的内容相近、课时量相当的技能证书、培训证书以及相关学历教育课程,可以就某一模块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实现相关教育课程向所学专业相应模块课程的转化。实践效果显示,课程标准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应紧密结合行业标准,而行业标准应向国际标准看齐。这绝不仅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和体现。历史教育我们:一个民族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内容、方式的变革应是其中应有之意。

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它的实质在于鼓励学习,倡导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使学习、创新成为整个企业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首先要制作一个组织结构图,即根据业务扩展和缩减等因素来设计企业对岗位的需求。其次要盘点本企业的人才库,要了解本企业的人员状况。第三要画出人员安置图,概括每个岗位可能的人选,以及每个人的发展需求。在建立转换系统时应关注两个原则:所有员工在职业发展中都应被考虑到,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同时要保证课程标准和转换标准的高度透明。

3.模块化与信息化。在动态环境下,企业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得学习源。一种是企业从外部渠道学习先进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获得市场上新的知识和能力。另一种是指企业从内部进行知识、技术的创新,将获得的新知识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竞争力,以缩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信息化的推动将带来岗位的分化、转化与演化。一系列不同课程的排列与组合,实现了模块的演进与专业的推进。因此,课程模块化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化的过程。岗位功能的变迁需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岗位功能的变化有时是暂时的、突发的,有时则是整体结构的调整。这就要求有时仅是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和梳理,而有时需要对整个模块重新进行调整和设计。课程之间互为因果,存在有高度的相关性。

三、职业教育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

员工的培训系统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两部分。岗前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介绍有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资的发放与增加、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环境(含周围同事)等等,岗前培训更多的是给新雇员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岗位培训则是一种长期的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这里一般又分为技术岗位的培训和管理岗位的培训。当下,依托信息化技术,现代培训的形式日趋多样化,远程培训、视听培训、VR培训等多种形式逐渐进入主流。当然,岗位轮换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行为学习方式,应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学习网络,并提高管理水平。

个人学习力决定了个人的成长,社会学习力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而一个民族的学习力决定了民族的富强与繁荣。为此,我们才需要激发个人学习的内生动力,才需要打造职业继续教育的平台,才需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在创新驱动的社会机理下,个人理念的更替、信息资源的整合、学习习惯的养成,构成每一个生产单位创造力的生态基础。课程模块化设计契合生产力变迁节奏,满足了个人求变求新的需求,也是对教改实践的考验与推动。将学习效果置于社会的平台上进行评价,将教学的过程通过学习者的实践进行检验,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使命驱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进行“创造”。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岗位模块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