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钦
统编教材中的神话单元属于一个特殊文体的单元。它一方面要学生认识神话,阅读神话,从神话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它要完成语文要素的训练点,达到人文熏陶,还承担着“读更多”的任务。笔者认为,神话最重要的是它富有神奇的想象。教学时,应抓住这个“牛鼻子”,深入到故事的内容深处,深入到文章的语言深处,探求神话表达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直达思维的高处。
一、调动资源,唤起想象
神话单元要落实的第一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统编教材中“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第一站。神话单元的故事性很强,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可用的资源,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本单元教材,可利用的资源有插图、文本、生字、课后练习等。
1. 直用插图。《盘古开天地》有四幅形象的插图:“混沌沉睡图”“开天辟地图”“顶天踏地图”“化身万物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且把图上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可以直观地把盘古开天地的内容说出来。
2. 巧用生字。生字教学与文本内容结合也是一种好方法。如《盘古开天地》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共15个,其中“翻、劈、撑”三个生字就能很好地概括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示了盘古开天地的力量之大,坚持之久,毅力之强;也可抓住三个动词的“形声”造字方法,让学生记住字形与字意;还可连词成景,让学生根据这三个字讲述课文故事。
3. 借用时间。《盘古开天地》里面的时间非常有逻辑性,从“很久很久以前”,到“有一天”“在天和地分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再到“盘古倒下以后”。可抓住时间顺序,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地历经的时间考验,由此展开想象,体会故事之神奇。
4. 妙用人物出场顺序。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可以制作人物名牌,让学生根据人物出场顺序,排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最先出场的是天神普罗米修斯,其次是……最后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感受人物形象,捋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样的练习,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拆分、重组,一方面能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批注能力,整合能力,唤起想象。
二、巧用提问,丰富想象
神话单元,处处都是神奇的话题,教学时可以调动话题,引导学生提问。“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有多久?”“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那是什么样的?”“巨人有多高?”“火从哪里来?”“天破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容易调动学生的感觉神经,要让他们经历提问、思考、查找、诵读,丰富学习体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回答“巨人有多高?”时,可让学生通过查找描写巨人高度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巨人的,然后抓住关键词体会巨人的形象。而在回答“火從哪里来”时,也可以通过关键句子抓住“盗取火种”情节,进行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还有思考“天破了怎么办”,可提取文中“补天”过程的相关语句,通过提取关键词,想象女娲补天时会遇到的困难,培养想象能力。
总之,让学生经历提问、查找是思维练习的第一步。教学时不能就此打住,还要追问,让学生多层次地品读、感悟形象,感受过程,力求达到思维训练的最深处。
三、合理创编,发挥想象
想象是神话的眼。合理的创编,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表达力。选文中的想象是学生“创编”的源头活水。
1. 句式模仿。比如《盘古开天地》描写天地未开的景象是“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可让学生根据句式进行创编:宇宙?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像个?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宇宙?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犹如?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又如盘古倒下以后,文中用一整段话描写他的身体变化,教学时,可抓住段末的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还有哪些身体部位会变成什么,依据文中的句式创编。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创编有了“式子”可参考,还为习作作了铺垫。
2. 纵横创想。比如《盘古开天地》,可让学生纵向想象“很久很久以前”是多久,让学生发散思维,还可以引导阅读宇宙起源的科普文章。又如“巨人有多高”,就可以让学生想想,除了文章当中这样描写,还可以怎么说,怎么编。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生长点,让学生创编,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框架构想。这几篇选文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有开天辟地的盘古,有创世补天的女娲,有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也有外国神话人物。这些人物,之所以深入人心,或因有神兵,或因有神器,或因有神力。教学时可以这些细节设计框架让学生创编:你想创作什么人?他有什么兵器?有什么过人之处?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多维链接,高阶想象
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神话单元同样承担着“例子”的任务。本单元除了完成单元要素的训练,还承担着“读更多”的任务。神话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如何创作神话?要解决这些问题,单单读通本单元课文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多维链接,才能进入思维的高层,想象的高阶。
1. 链接课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外读了不少神话故事。但对于神话是什么,学生是没有概念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认识神话,如了解童话、寓言与神话的区别;了解神话是古人集体的创作,口耳相传的一种作品,有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始祖神话;等等。
2. 链接图腾。打开第四单元的封面,上面有人首蛇身的伏羲,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伊战士和希腊战士,人身鹰头的埃及守护神荷鲁斯,以及中国的龙。这些图腾,从图形的设计到身体部位的变形,无不充满神奇的效果。每一个图腾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英雄的塑造。课堂上有意地链接这些图腾,能让学生很好地认识神话的由来、神话的创作背景,了解中外神话的差别,感受古人的智慧。
3. 链接神奇。神话里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有夸父追日,有神农黄帝,有尧舜禹……他们能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他们有三头六臂,未卜先知,刀枪不入。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能深入人心,是学生想象和创作的媒介。读这些神话,能触摸“神奇”的世界,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埋下探索的种子。
总之,神话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体。教师应给学生搭设舞台,让他们在舞台上不断亮相、交锋,擦出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会讲神话,讲好神话,并且深入神话,去读更多的神话。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东关小学?摇?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摇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