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的两个研究系统
——语言教学与师资培养

2020-03-11 12:21:50赵金铭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师资

赵金铭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提 要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本质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语言教学系统,包括在目的语和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教学对象都是外国人;另一个是师资培养系统,包括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培养师资的专业设置,教学对象主要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也有少数国外汉语教师)。语言教学系统,隶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门类,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本体;师资培养系统,属于教育学门类,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支撑。汉语国际教育的两个系统,虽互相关联,却各有特点,成为不同的研究领域。语言教学为师资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师资培养为语言教学输送优秀教师,提升语言教学质量。它们同属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两个系统,共同构筑汉语国际教育跨学科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事业的学科支撑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也就是说,该学科的本质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的名称,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既包含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也称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包括在海外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二者教学对象都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均属于语言教学范畴。

此外汉语国际教育还包含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培养师资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其教学对象主要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也有少数国外本土汉语教师),属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培养范畴。

这两个系统在教学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完全不同,虽同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门下,却应属不同的专业。前者属于语言教学,准确地说,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本体;后者属于师资培养,属于教育学门类,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支撑。学科本体与学科支撑共同构筑汉语国际教育跨学科研究。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比较有助于分类,分类可以形成系统,比较、分类、系统化是知识进入科学领域的重要门径。据此,我们经过比较,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和师资培养,作为一个学科中的两个系统,依据其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研究。

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语言教学系统

(一)国家专业目录对语言教学系统的表述

对外国人的教学与研究,始于1978年在“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中国语文》1978年第1期),语言学界呼吁“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肇始的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一直是非学历的、多种门类的汉语教学,直至197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的现代汉语专业,学制为四年,从此始有留学生汉语本科学历教育。

1996年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进行调整,下设二级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其中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汉语言文字学 ”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可招收外国硕士生、博士生,完成学业可授予其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至此,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已经形成完整的系统。这是隶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门类下的学科,准确地说,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地位确定,研究系统确立,研究才有了方向。

(二)关于语言教学系统研究

1. 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教学系统,以培养外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2. 教学类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大致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汉语预备教育、长期进修汉语教学、短期强化汉语教学。后三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学历教育。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目前在海外大致有大学本科汉语教学、中小学汉语作为外语课程教学、孔子学院的非学历汉语教学、中文学校以及各类社会办学机构的汉语教学。

3.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遵循语言规律、语言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课程,具有独立的教材系统,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该学科研究目标明确,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业内所取得的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已为学界所认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早已成为学界与社会的共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历来注重学科基本理论(包括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探讨,一直探讨自身成系统、有规律的研究内容。语言教学处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该学科建设,视野开阔、涵盖面广,一般从四个层面展示学科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是以汉语语言学为基础的汉语知识体系,也就是学习者应掌握的汉语知识和应养成的汉语表达技能,也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是以认知脑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问题,解决“怎样学”的问题。三是以教育学为基础,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即怎样教会学习者掌握汉语。汉语有其自身特点,汉语教学方法应有别于基于印欧系语言所创造的语言教学法。这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四是研究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解决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汉语教学的问题。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科整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语言教学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由赵金铭总主编、由商务印书馆2006年开始出版的“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中,该书系共7个系列,凡22册,基本涵盖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方方面面。2019年始出续编“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凡24册,体现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4.今后研究方向与研究前景

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学科,要跻身世界第二语言教育之林,仍须在如下四方面加强研究。务实为其根本。

第一,汉语国际教育首先应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确认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体系。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规律,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使其具有汉语教学理念的内涵以及体系性的价值和方法论的意义。

第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应充分体现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充分利用汉语语言学研究成果,完备和完善具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特点的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材体系。汉语本体知识依然是根本。

第三,汉语国际教育应产出一批反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特点的、为学界所认同的标志性科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语言教学系统。诸如体现汉语和汉字特点的、普遍使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材,对不同母语者汉语习得与认知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汉语教师从业标准与学习等级标准,具有公认品牌效应的汉语水平测试与评估等。

第四,产生一定数量的、具有影响力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名师,培养一批有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学代表人物,以及一批有汉语教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代表人物。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根本和永久话题。在世界语言研究方法由内省研究转向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应借助现代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以其具有汉语特点的研究成果,获取在世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话语权。

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师资培养系统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师资培养系统与语言教学系统不同,是一种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而师资培养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保证和当务之急。

(一)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培养本科专业

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下辖二级学科——对外汉语专业(代码050103),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特点是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1989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会议”(苏州)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个培养目标,并规定专业课程应归为三类:外语类、语言类和文学文化类。1997年召开“深化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座谈会”,强调要培养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只能靠本专业独特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教材以及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

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汉语国际教育培养师资人才,而教育的内容,一是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二是作为汉语国际教师的技能养成。故而基于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内涵,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围绕四个方面予以展开: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师素质。

对外汉语(现已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与教材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审定,由业内教学与研究专家共同编写,由赵金铭、齐沪扬、范开泰、马箭飞总主编,由商务印书馆2007年开始出版的“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5大板块凡22册)中。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博士专业

1996年调整后的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的二级学科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这两个学科下设有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文学硕士)。 此外,在教育学门类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下,也设有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学硕士)。

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指学术型硕士或科学型硕士,非后来的专业硕士)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同样重要,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中,必须兼顾。总结二十多年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的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开始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材系列”,凡13册。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2008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作为二级学科单独设置(代码:050180)。2012年《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里设有 “0453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其中“04”是教育学学科门类的编号。这里的“汉语国际教育”,就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教育学名下的一个学科,授予的是专业学位。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衔接的专业学位,以培养技能为主,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就是培养能适应海内外教学环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人才,通俗的说法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教书匠”,是一种技能型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具有师范性。

近期,一些院校获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条件是该校必须设有教育专业。凡无教育专业的院校,教育部不予批准。这更印证了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隶属教育门类的学科属性。

2.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的不同

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两个不同的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是二者是不同的学位类型,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差异。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是建设一个新专业,也不能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而是在专业的名目下,在学科的基础之上,用一种新的理念来建设一个师资培养的专业学位。

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界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探讨如何针对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而实用的课程内容,编好核心教材,使学生打好作为国际汉语教师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技能,使之成为合格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教师,真正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4.专业学位是教师培养,不是师资培训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本质和过程上均有很大不同。师资培训是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或对原有教师进行业务提升与知识充电,多采取讲座形式。教师培养的目的则是使其成为知识结构完备,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多层次、多品类汉语教学任务的教学人才。教师培养作为一种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规格与规范,具有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设计了科学而实用的课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多所院校具有丰富教学与研究经验的教师,依据培养方案编写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系列教材·核心课教材”(凡6册)于2014年开始出版,以对应培养方案规定的核心课程。教材的特色在于在提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学习者的基本教学能力。

三、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两个系统的研究重点

(一)大力提升孔子学院汉语教学

习近平在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词赞扬:“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孔子学院的宗旨也强调“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涉及语言教学和师资培养两个系统。汉语教学系统中,依据各国不同的国情创建汉语教学体系,设计适宜的课程,选用合适的教材,以满足各国学习者的汉语学习需求。要吸引学生学习汉语,要能留住学生持续学习汉语,还要不断提升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使非学历汉语教学标准化。

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大批中资企业走出国门,与所在国合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批外方人员与中方人员合作共建,语言为沟通的桥梁,为外方人员提供有效、便捷、实用的汉语教学实为当前首要。

师资培养系统中,因相当数量的教师来源于专业硕士毕业生,故提升专硕教育水平,加大培养力度,实属必要。培养汉语教师有一个科学的过程,不能成为“急就章”。其培养时间和教师所获取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有科学规定的,不可操之过急。目前在孔子学院急需汉语教师的背景下,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应严格筛选,补其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方面的短板,选取合格的汉语教师赴孔子学院执教。

(二)汉语学习者呈现低龄化趋势,应大力加强对世界青少年学习者的教学研究

随着世界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海外除大学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也有汉语班。很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成为中小学选修课程之一,或作为外语课程计入大学学分。据报道,美国就在2500所高中开设了AP中文(大学先修课程)。此外,还应特别照顾到海外那些在周末学校或暑期班的青少年汉语学习者,他们没有足够的中文环境,也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面对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汉语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国际汉语教师应研究针对儿童少年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教学技能与技巧;要了解和掌握海外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具备对中小学语言教学课堂的管理与组织能力;最好还具有一些才艺技能,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汉语国际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所关涉的所有领域的研究,都应以汉语本体为依托,体现汉语特点

离开汉语本体研究,相关的教学与学习研究都将无从进行,所以不应舍本逐末。汉语虽存在世界语言的共性特点,但有些根本特点却是世界其他语言没有的。事实证明,这些特点又明显地影响着汉语的教与学。

所憾者是,语言学界对汉语特点的挖掘与发现,多年来无论是教学内容研究、学习研究,还是教学研究,均未被合理吸收与充分利用。例如,汉语中语素的地位不亚于词。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现今的汉语教学中显然没有体现对汉语语素意识的培养。汉语的另一特点是词、词组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共五种关系:陈述、偏正、支配、补充和并列。汉语这些特点,无论是语法教学还是教材编写都没被充分利用。

(四)学习对象研究

学习者是怎样学会汉语的,这要通过认知脑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发现,这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提供依据。从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汉语,转向研究学习者如何学习汉语,这是一种研究理念的改变,这种研究近十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方面,不但要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中介语现象,更要解决不同母语学习者出现的中介语问题。

多视角的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要特别关注汉语词汇的习得,汉语一词多义和同音词现象十分突出,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中,意思就可能会变化。有外国学习者提起学习汉语的感触,认为自己是一个词一个词学会汉语的,这似含一定道理。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学习者研究中尤其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尽力减轻学习者的焦虑情绪,使学习者保有持久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基于认知视角的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汉字的认知是汉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了汉字的认知,可大力提升学习者的汉语阅读与写作能力,而汉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正是培养高层次汉语人才必须突破的瓶颈。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本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因其跨学科色彩,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个专业门类。其中的语言教学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支;其中的师资培养隶属师范教育范畴,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分支。 语言教学和师资培养同属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两个系统,虽互相关联,却是各有特点。

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根本和永久话题,师资培养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保证和当务之急。语言教学为师资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师资培养为语言教学输送优秀教师,二者虽各成系统,却共同构筑汉语国际教育跨学科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师资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科技视界(2014年32期)2014-08-15 0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