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作发展的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制订

2020-03-10 15:05李冲冲岳利红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幼儿

李冲冲 岳利红

【摘要】本文从幼儿动作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策略,分别从学年、学期、单元、学时四个方面探索设计思路,以提升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动作发展 体育课程 教学计划 幼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50-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的同时,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强健的体质、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得以在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体育课程中要求掌握的“基本动作”,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身体运动技能,进而具备基本动作练习和发展基本活动的能力。这既是实现幼儿体育活动任务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而以动作发展为导向的专业知识及方法的运用,能对教师的正确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下,笔者从幼儿动作发展的角度,探讨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策略。

一、制订幼兒体育课程学年教学计划

(一)制订技巧

1.设计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基于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总目标,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提升身体素质,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动作发展的要求,从幼儿的运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2.科学分配本学年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

基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科学预设幼儿基本动作教学课次为2~3次/周,以小班2次、中大班3次为宜。学年教学课时数需依据幼儿实际在园“周数”和预计“周教学次数”来确定。

依据基本动作发展层次存在序列性的特征,用“动作发展序列法”将幼儿在学前阶段亟待发展的基本动作分成若干阶段,总结各项基本动作在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水平和动作发展敏感期,以确定幼儿不同阶段教材内容的侧重点。跑、接、投掷三个基本动作的发展敏感期为小、中班,大班阶段可作为动作巩固期;连续垫步跳的基本动作发展敏感期为中、大班;挥击、踢、单脚跳、双脚跳等四个基本动作发展敏感期为整个学龄前期,需持续地开展教学等。

(二)案例赏析

以下表1是依照《指南》健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目标”设计实施的,是遵循幼儿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同时依据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基本动作发展敏感期等编制,体现了基本动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二、制订幼儿体育课程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学年体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课时数组成一定规模和目标不同的教学单元,并制订出详细的单元评价项目等。

(一)制订技巧

1.确定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依据学年体育教学目标、本学期教学内容及幼儿学情,考虑季节性和各学期学校工作安排,确定本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单元规模、出现次数、位置和顺序等

教学内容单元规模的大小,是由该项教材教学目标的大小和教材的性质而决定。譬如,小班幼儿“单脚连续向前跳”教学单元规模的确定,首先要熟知动作教材的规范,分析幼儿的运动基础和该阶段幼儿的动作特征,其次,要确定教学目标,最后,依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确定“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教学单元规模,以3个课时为宜。

教材出现的次数,是在教学单元规模确定的前提下,由每次课的动作教材数量而决定。如果每节课安排2个动作教材,那么总次数为教材时数×2。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每次课安排一个主要动作教材,中、大班幼儿每次课多安排两个主要动作教材。两个动作教材的选择应依照幼儿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多为相互补充的关系,譬如下肢动作发展为主的跑跳类动作,与上肢发展为主的投掷类动作相结合、运动量较小与运动量较大的动作教材相结合等。对动作技术有联系的动作教材,以连续安排为宜,而技术上有干扰的动作教材应考虑一定的间隔时间。如钻、爬、攀登类动作,均为四肢协调作用于地面或器械上,对提升幼儿的动作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赏析

1.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幼儿清楚地认识各项基本动作要领;较为熟练地掌握各项基本动作技能;幼儿在感受参与体育活动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自信心,达到改善和提高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

2.设计思路

小班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表2)是依照年度体育教学计划(表1)的安排设计实施,在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同时,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动作教材的性质等编制,体现了基本动作教材教学单元规模的大小,及其出现的课次数、位置和顺序等内容,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安排的科学性。

小班“走跑类”动作教学安排在前6周,不仅因为“走跑类”动作发展敏感期为小、中班阶段,而且对建立幼儿体育活动教学常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钻、爬、攀登类”动作教学连续安排于第7~9周,“协调性”是决定幼儿学习各类技术动作极其重要的身体素质,为提升动作学习的有效性,更好地改善幼儿的“手、眼、脚”协调发展,应尽早安排为宜;抛、接、投、拍、击等“投掷类”动作为粗大肌肉动作的操作性动作,对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要求较高,故安排在学期后1/3段的第15~20周;由于“单脚连续向前跳”难于“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为保证练习难度的递进性,课时应设计“先双后单”的学习等。

三、制订幼儿体育课程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体育教学计划,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规定的某项或多项教材内容,按课次顺序排列的教学进度,具有一般专项性教学的特点,是作为学期教学计划和各类教材课时目标的过渡性计划,可以使各类教材内容之间保持系统连贯性。

(一)制订技巧

1.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

2.熟知单元教学计划各项基本动作的技术结构和特点,准确把握各项基本动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主、次教材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3.依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和运动基础,结合基本动作的难易程度,科学预设教学步骤和教学手段。

(二)案例赏析

小班“拍皮球”单元教学计划以滚接球、双手向上抛皮球和双手拍皮球等为主要动作教学内容,以发展小班幼儿对皮球的操控能力、手眼耳的协调能力,上下肢的力量、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感受玩皮球的乐趣。在设计动作的过程中,应考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滚接球、双手向上抛皮球和双手拍皮球的顺序安排课时顺序,以各种情境游戏展开教学,确保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在内容安排的时序上,要充分考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注意保持进阶性;在教学重点的预设上,要注意其动态变化的性质;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要抓住幼儿爱模仿、模仿力强的特点,设置生动有趣的情景开展动作教学,如通过“花儿开放了”的游戏,练习向上抛皮球,通过原地拍球儿歌《球宝宝跳舞》,促进幼儿掌握动作要领,通过“巨人和矮人打篮球”和“老鹰来了”的游戏,提升幼儿双手拍球的技能等。

四、制订幼儿体育课程学时教学计划

学时教学计划又称教案,是根据单元计划的整体安排,对某一节课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师备课和统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制订技巧

1.教案一般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三个部分,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开展,同时包含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课的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教法、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和课后小结等基本要素。

2.小、中、大班体育教学课时长分别设置在15~20分、20~25分、25~30分钟为宜,课的练习密度预计在60%为宜。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运用的艺术性,是提升课时教学计划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案例赏析

小班课时体育教学计划(表3)以“双脚连续向前跳”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通过模仿双脚跳跃,依次解决“前脚掌用力蹬地”“屈膝落地缓冲”“手臂与下肢蹬地协调用力”的训练重难点,最后通过“感谢小动物”的游戏,巩固动作练习效果。

班级:小班  授课时间:×年×月×日  人数:30人  授课教师:×××

《学习双脚连续向前跳》教学过程如下:

1.准备环节

教学内容有:课堂常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播放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动作(走、跑跳为主),教师采用语言教学法,学生自由站队,时长为30秒,属弱难度。二是柔韧拉伸练习,主要方式有站姿抬抬脚、站姿扭扭腰、坐姿摸膝盖、坐姿摸脚丫,采用练习法、直观教学法,时长3分钟。

2.课中环节

课中教学由两个游戏组成,游戏一:“袋鼠学本领”,幼儿模仿小动物向其他小动物学习双脚跳跃的本领;游戏二:“感谢小动物”,为了感谢各小动物教会自己双脚跳,幼儿模仿袋鼠从家里(雙脚跳的方式)给各小动物送糕点。教学以游戏法、练习法、语言法、直观法等教学法为主,解决“前脚掌用力蹬地协调用力”的练习重难点;要求幼儿统一向指定方向双脚跳;队形要求为自由分散式,幼儿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重复6次练习,教学总时长为6分钟,属中等难度。

3.结束环节

课后放松活动伴以舒缓的音乐,教师引导全体幼儿做放松律动,如模仿蝴蝶飞;幼儿做上肢和腰腹拉伸专项动作练习;教师鼓励幼儿结束课堂。重复6次练习,时长为2分30秒,属弱难度。

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学时体育教学计划制订,需依据各项基本动作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及动作的性质,结合幼儿体力弱、注意力时长短等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教材的教学顺序。一般把新教材和比较复杂的教材内容、发展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教材内容放在课的前半部分;把引起高度兴奋、发展力量和耐力素质的教材内容放置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实现课程内容的相互补充。

综上所述,幼儿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包含了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师应基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从幼儿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等角度制订幼儿体育课教学计划,提升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叶平枝,徐宝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3]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孙志顶.举单项内容实例谈单元制订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

[7]杜存锋.如何制订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J].体育教学,2000(6)

[8]马国凯.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应遵循的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原则[J].开封大学学报,2003(3)

作者简介:李冲冲(1986— ),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岳利红(1987— ),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体育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