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摘 要:产教深度融合,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色,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双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建设,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才能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引言:早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提到了职业教育应该实行产教结合,培养实用人才。2013年11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产教融合”的提法代替了“产教结合”,显示出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愈发重视。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双方的通力合作,培养真正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技术革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因此,如何借鉴国外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不断创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作用分析
1、输出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劳动者
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把学校教学流程与企业生产环节相衔接,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将知识学习与职业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对企业岗位的适应性,掌握足够的职业技能,对职业规范和行业现状形成深刻理解。产教的深度融合,兼顾了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能力训练,能够培养出经济转型需要的优质人才。
2、校企联合实现双赢,推动地区经济繁荣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校企合作不深入、合作缺乏持续性、难以互惠互利的问题,产教深度融合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推动校企合作,就要使教学和生产无障碍对接,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度联合,产教一体,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益、院校提升教学效果,校企得以双赢。此外,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企业生产升级,从而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国外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案例分析
1、德国“双元制”产教融合机制
德国的“双元制”,即为国家通过立法来实施产教融合。职业院校负责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而企业则负责学生的技能训练,校企各自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2、美国“合作教育”产教融合机制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即为学校和企业合作协调,联合完成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入学前半年,学生在学校进行职业学习,然后进入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交替的时期。毕业前,学生又回到学校,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毕业所需要的成果。
3、英国“工读交替”产教融合机制
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有点类似半工半读,是指职业院校做教学规划时,对学生有参加工作的要求。在需要工作的学期,学生要以职业身份进入企业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体会职工的真实生活。
4、新加坡“教学工厂”产教融合机制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机制,即为以工厂的形式开展职业教育,校即是厂,厂即是校,校厂融合,全方位地向学生提供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环境。学生参与生产、体验岗位真实生活,在动手操作中牢牢学会专业技能。
三、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创新应用分析
1、政府统筹主导,推进产教融合相关机制的建设
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的建设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统筹主导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为产教深度融合的顺利实施和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政府统筹资源,协调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掌握当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整体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状况合理地规划职业教育专业,促使人才供需平衡;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校企在产教融合中享有的合法权益和需要承担的责任,指明产教深度融合的前进道路;表现出对产教深度融合的足够重视,鼓励校企双方深入合作。
第二,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对产教深度融合活动的规范。例如,规定大型企业承担起产教融合的合作任务;细化对参与产教融合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减税退税、发放补贴;立法说明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利用产教融合谋取私利的投机分子,对校企的产教融合活动进行监督。
2、校企寻求共享利益,推动紧密合作
校企双方难以深入地、持续地合作,原因在于缺乏共同的利益目标。职业院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企业则看重市场需求和份额,主要目标是获取收益、维持生存。为了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方需要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实现紧密合作。
第一,建立产教融合集团,寻求共享利益,优势与资源互补。校企双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合法建立产教融合集团,做好顶层设计,整合校企资源,统一筹划安排。校方提供人才和科研资源,企业方提供场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边做边学的教育环境,将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校企依托市场项目合作,共建实训平台。以市场项目为基础,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工厂中建立实训平台,实现校企的共同发展。企业拥有敏感的商业嗅觉,为产业争取具有创新性的市场项目;职业院校则为项目提供人才和技术资源。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参与项目,各司其职。对学校来说,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学生得到充分的技能训练,培养了对企业实地生产活动的适应性;对企业来说,项目合作减少了生产方的成本投入,带来了一定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校企合作可谓一举两得。
3、顺应时代潮流,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建设,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深入研究技术革命对产教融合带来的影响,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模式。
第一,要利用“互联网+”的眼光看待产教深度融合,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做好充分准备,不断探索产教融合与新生产业结合的可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更新升级。
第二,充分认识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探索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模式,如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工学交替模式等,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在教学和实训过程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结束语
得益于我国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视,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經初有成效,下一步的目标便是推进产教的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可以借鉴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政府统筹协调,主导全局;校企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时俱进,转变思维,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要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的状况,作出适当调整,让产教深度融合与区域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学伟.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构建分析[J].价值工程,2016(36):220-223.
[2]吴建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164-166.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