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2020-03-10 11:20张德琼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  要:生物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它在帮助学生感知生物学事实、领悟生命学现象、构建生物学概念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命科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现象,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进行观察、对比,得出结论,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升华。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实际

生物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科学的必要手段。把生物实验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直观形象地实现对生物体的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流动的组织一一血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展本盛有加入梓檬酸钠鸡血的大量筒,让学生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来初识血液,同时提出问题: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血液分了几层?各层分别是什么颜色?每一层都有些什么?学生通过血液的分层现象,可描述出血液的上层呈淡黄色,中间呈白色,下层呈红色。教师总结:经过科学分析,血液上层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含量很少,约占血液总量的1%;下层是红细胞。约占血液总量的44%。认知到血浆中含有水,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从而让学生明白血液为什么被称作是“流动的组织”。

通过观察,学生收集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学生自己动手,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掌握血细胞的特点。例如红细胞数量最多,大小中等,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形态特点是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结合氧的功能;白细胞数量最少,形状最大,有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具有抗炎杀菌功能;血小板最小,因而在显微镜中观察不到,但是数量居中,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凝血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教师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为什么人体的血液通常呈现红色。再找出血液化验单中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项目,分析由此可能出现的病症。例如,发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化验数值低于参考值,判断是贫血患者;白细胞化验数值高于参考值,判断患者有炎症;血小板化验数值低于参考值,判断患者可能血流不止。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动口、动脑,全面准确地认识血浆的成分和功能、血液的组成、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充分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破认知障碍,挖掘概念本质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生物实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惯于探究性思维,在探究中发现,在应用中拓展、反思,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例如,通过学生“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将不同层次的实验与“血管”这一概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挖掘出概念本质特征,学生理解了概念,启迪了思维。

初次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血管的概念,即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然后进第二次观察,让学生自主寻找血管间的差异,感知不同血管之间在颜色、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粗细等方面的差异;第三层次的观察,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如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学生会发现血流速度(快慢是相对的,不同动脉其血流速度也会有快慢的区别)、粗细(同一血管也有粗细的区别)、颜色、弯直等都不能作为判断依据,而血流方向似乎可作为判断依据,但是在看不到小鱼心脏的前提下如何判断血流方向又是一个问题,此时学生在经过感性认识后思维处于最为活跃、最为兴奋的发散阶段;进行第四次深度观察,理解不同血管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联系血液循环思考如何寻找参照判断血流方向,学生会发现毛细血管是一个突破点:動脉内的血液流向毛细血管分支,静脉内的血液是由毛细血管分支流向静脉。通过实验,从感性认识透彻地认识了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各自的特征和作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一个经典实验进行不同层次的反复观察,每次观察都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延展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观察中,逐步辨析不同血管的本质特征,同时对血液循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看科学、听科学,更要指导好学生做科学,通过引入恰当的学生实验,使学生明确了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将精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太平.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作者简介

张德琼(1973.05—),女,汉族,西昌师专生物系毕业。任教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学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