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陈浅然,刘华恩,李亚东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据“中国地震灾害信息系统”调查,地震发生时,受灾严重区主要是农村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房屋建设时多未参照规范,对结构抗震考虑较少,因而进一步研究经济有效的隔震方法很有必要。砂与橡胶粒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材料(橡胶砂),是一种新型且经济的隔震材料。其取材方便、施工简单,且具有动剪切模量低、阻尼比大等特性[1,2]。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均开展了关于应用橡胶砂隔震技术的研究。Tsang 等人[3,4]对橡胶砂置换层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橡胶砂对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均有较好的隔震效果。岁小溪[5]利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橡胶颗粒含量和垫层厚度等,对橡胶砂垫层的隔震效果的影响,得出橡胶颗粒体积配合比应控制在35%左右。刘方成等人[6,7]提出改进的橡胶砂垫层:土工格室加筋与土工袋加筋橡胶砂垫层,并借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垫层厚度、有无加筋及铺设方式等对垫层隔震效果的影响。黄小霞[8]利用橡胶砂隔震振动台试验,发现砂和橡胶粒在1~1.5的粒径比内隔震效果较好。
本文以橡胶颗粒体积含量为30%的橡胶砂隔震垫层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1∶10缩尺比例的框架模型,开展了自由场和橡胶砂隔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地基土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结构沉降,对橡胶砂垫层的隔震效果进行了探讨。
本试验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的MTS振动台上进行。台面尺寸为3 000 mm×3 000 mm,最大负荷25 t,最大水平和竖向加速度分别为1g、2g。在土-结构作用振动台试验中,选择边界模拟效果良好的模型箱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层状剪切箱,如图1a所示。模型箱尺寸为1 505 mm×2 000 mm(高度×内径),底板尺寸为3 000 mm×3 000 mm×30 mm。模型箱由12层环形钢框架堆叠形成,相邻框架通过螺杆连接,相邻框架接触面焊接具圆形凹槽的钢垫板,内置滚珠实现框架间的水平运动。借助ABAQUS 对剪切箱进行振型分析,如图1b所示。采用壳单元S4R、线性梁单元B31和三维实体单元C3D8R 分别模拟钢框架、螺杆和底板。框架与螺杆、最底层框架与底板均采用绑定连接,相邻框架间为面面接触。提取模型前10阶频率,得到剪切箱的基频X、Y向分别为3.87 Hz、3.79 Hz。
试验中橡胶砂垫层由砂和橡胶颗粒混合而成,其中砂为广州河砂,橡胶颗粒为废弃轮胎经机械破碎得到。2种材料的级配曲线如图2所示,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本试验将橡胶砂按体积进行配比,其中橡胶颗粒含量为30%。在自由场振动台试验中,将纯砂逐层倒入压实,使其达到一致的密实度。在橡胶砂隔震振动台试验中,将土体与上部结构接触处的地基(尺寸为800 mm×800 mm×200 mm),置换为橡胶砂混合物,并振密压实。
图1 层状剪切箱Fig.1 Laminar Shear Container
图2 砂和橡胶颗粒的级配曲线Fig.2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and and Granulated Rubber
表1 试验用砂和橡胶颗粒的物理特性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sted Sand and Rubber Particles
试验以某农村3 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试验前对原型结构进行缩尺。本文将几何相似比n、密度相似比np和剪切波速相似比ne作为基本量纲,根据相似原理[9,10]推导出其他相似条件。综合考虑振动台及剪切箱的规格,确定上部结构的几何相似比n=1/10,试验中采用与原型相同的砂,即np=1,故根据文献[9],得到ne=n0.5。基于上述相似比,推导出其他相似条件。利用ABAQUS 对上部结构进行设计。假设结构各层平面刚度无限大,将模型进行简化,采用钢板和钢筋分别代替楼板和柱,不考虑设置梁。控制缩尺模型频率与原型农村房屋的频率一致,确定模型为3层,层高0.3 m,首层楼板尺寸为600 mm×500 mm×12 mm,其余层楼板尺寸为 500 mm×400 mm×6 mm,柱直径 D=6 mm,柱长L=300 mm,上部结构如图3 所示。考虑到各类荷载因素,增设250 kg 配重块,经计算得上部结构加配重块产生的基底平均压力为10 kPa。
图3 实验装置Fig.3 Test Equipment
本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包含5个工况,如表2所示。阶段1是自由场试验,用来研究模型箱的边界效应,验证其是否会对试验产生干扰。阶段2、阶段3分别是无橡胶砂垫层和有橡胶砂垫层的模型试验,用来研究橡胶砂垫层的隔震效果。选择加速度分别为0.1g、0.2g和0.4g的El Centro波作为输入波,输入El Centro波前后,均进行白噪声扫频,测量模型系统的频率。
表2 试验工况Tab.2 Test Cases
在振动台试验中采用了4381V 型传感器记录加速度,24M-W100 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结构沉降。阶段2和阶段3传感器布置相同,故只给出了阶段1和阶段3 的布置图(见图4、图5)。字母A 和D 分别代表加速度计和位移计,数字代表传感器编号。
经白噪声扫频得到箱内土体的基频为X向8.62 Hz,Y 向为9.06 Hz。根据上文空箱的基频得知,模型箱基频远低于箱内土的基频,其不会对箱内土体的地震反应产生不良影响,模型箱的自振频率满足试验要求。
图4 自由场试验的传感器布置Fig.4 Instrumentation Layouts for Free-field Test
图5 模型试验的传感器布置Fig.5 Instrumentation Layouts for Model Test
通过比较等高度处模型土从中心测点到箱边界处测点的地震动特性,来评估剪切箱的边界效应。图6 为Y 向输入加速度为 0.4g 的 El Centro 波时,在相同高度处距箱壁不同位置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及其反应谱,为显示清晰,只取了5~6 s 内的时程图。分析发现,同高度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及反应谱重合得很好,只有A9 的反应谱值在低周期处略高于同高度处其余测点。已知A9 位于箱壁附近,其幅值增大可以归因为:箱壁附近存在的土体压实不均,和砂与箱壁接触处产生的反射波干扰。总体来看,同高度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和反应谱重合得非常好,这说明试验使用的模型箱能够很好地解决平面内的边界效应问题,对后面的橡胶砂隔震试验无干扰。
图6 Y向输入PGA为0.4g的压缩El Centro波时测点的加速度时程及其反应谱Fig.6 Acceleration Time-history and Their Response Spectra at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Scaled El Centro Earthquake with 0.4g of PGA in Y-direction
本文仅对输入峰值加速度为0.2g 和0.4g 的El Centro 波工况进行分析。图7 分别比较了2 种工况下有无RSM 垫层时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在对比试验的基底输入波幅值控制一致的前提下,得到:①输入峰值加速度为0.2g 和0.4g 时,有RSM 垫层情况下,结构底板下方的地基土测点(A4)幅值小于无RSM 垫层的情况;②输入2 种幅值加速度工况时,有RSM 垫层的情况下,结构首层及顶层(A7和A12)的加速度幅值均小于无RSM 垫层的情况;③有RSM 垫层的情况下,输入幅值加速度为0.4g 时,上部结构加速度的减小程度要大于输入0.2g时。
图7 输入压缩的El Centro波时,有RSM垫层和无RSM隔震层加速度对比Fig.7 Comparison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with/out RSM Isolation Cushion under Scaled El Centro Earthquake
图8给出了输入幅值为0.2g和0.4g的El Centro波时,有无RSM 垫层情况下的结构底板D1 的沉降。由图8a 可知,输入幅值为0.2g 时,无RSM 垫层时结构的沉降量为0.3 mm,有垫层时为0.9 mm;由图8b可知,输入幅值为0.4g,无RSM 垫层时结构沉降量为1.8 mm,有垫层时为3.9 mm。由此可知,结构的沉降量随输入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而增加,且有RSM垫层的情况下要大于无RSM垫层的情况。
图8 结构的沉降Fig.8 The Settlement of Structure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橡胶砂隔震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自由场地振动台试验和橡胶砂隔震垫层的对比振动台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⑴ 采用的层状剪切箱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内的边界效应问题,能较理想地模拟真实场地在平面内的边界条件。
⑵ RSM垫层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有RSM垫层时,地基土和结构的加速度幅值均小于无RSM垫层时,且其隔震效果随着输入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而增加。
⑶ 有RSM 垫层的情况下,结构的沉降要大于无RSM垫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