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伟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国内部分学者对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较多研究,也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为研究垫层弹性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分别将初始模型中的垫层的弹性模量设置为10Mpa,15Mpa,20Mpa,25Mpa,30Mpa,40Mpa,50Mpa,计算出桩顶平均应力及土层顶面平均应力,如图1 所示:
图1 桩及土顶面应力随垫层弹量的变化曲线
图2 桩土应力比随垫层弹模的变化曲线
从图1、2 中得出:从增长趋势上,随着垫层弹性模量的增加,桩顶平均应力逐渐增大,而桩间土平均应力逐渐减小,所以桩土应力比随着垫层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从变化幅度上,桩顶平均应力从弹性模量为10 Mpa 时的273 kpa增长到50 Mpa 的306 kpa,增长幅度约10%;桩间土平均应力从弹性模量为10 Mpa 时的58.6 kpa 增长到50 Mpa 的43.7 kpa 桩间土顶面平均应力逐渐减小,降幅为25.5%。说明桩间土体应力更容易受到垫层模量的影响;当弹性模量较小时,桩土应力比增长较缓慢,当垫层模量大于30 Mpa 时,桩土应力比增长较快。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由于随着垫层弹性模量的增大,垫层压缩性及移动变形性能减弱,其协调变形的能力逐渐减弱,特别是当弹性模量大于30Mpa 时,其协调变形的能力衰减更快,导致桩土应力比增加很快。另外相关研究表明[2]当垫层模量较小时,复合地基整体变形也大,这与本文接下来的研究一致。因此在选择垫层材料时,可以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粗砂,但压实度不宜过大,压实后弹性模量不宜大于30Mpa。
图3 桩及土顶面应力随垫层厚度的变化曲线
图4 桩土应力比随垫层厚度的变化曲线
从图3、4 中可以看出: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桩顶平均应力先是迅速减小,然后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当厚度达到0.3 m 时,达到最小值288.7 kpa。而桩间土平均应力在垫层厚度不大于0.2 时,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当垫层厚度大于0.3 m 时,增加的幅度变慢。桩土应力比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先是迅速衰减,然后缓慢减小。垫层厚度为0.01 m 时,桩土应力比达到了29.46,当厚度增大到0.1 m 时,迅速衰减到7.26,当垫层厚度从0.2 m变化到1.0 时,应力比仅从5.71 变化到4.58,即垫层厚度增大到原来的5 倍,桩土应力比仅减小20%。因此,当垫层厚度为0.01m 时,即认为不设垫层时,基础底面荷载基本全部由桩体承担,桩间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没有形成复合地基。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垫层调节基底应力分布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桩体应力越来越少而土体应力越来越大。但是,当垫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其调节能力不再明显,因此建议垫层的适宜厚度为0.2~0.3 m。
1) 随着垫层弹性模量的减小,减少,桩顶刺入垫层的深度也相应增加,因此,较小的弹性模量有利于桩土之间应力的分配,但是,过小的弹性模量增加了桩顶的沉降量,不利于对沉降的控制。
2) 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桩土应力比先是迅速衰减,然后缓慢减小。当垫层厚度很小时,基础底面荷载基本全部由桩体承担,此时没有形成复合地基。而当垫层厚度较大时,其调节基底应力的能力不再明显。同时,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桩顶刺入垫层的深度是先增加,到而后处于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