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海鸥(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梅溪湖校区教师)
辩论,就是辩论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看法、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辩论的最大好处在于通过对某一论题的集中思考,将初步阅读中形成的碎片化感知予以链接、生发、碰撞、聚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今天,我们通过辩论的方式,一起熟知《西游记》里面的那些人,那些事。
人物行为辨析是就作品中某个人物某一具体行为进行辨析,分析这一行为设计是否合理。
例如,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闹天宫时,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各路神仙拿他没辙。可是到了保护唐僧取经时,他却一再碰壁。这样巨大的差异,是否合理?
孙悟空前后战斗值差距大,是否合理?
正方1:合理。大闹天宫的时候,悟空用了“七十二变”捣乱蟠桃园,并不是凭自己的真本领。
反方1:不合理。大闹天宫的时候,太上老君拿他没辙。可是后来,太上老君的金银两个看炉童子、坐下青牛都让孙悟空吃足了苦头。
正方2:金灵银铃是凭法宝取胜的,太上老君没有用法宝……
反方2:金刚琢在太上老君身上。大闹天宫的时候,太上老君还用它砸在悟空的头顶。不过太上老君只知道拿它砸人。
正方3:合理。悟空大闹天宫,遇到的各路神仙,不会耍阴谋诡计。取经路上,没有几个妖怪正面与悟空硬碰。悟空还要保护唐僧,一心二用,自然斗不过。
反方3:唐僧被抓走后,悟空到妖怪洞府跟妖怪单打独斗,也没胜过妖怪几次。
正方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悟空打不过妖怪的原因是拿自己的短处碰对方长处。打不过黄风怪、红孩儿,是因为悟空的火眼金睛最怕风和烟。
总结
悟空最大的两个本领是筋斗云和七十二变,强与弱是相对的。
探险类小说大多喜欢采用四人团队的形式。《西游记》取经团队中却有五人(加白龙马),如果要取消一位的取经资格,你会选择谁呢?
经过投票,八戒得票最高。
八戒是否可以被取代?
正方1:可以取代,八戒在取经途中意志不坚定,几次嚷着说要散伙。
反方1:我不同意。孙悟空取经途中也说过散伙的话。
正方2:悟空取经途中只说过一次散伙,因为唐僧不相信他。他是心灰意冷之下才说的,和猪八戒的懒惰、不肯吃苦不同。
反方2:八戒尽管有的时候懒,但在取经路上,脏活、累活全被他给包了。荆棘岭上,就是八戒开的路。
正方3:孙悟空几次被唐僧赶走,都是因为猪八戒的挑唆。没有他,整个团队会稳定得多。
反方3:猪八戒的挑唆只是外因,内因是悟空和唐僧没有做到彼此信任。
正方4:八戒武艺不高,总是坏事。
反方4:“打虎还需亲兄弟”,八戒虽然武艺不高,但是悟空拉他一起降妖,他从不退缩。
总结
八戒不但不可或缺,而且还很重要,是整个取经团队中的开心果。
有人说《西游记》通篇都是“打怪升级”,故事情节单一,根本不配列入四大名著。你是否赞同?
《西游记》故事简单吗?
正方1:赞同。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几乎每一次都是唐僧不听悟空劝告,被妖怪抓走了,悟空四处搬救兵。
反方1:不赞同。唐僧被抓的起因实际上有很大差异。有时是因为师徒不和,有时是因为虚荣心。
正方2:《西游记》中有一些情节完全算不得“难”,只是一种生搬硬套,如最后经书落水那一难。
反方2:最后一难也不能说完全无用。他想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难得尽善尽美,做人不要太过苛刻。
正方3:降妖除怪的方式太过单一。基本上都是师父被抓,悟空一次一次地搬救兵,最后才找到妖怪的本家,然后收回。悟空遇到妖怪,怎么就不先到天庭查一下各路神仙童子、坐骑是否有下凡迹象,或者直接求观音、如来降妖呢?
反方3:我觉得,取经就像我们做题一样,做题要先审题,再列式、演算,再作答。我们不应当遇到一点事,不去尝试就直接找父母、老师解决。我认为《西游记》这本书就是谈“救赎与成长”的。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我们看起来无用,实际却能帮助我们成长的小细节。
总结
妖不同,妖的本领不同,妖的故事也不同。《西游记》带我们走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除了上述辩题,还有很多话题可以辩论。如:观音菩萨为什么会选择悟空四人作为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同伴?唐僧适不适合做团队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