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菊 罗晓帆
摘要:在分析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大实施路径和两大保障措施。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广博丰富、深奥精微,蕴含着深邃的精神内涵,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并在历史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衍生出更为深厚、先进的思想文化,一直在中国人民心中处于深根固柢的地位,有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和无穷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以各种形态融入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对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模式等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里包含着关于礼仪、荣辱、爱国、诚信、好学等各种处世原则和优秀精神,是人文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中,要让高职学生树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意识,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强化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重视力度不足,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相对缺乏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构,一直都非常重视专业教育,重视高职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重理轻文”现象较为突出,除了必要的思政课程,其他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开设不多,并且大多为选修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关注人文素养教育在学生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但重视力度依然不足,在实际操作时还是与专业教育课程相差较远,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相对缺乏,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力量等方面较为滞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并未完全渗透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中去,大多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把常规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重点,缺少对高职学生人文关怀的个性化指导,忽视了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质。
(二)教育理念滞后,人文素养课程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方式单一,这将大大束缚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进程。人文素养教育不是两三天就能完成的工作,也不是靠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就可以获得明显的教育效果,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以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把人文素养知识全面融合,促使高职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品质,并表现为一系列正确的行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人文素养课程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就会大大影响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而高职学生在单一的教育方式下,也只能简单掌握部分概念与理论知识,实践教育活动的缺乏让他们无法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的良性教育循环,高职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感觉单调、无趣、乏味,更无法完全掌握人文素养课程的精髓,甚至有的高职学生还会产生厌恶、排斥情绪,忽略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相关知识,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带来阻碍。
(三)多元文化冲击,导致高职学生人文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已进入多元化时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高职学生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受到外来不良文化、快餐文化、功利文化等各种文化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出现了转变,对善、恶、对、错的界定不清晰,人生目标模糊,过于强调英雄主义、个人主义,一味追求享乐,对国家、民族缺乏责任感,再加上很多高职学生从小就受到家长溺爱,与人交往能力不强,导致他们人文意识淡薄,加大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难度。
(一)有利于培養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与其历史文化相契合,与其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与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之中,就可以依据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需求,引导高职学生培养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让高职学生在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了解、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充实人文素养教育的教育内容,有效展现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性。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高职学生核心理念的有效引导,能够让高职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的基础上,促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人文素养教育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改革,有效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成效。并且还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和发展,有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培养品学兼优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中国传统文化里包含着关于礼仪、荣辱、爱国、诚信、好学等各种处世原则和优秀精神,是人文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文素养教育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文情感以及传统文化观念,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效强化了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一)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课程是高职学生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因受到传统“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有效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整合人文素养教育资源,调整教学模式,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上,在开设高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等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国学知识、民俗文化、文学鉴赏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把全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都一股脑塞进课堂教学之中,而是要依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结构、认知规律与思维模式,精心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学习、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其次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特别是要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如可以利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结合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向高职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师生互动频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
(二)在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以高职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而开展的群体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是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鼓励高职学生成立人文相关社团,引导社团成员在课外阅读历史名著,开展文学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组织以演讲、征文、书法、朗诵等为主题的各类比赛,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真正转化为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举办各种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文化沙龙等,构建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让高职学生更为深入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使其从中获取知识,获取快乐;并且还可以在校园的重要建筑物和主要景观中融入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如运用名人雕塑、事件浮雕、名言题刻等方式,构建校园内部精神环境,以及依据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以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为主题的活动空间,强化校园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高职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在网络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下这个多元化时代,各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开始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其中,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化宣传与推广力度,促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推动人文素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高职院校要对网络教育有一个正确认知,了解网络教育对当代高职学生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明显的泛在化特征,通过建设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网络平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栏,引导高职学生重视文化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与社会机构协同合作,通过新闻媒体、社交软件等各种网络平台,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于高职学生面前,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融入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利用科技使其焕发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监督机制,为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一)转变观念,构建教育保障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它与高职院校、家庭以及社会都有着密切关联:首先高职院校是高职学生学习文化、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可以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奠定扎实基础;其次,高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家长对待事物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的“三观”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会对高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起到一定作用;最后整个社会开始越发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如不同媒体的宣传引导,还有各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等;由此可以见,转变观念,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保障体系,需要高职院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滞后观念,用整体、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二)加强教育, 树立自我提升意识
要真正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之中,除了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相辅相成、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利用网络平台之外,还必须重视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求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主动的文化发展意识。首先要让高职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承理念,接着要向高职学生细致讲解中國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让高职学生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解中国的多元化文化,并深挖其中的文化精髓,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作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高职学生造成影响,这就是俗话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必须做好高职学生的榜样,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熏陶高职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够有效树立自我提升意识,在接受人文素养教育时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促进自己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湘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髓的高职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探究[J].智库时代,2018(35):113-114.
[2]沈云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及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38-40
[3]刘海波.传统文化价值在大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79-80
[4]赵文花,?王书芳,?孙荣秀,?姜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125-126.
[5]李毅鹏.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中的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3(10):218
[6]周燕琳??江秀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并重?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齐肩——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学机制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4-38
[7]周书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意义及途径探析——基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2(?02)?:84-86.
[8]陈武耕?张多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文教育的途径探析[J].现代教育,2018(03):43-44
作者简介:
陆菊(1979-),女,壮族,广西象州人,本科学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教育研究、教育管理
罗晓帆(1987—),女,汉族,湖南茶陵人,本科学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文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人文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改革与实践”(2020yb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