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弟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甘肃 兰州 730050)
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发病隐匿且病程长,如进展为失代偿期则引发严重并发症,主要有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显著,而晚期肝硬化有着较高病死率[1]。对肝硬化的严重度、预后进行准确评价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近年来CTP评分、MELD评分被广泛用作评价工具,但有着敏感度较低、预测能力不强等缺点[2]。△CTP评分是指两次CTP评分之差,不仅可反映CTP评分的变化幅度及趋势,还能反映出动态肝功能情况[3]。本研究拟分析△CTP评分评价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价值,并与CTP评分、MELD评分做对比,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168例患者,男性92例,女 76 例,年龄 35~79 岁,平均(55.3±10.2)岁。纳入标准:(1)肝硬化诊断均符合文献[4]相关标准。(2)均获随访6个月且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2)伴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者。(3)HI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CTP评分方法:分别在入院时、入院1个月时进行评分,包含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程度、腹水情况共5项,每项评分为1~3分,总评分为5~15分,其中5~6分判定肝功能A级,7~9分判定肝功能B级、10~15分判定肝功能C级。(2)MELD评分:分别在入院时、入院1个月时进行评分,公式为 3.8×ln[总胆红素(μmol/L)÷17.1]+9.6×ln[血肌酐(μmol/L)÷88.4]+11.2×ln(国际标准化比值)+6.4×病因。(3)△CTP 评分:△CTP 评分=入院1个月时CTP评分-入院时CTP评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短期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log-rank检验分析CTP评分、MELD评分、△CTP评分预测生存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使用Z检验比较各评分曲线下面积 (AUC);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1)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入院时CTP评分判定肝功能A级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96.0%(48/50)、肝功能B级患者6个月生存率72.2%(52/72)、肝功能C级患者6个月生存率47.8%(22/46),其中A级、B级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级、C级以及B级、C级患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ELD<10分患者 6个月生存率 94.9%(56/59)、10分≤MELD<20分患者 6个月生存率 72.5%(50/69)、20分≤MELD<30分患者6个月生存率46.4%(13/28)、MELD≥30分患者6个月生存率 25.0%(3/12),其中 MELD<10分、10分≤MELD<20分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10分≤△CTP<0分患者 6个月生存率 92.3%(12/13)、0≤△CTP<4分患者 6 个月生存率 84.0%(100/119)、4 分≤△CTP≤10分患者6个月生存率27.8%(10/36),各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各评分预测预后准确率比较:采用AUC评价CTP评分、MELD评分、△CTP评分预测6个月短期预后准确性,三种评分的AUC分别为0.885(95%可信区间:0.833~0.925)、0.828 (95%可信区间:0.768~0.877)、0.939(95 可信区间:0.897~0.967),△CTP 评分与CT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8,P<0.05)、△CTP评分与MELD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4.406,P<0.05)。△CTP 评分 AUC 最大即准确率最高。
临床上评价肝功能储备指标中CTP评分最为常用,其包含指标具有较强代表性且收集数据简便[5]。MELD评分是基于血肌酐、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3个指标的复合模型评分,用来评价终末期肝硬化的严重程度[6]。目前随临床研究广泛开展,CTP评分、MELD评分已成为评价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7]。相关研究针对肝硬化患者以CTP评分、MELD评分以及△MELD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提示△MELD评分作为不同时期MELD评分改变幅度的反映指标,其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较单次CTP评分、MELD评分明显升高[8-9]。但目前将△CTP评分也用来评价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笔者以△CTP评分为观察指标,分析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准确率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各评分预测生存率进行分析,其中入院时CTP评分判定肝功能A、B级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A级、C级以及B级、C级患者生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ELD<10 分、10 分≤MELD<20分患者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10分≤△CTP<0分患者、0≤△CTP<4分患者、4分≤△CTP≤10分患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各评分AUC可见,△CTP评分的AUC均明显大于CTP评分与MELD评分,提示△CTP评分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率更高。虽然入院时CTP评分对患者肝功能储备能力有一定评估能力,但△CTP评分却能反映更重要信息,不同时期CTP评分改变的幅度及趋势使得△CTP评分的检测更具价值。有文献报道如△CTP评分为正数,尤其△CTP评分>4分时,即短时间内CTP评分较入院时显著升高的患者,较CTP评分无升高甚至下降患者死亡风险升高79倍[10]。也有文献报道当△CTP评分为负数时,则能反映相关指标得到纠正,如总胆红素降低、白蛋白升高、腹水减少等,预测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下降[11]。本研究结论与上述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肝硬化晚期患者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多、病死率高,若不及时加以干预则患者常有着极差预后。△CTP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患者6个月短期预后预测指标,其准确率较CTP评分、MELD评分明显升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