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勇 杨华
摘 要:通常情况来讲,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并不完全依照教材当中的内容去接受知识,而是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依照自身所具有的理解能力以及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针对新知识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有效实现思想的转化。在相应的实践中,学生的行为又会对教师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且逐渐的形成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促进的过程。由此能够看出,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教育的客体,同样也是主动行为的主体,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体性是否能够获得充分的发挥,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的主体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学生能够自觉地针对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进行认同,并且能够对其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针对行为和习惯进行自主调节。同时,还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当中主动完善自身的品德发展和丰富自身道德规范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主体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的个体,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能够促使学生将自身的思想政治需求进行充分的体现,并且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自主能力以及主体意识,进而更好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能够接受信息的能力是超乎想象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内容也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并且能够获得迅速的传播,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理念上的不正确信息,如何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是重点。一方面,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多时候很难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判断,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错误的信息,而不利于思想和行为的良好形成,在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改正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能够充分的看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网络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导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并且其自身所具有的通俗易懂特点能够让更多的人都接受并且沉醉其中。而网络传播并不是真实的,很多虚拟事物在网络的重播背景下显得格外逼真,渐渐的就会让人们失去自我,进而就会失去对于价值观的正确判断,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想要让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就应该充分的发挥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将其创新思维进行充分发挥,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正确认知,渐渐的引导大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针对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价值的判断,为之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积累更多宝贵的财富。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原因
(一)师生之间缺乏良好互动
在开展大学生思政课教育主体性教学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了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实际的效果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通常都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还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相应的互动和沟通,进而无法更好的锻炼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对学习效果进行充分的反馈,所以想要充分地将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就要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正确的认识,但是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通常会将自己当成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和主导者,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充分体现,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与实际存在脱节情况
在开展高校思政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种脱节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自身在学习中所树立的思想品德与其自身实际生活之间没有契合点,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思政课教育的开展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在政治方面的认知,对于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政治理论相关教育,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方面的教育,进而就会导致学生存在错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也有些陈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就会存在一种脱节的现象。第二,影响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好保证开展主体性思政教育的关键前提和保证。如果学生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无法将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充分发挥,更加不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三)教学方法过于呆板
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了教师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就会导致课堂教学开展的方法过于单一和枯燥,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无法有效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不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会运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被动的针对知识进行接受和学习。这样背景下开展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够将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进行充分的发挥,更加不利于思政教育主体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并且呆板、枯燥的课堂也不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不能够有效保证思政教育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主体性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
(一)要更新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为能够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人而奠定基础和前提。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应该充分尊重教育工作开展的规律,充分遵循教书育人的重要规律,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有效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因此,想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思政教育教学的开展就应该在不断地优化当中进行创新,提升教学开展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实际发展的实际需求。
想要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遵循以下三点:第一。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实际工作的开展进行相互融合,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第二,在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遵循教学,开展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工作的能力及水平。第三,开展思政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充分体现,以此来有效满足学生对于发展以及成长的实际需求,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思政教学整体效果,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针对理论知识进行扎实掌握,还应该针对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教学的开展更加符合学生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不仅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些都是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要明确教学目标,促成育人目标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同频共振
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开展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视以生为本和育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融合,进而将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融合。
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课程的过程当中,其初衷就是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国家以及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还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这些都是学生个体发展和成长过程当中的需求统一。一些学生之所以会对思政教育缺乏相应的重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课程本身并没有成为毕业学习当中的硬性要求,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成长以及实现价值的重要意义。高校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当中包含着很多科学的先进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同时还包含了对于宏伟事实和当下世界格局的一种客观性的研究和判断,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且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更好的引领学生深刻的感受,将自身的成才与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之间进行有效统一。由此能够看出,只有将思政教学与学生的成长进行紧密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学之间的共同发展,最终有效实现育人目标以及以生为本的发展需求。
(三)要转换教学话语,优化学生课堂体验,增强学生获得感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进而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针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如何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学生在参与思政课学习过程当中,需要运用相应的教学话语以及教师的沟通力,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针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这是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和认识基本原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教材当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阻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应该针对相关的原理进行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更加重要的是把教材语言转化成教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乐于接受和学习这样的理论和概念。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对知识达到一种听得懂、乐于听、真懂、真信的效果,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知识当中所包含的真谛。
语言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都是不同的,但是知識的魅力以及科学性在任何的文化背景之下都是耀眼夺目的,所以,教师应该运用一种学生能够听得进去、听得明白的语言以及教学方式,将课程教学内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魅力充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能够在思想方面引发一种共鸣和认同。
(四)要丰富教学途径,升华教师主导艺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过程当中,高校思政教育以及课程体系在改革和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且总结了相应的规律性的做法以及具有较强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思政教学的内容所具有的针对性以及亲和力相对比较缺乏,很难能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融合。所以,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学科以及学生所具有的特点,针对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选择和创新,并且逐渐的探索和行程一个效果明显特色新颖的教学模式。
结语:综上所述,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过程中所强调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到主体性作用,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在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重视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主导性教学的开展并不是对学生强加命令,而是开展有策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产生兴趣,将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更好的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思考,针对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增强学生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姜延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实践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01):156-162.
[2]李作芳,王根生.基于智慧教学空间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185-188.
[3]武文肖,魏银立.“新社会结构”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基于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创新理路的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17-20+74.
[4]黄建军,赵倩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18-122.
基金项目:本论文源于邱国勇主持的武汉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主体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