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0-03-09 02:54周莉莎
人物画报 2020年25期
关键词:校园贷身心健康互联网

周莉莎

摘 要:校园贷是产生于互联网的新型贷款模式,主要贷款对象为大学生。但校园贷与传统金融贷款有很大的不同,将贷款发放给没有经济偿还能力的大学生,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以及实现其他非法目的。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自控能力不足,容易身陷校园贷套路中,无法常规金额,甚至铤而走险,不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甚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故此,文章将分析“互联网+”模式下校园贷的发展现状,指出大学生校园贷危害,研究具体的应对策略,旨在遏制校园贷在高校蔓延,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校园贷;“互联网+”;身心健康;金融知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阔了大学生视野,但也隐匿了部分犯罪分子。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知识储备量远高于其他群体,但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他人言语。校园贷是典型的以大学生为利益获取对象的非法贷款形式,借助互联网传播便捷性为大学生违法发放贷款,以达到获取高额利润或者控制大学生的非法目的。近年来因为校园贷引发的违法新闻屡见不鲜,非法贷款人员虽然得到惩治,但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创。由此可见,在“互联网+”下研究大学生校园贷发展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互联网+”模式下校园贷的发展现状

校园贷是指学生向金融平台借钱的行为,但大学生并没有经济偿还能力,因此多数校园贷并不仅是为了获取常规利息,而是通过贷款的形式控制大学生,从而谋取其他非法利益,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因为无法偿还贷款铤而走险,走向歧途。于2017年我国教育部发文,明确提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犯罪行为隐匿性高,近几年,校园贷借壳“求职贷”、“回租贷”、“创业贷”等在高校死灰复燃。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校园贷的多变性,采取多种措施防范校园贷再次走入校园,更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让大学生能够主动规避贷款陷阱。

二、“互联网+”模式下校园贷的危害

(一)超前消费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自主规划生活与学习,手中具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家长与学校干预程度低。大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帮助学生向社会过渡。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自控能力不足、风险意识低,在“互联网+”中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容易滋生攀比心理。另外,校园贷让学生在短期内拥有大量资金,满足学生短期攀比心理,导致学生形成超前消费习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信用危机

大学生明显不具有还款能力,贷款后如果长期不还,就会陷入财务纠纷,对其个人信用造成影响。大学生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频繁借钱的不良习惯,长久下去在同学中失去个人信用,陷入信用危机。学生在毕业后,因为信用危机问题,难以得到正规工作,其人生受到影响。

(三)身心伤害

部分违法校园贷会通过“裸贷”等方式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放款平台掌握学生的全部信息,当学生无法还上高额利息后,就利用裸照等个人信息对学生进行威胁,部分学生因为难以面对父母、同学压力选择自残、轻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三、“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校园贷应对策略

高校教师面对校园贷问题应该严防死守,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大学生陷入到校园贷陷阱中。“互联网+”模式下校园贷愈加隐蔽,高校教师应该强化大学生教育,提升其风险意识防范能力,使其主动远离校园贷,具体应对措施下如下。

(一)校园监管

校园应建立校园贷监管机制,主要监管以下内容:(1)监管流行于校园内的校园贷类型,评估各项校园贷的危害以及学生贷款办理率,对于“裸贷”等已经明显触犯法律的贷款平台,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检举;许多校园贷采用其他名义重返校园,学校教师应该提高警惕,识别校园贷伪装,对其进行长期监测;(2)监管学生现金流情况:要求学生每两周做一次消费报表,并联动家属审核其消费情况;(3)鼓励寝室内建立自我金融监管体系,对于大额消费必须说明其资金来源;(4)对于已经陷入校园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统计其贷款信息,并联系学校法务部门、家属确定合理的还款方案,保护學生隐私,防止事态扩大,帮助其尽快脱离校园贷陷阱,并严格监管其今后的消费情况。

(二)思想教育

学校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改变大学生盲目攀比现象;(2)教师借助校园贷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多个校园贷案例获得启发,帮助学生远离校园贷;(3)开展实践教学,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实践演练如何应对校园贷;(4)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防网络陷阱”校园主题活动,引发学生的讨论与关注,提升学生对校园贷的警觉意识。

(三)金融知识

大学生金融知识十分匮乏,会陷入以校园贷、信用卡、银行卡为主要形式的金融诈骗陷阱中。学生因为身陷财务危机,自然会通过多种违法贷款平台暂时解决资金问题,最后陷入恶性循环。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知识教学,让学生收集大学生理财、金融管理案例,促使其并形成健康的理财意识,能够处理好个人资金问题,形成良性的消费价值观念。

结语:

校园贷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虽然已经明令禁止,但仍然有部分平台违法放贷。面对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国家应该加大管理,严厉打击校园贷行为,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互联网+”知识、金融知识、思想教育,才能够让学生从根本上远离校园贷。文章中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校园贷发展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应对策略,高校教师在应对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灵活调整应对策略,才能够帮助大学生真正远离校园贷。

参考文献:

[1]陈华琛, 陈悦, 陈亚萍,等. 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大学生校园贷使用的问卷调查[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53-57.

[2] 马赛,靳浩淼,姜立民.浅析校园贷对新时代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的影响[J].南方农机,2020,51(1):210-211.

猜你喜欢
校园贷身心健康互联网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