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研究

2020-03-08 01:49施明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施明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从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一次结石清除率进行展开观察,开展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性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非常高;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各为1例,尚未出现穿孔现象。结论: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为此应选取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的临床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79-02

在手术治疗方式,胆总管结石传统治疗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出现后,借助内镜,可以在胆总管直接进行开口取石,有效防止开腹手术所致的损伤问题[1],并避免患者承受T管引流所致的疼痛。但是ERCP与开腹手术在手术成功率、结石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相比于开腹组,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ERCP胆总管取石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创伤,而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但是如果胆总管结石较大,需要进行碎石,然后取石。而联合EST和乳头柱状气囊扩张,可以为一次性完整取出大结石创造有力条件,将碎石操作降至最低,合理控制好手术时间,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所以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男女分别为40例、40例,最低年龄为45岁,最高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8.27±11.38)岁。在术前,患者经过C超、CT等已经得到确诊,患者的腹痛、发热等症状程度明显不同。

1.2治疗方法

对于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在术前,应禁食水,时间维持在8个小时左右,并对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口服,其剂量应为10ml左右,术前,常规注射三莨菪碱、地西泮、盐酸哌替啶,其剂量分别为10mg、5mg、50mg。取患者俯卧位,常规进镜到十二指肠降部后,对镜身予以拉直,调整好乳头位置,导丝应协助切开刀,采取选择性胆管插管,在插管完成后,应实施EST、乳头柱状气囊扩张。针对乳头扩约肌切口大小,应控制在0.5cm左右,在扩张过程中,应顺着导丝置入扩张气囊到乳头口,透视下根据气囊指示压力进行加压,满足所需的压力需求,从结石大小、胆管扩张程度出发,最多扩张到1.50cm,在满足所需扩张直径后,继续维持1分钟左右。在扩张结束后,应将扩张气囊和导丝拔出来,可以看到乳头开口扩张趋势明显。所有患者ERCP术后,应实施常规留置鼻胆管引流,并积极落实常规治疗方式,如心电监护、抗感染等。

1.3观察指标

在ERCP术后的3h、24h时,应对血淀粉酶值进行常规检测,并将患者术后不适记录下来。在术后24h内,如果患者血淀粉酶迅速增高,是正常值的3倍左右[2],可以確诊为术后胰腺炎,同时应对是否出现出血、穿孔等症状展开观察。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选入SPSS22.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描述性分析,如结石直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均为一次性取净结石。气囊扩张直径最低为1.20cm,最高为1.50cm,平均为(1.39±0.48)cm。在术后并发症中,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出血等,其例数分别为1例、1例、1例,在3例并发症患者中,借助内科保守治疗均得到完全治愈,尚未出现穿孔现象。

3.讨论

在ERCP胆总管结石过程中,EST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单一EST,可以将低于1cm的胆总管结石完整取出来。EST的安全性、有效性突出,但是仍然会出现出血、穿孔等症状。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对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乳头括约肌切开这一方面,尤其在患者出现合并乳头周围憩室的情况下,如果切开过大,极容易导致出血、穿孔现象的出现。同时如果无法准确估计结石大小,在取石过程中,结石极容易在乳头口处形成坎顿。联合使用EST、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有助于乳头口直径的扩大,便利于取出多发和大结石,为提高结石清除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还可以对机械碎石的使用率进行控制。联合EST和柱状气囊扩张,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有效性,相关学者通过对比联合使用EST和柱状气囊扩张取石、单一EST,两组对比差异并不大,尤其在结石直径和数目、结石总体清除率等方面[4],但是EST联合气囊扩张组在出血发生率、结石复发率与单纯EST组进行对比,单一EST组更高,对比差异明显。在本次研究中,借助EST和柱状气囊扩张术,取净结石已经一次性完成,尚未出现穿孔等症状。

在乳头扩约扩张过程中,气囊在整个乳头扩约肌得到了跨越,确保视野的高度清晰度,但是要注意将乳头口上方黏膜充分暴露出来,避免穿孔现象的发生。在扩张时,应从结石大小、胆总管扩张程度出发[5],以此来对气囊扩张直径予以高度明确,扩张直径应控制在胆总管最大直径以下,借助透视观察,不断提高穿孔的预防效果。

EST联合气囊扩张取石,可以有效避免过度使用碎石器,将手术时间降至最低,确保ERCP胆总管取石水平的稳步提升,而且还可以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出现,特别对于乳头旁憩室患者来说,防止切口过大,将切开所致的穿孔及出血风险几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患者属于不规则乳头胆总管结石,联合EST、柱状气囊扩张术,其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较高,而且还可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产生[6]。此外,两者的共同使用,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目标,顺利取出大结石,尤其在EST受限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好切开的幅度,然后借助气囊扩张的联合使用,也可以保证取石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代表联合EST和气囊扩张,可以有效提高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红旗,洪丽莉,郭艳芳,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73例[J].武警医学,2015,26(004):396-398.

[2]邵明山,李能平.内镜下柱状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1):4257-4261.

[3]薛冬云,王玲,曲少贤,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000(006):427-429.

[4]王庆华,韩玮,包洁,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20,026(002):32-36.

[5]张杰,杨传春,杨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25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003):580-582.

[6]郭壮,赵卫东,崔振芹,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005):80-83.

南通海门区中医院

猜你喜欢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研究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
超声在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价值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