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卫锋
【摘 要】初中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应用范围较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说教”“满堂灌”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鉴于此,笔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教学现状,进行“生活化”教学新尝试,旨在帮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到生活中,并起到引领学生生活,伴随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观念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劳动技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把生活本身当作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初中劳动技术教学向生活化道路迈进,顺应新课改潮流,打造了充满生命力和激情的课堂,学生积极地在实践中获取活动体验,使劳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最美妙旋律。以下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个人教学体会。
一、教学情境之生活化
在过去的初中劳动技术课堂上,教师主要让学生吃透教材内容,以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没有高涨的学习情绪。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这门课程不再被过去保守教学模式束缚,而是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渗透丰富的生活元素,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联想生活实际,以此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程实际的生活意义,进而引领学生认识劳动技术课程的工具性。
例如,在学习《合理早餐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打开多媒体视频,给学生创设中西方早餐的饮食情境,向学生真实的展示中式早餐的种类,比如说,在广东地区很流行吃早茶点心,在其他地区都会看到热腾腾的小笼包、蒸饺、馄饨、烧麦、米粥、油条、豆浆、烧饼等各种热乎乎的面点,花式多样的中式早餐以“暖胃”和“养生”为主;再把镜头拉近西式早餐,香氣扑鼻的烤面包、三明治、热牛奶、吐司、麦片、培根、意大利牛肉面等各种美食,让学生了解了中西方早餐的设计区别,接着,在学生之间展开调查,有哪些学生早餐吃的很少、营养不均衡?有哪些学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由此话题,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说,早上起来太早,对早餐没有胃口;还有学生说,早上爱喝一碗热乎乎的米粥,胃会很舒服,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早餐吃得不科学,导致很多孩子中出现胖孩子和偏瘦型孩子,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这节课由学生最熟悉的早餐生活开启教学,并合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针对自己吃早餐的习惯做出合理评价,并在课上让学生讲述如何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早餐,在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后,让学生重视早餐的营养与烹饪的意义,教师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和父母一起完成家庭早餐的合理设计与制作活动,这样学生会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做事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二、教学内容之生活化
劳动技术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生活缩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并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基础内容之上,进行创新和实践,教师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展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体验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例如,在学习《插花艺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然后选取贴合学生生活的资源,比如说春天到了,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在花开的时期,拍摄一些植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然后和学生一切去购买一些花卉,把这些资源带入课堂,让教室到处充满春天的气息,接着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中插花的技巧,并学会和探索花的世界,亲自体验插花艺术的魅力,和学生一起互动,共同讨论不同的花所具有的美好寓意,比如说,在每年的母亲节,很多人都会买康乃馨送给自己的妈妈,这种花象征着母爱,也是儿女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祝愿;又如,红色的玫瑰花非常漂亮,象征着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百合花象征着高洁等等,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插花,学会自己动手制作,从中让学生体会到花不仅可以点缀生活,而且还能给人以美好。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就是为了生活服务,这也让学生爱上劳动技术课。
三、教学活动之生活化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活动内容。教师要从课本内容出发,并结合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设计,要将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学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多接触劳动技术知识,进而在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生活是门艺术。
例如,在执教《制作面点》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一年中冬至这一天每个学生都熟知,尤其在北方,每到冬至,人们为了应节气,会在这一天包饺子。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种气氛,教师可以在教室组织一次集体包饺子的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有和面的、擀饺子皮的、包饺子的,还有在一旁学习饺子制作过程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起手来,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上充满了笑声,学生都在体验包饺子的乐趣,当水沸腾,饺子下锅时,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感,课堂上散发出饺子的香味,同时注入了满满的生活味道,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制作食物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进而上升到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劳动技术教学产生学习欲望。
四、教学评价内容之生活化
在教学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从实践中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风筝的制作》这节教学内容时,一提到风筝,学生的热情高涨了,学生的专注力不错,能够耐心地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进行风筝制作这一环节时,有些学生却遇到了无法将风筝放飞,风筝刚要飞起来就掉到了地上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要用温和的语气和学生沟通,鼓励他们在制作风筝时已经表现的很棒了,我看到了每个学生都很用心的参与实践,在风筝制作的细节上,只要我们反复地查找原因,并且老师会和大家一起把这个问题解决。通过鼓励式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自信心,并始终保持着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评价方式之生活化
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摒弃过去课堂教学教师为评价主体,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成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其中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及师生互评。课程内容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学劳动实践过程及获取结果的评价,同时要不断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劳动作品展示给父母看,让父母给予客观评价,比如说,在学习《拎包的编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为这节课学习做准备,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手工编制的篮子,可以是家里的,也可以到市场上购买一个,在上课时,学生把各式各样的篮子带到课堂,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篮子经纬交错的编扎技法、是如何进行编制的、这种工艺由哪几部分构成,当学生熟悉编制的技巧之后,教师再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简单的篮子编制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材料,鼓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编制,最后把成品带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面前,让他们评价作品,教师利用这种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感受到学习和实践给自身带来的收获和满足,更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基于此,教学从生活化角度出发,使教学课堂有趣、学生学习方法灵活、而不再是应付学习任务、被动参与实践活动,而是看到学生参与实践时的满心欢喜、乐此不疲以及对学习充满的期待。
总之,生活是初中劳动技术学习的主要根源,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课程内容变得更生活化、具体化,实际化,并以“趣”来诱发学生的学習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劳动技术课教师,更要遵循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课上组织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自身认识到劳动技术课所具有的功能性和趣味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凡华.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实现探寻[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36期68-68.
[2]李卫华.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生活化”探微[J].《神州》,2018年第13期181-181.
[3]潘正春.如何实现初中劳动技术课的生活化教学[J].《神州》,2019年第8期163-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