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婕 朱小月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全社会的推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重点应适应时代发展,向“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实现终身学习”的方向转变。根据教学经验,制定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次教学方法,运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终通过该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内在学习动力;分层次教学法
中圖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03-180-03
前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一次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大量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便利条件。2018 年1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7.72亿人,其中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为25.4%[1]。
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借助网络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巨大优势[2]。
1 内在学习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依然重要
1.1 内在学习动力是影响全民教育的重要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0 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全民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也为人类的文明传承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全民教育的理念顺利融入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3]。
我国也将全民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提升全民教育中被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是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4],这与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1.2 内在学习动力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基础
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冲击,短时间内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仅用教育信息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只能取得暂时的效果[5]。
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要在传统课堂中枝繁叶茂,不仅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那么课堂教学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角度向“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实现终身学习”的方向转变,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
2 什么是 “内在学习动力”
动力来源于动机,而动机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是: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动的内部唤醒状态[6]。
动机在心理学领域的定义: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原因,是激发、引导和维持某种特定行为的一种力量,是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学生认真听讲,教师对学生认真听讲这一行为加以表扬。此后,学生有了自信,会为此调动更多积极性、按照教师要求、继续维持认真听讲的行为。
那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觉和主动的,这种自觉和主动性即内在学习动力。
3 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共同研究的难题。
在每个自然班的课堂教学中都会出现如下情况:一部分学生思路跟得紧、学的快、吃得透;一部分学生不交流、不互动、思想不在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学生思路跟着老师走,但时不时会开小差,课上重难点的理解不透彻。
究其根源,一部分与教师授课质量有关,一部分与学生学习能力、内在学习动力有关。
课堂内容听不懂、习题不会做,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节奏,自信心、积极性减弱,很难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听讲行为,上课分神、跟不上教师思路的情况必然出现[7]。
4 分层次教学法
本次研究中的“分层次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完成统一的课堂教学任务后,提出不同难度的思考题、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给予不同侧重点的指导。
尽量让每位学生配合着讲解、习题,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学习自信,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4.1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
经过数年教学活动发现: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等存在差异,根据差异性大致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不同层次學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如下:
第一层次:基础好、理解力强的学生
此类学生有如下共同点:理解力强、紧跟课堂节奏,可以轻松理解和独自完成逻辑推理、公式计算。
第二层次:基础一般、理解力弱的学生
此类学生有如下共同点:联想与推理能力欠佳,但更勤奋,公式计算、逻辑推理需要教师详细指导。
第三层次:基础不扎实、理解力弱的学生
此类学生有如下共同点:缺乏自信,逻辑思考能力欠佳。
4.2 分层次教学法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前的应用设计
在针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经过两轮教学后,按照“分层次教学,增加学习兴趣与自信,激发内生动力”的原则,依据分层次教学法制定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
第一层:针对基础好、理解力强的学生
随堂习题中添加难度大、需共同讨论、或实际应用类题目,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共同讨论,拓展知识应用范围,加深基础知识理解,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层:针对基础一般、理解力弱的学生
将理论以习题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通过练习实现理论的理解。
随堂习题中基础题型和中等难度题目,巩固基础知识运用,增加学生学习自信;通过高难度题型的讨论,提升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
第三层:针对基础不扎实、理解力弱的学生
在上课过程中以实际案例做引导,通过生活中常见情景类比,邀请学生参与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基础知识;通过随堂习题中的基础题型,由感性认识转向理性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带动学习积极性。
4.3 分层次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将上述引导方法运用在我院2018级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表1 所示。
从表1中不难发现,利用分层次引导方法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个人理解力基础之上,引导、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完成课程重难点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 2018-01-31) [2018-07-03]. http://www.199it. com/archives /685063.
[2] 沈杰,陈仕萍.积极教育视域下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激发[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7(16):53-60.
[3] 黄宇.以全民教育为指向的继续教育发展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 2019.14:77-79.
[4] 苏小军.全民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管理创新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238.
[5] 段宏毅.“互联网+”时代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4):76-80.
[6]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89.
[7] 曾华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J].汉宇文化.2018.19: 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