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策略

2020-03-07 05:21殷黎悦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主体化和客体化双向互动、社会化和个体化交互共融、生活化和民主化和谐共生、国际化和民族化互惠共赢等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入脑入心、外施于行、情感体验、融于本体的逻辑演绎路径。对此,文章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立足继承创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生动而多元的虚拟空间教学;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引领者团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入脑入心

[作者简介]殷黎悦(1981- ),男,江苏常州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江苏  无锡 214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思政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FDY713)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3-0095-05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进入到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每个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部分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理论课实效性不强、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强等问题;部分教师存在专业素养不足、为人师表不力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时代变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过,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都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简单地说,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新时代,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类移动终端为媒介,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应用软件为载体,以视频、音频、图像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这个时代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印记和特点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深刻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及其对象,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主体化和客体化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和客体化双向互动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角色可以互换,也即“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情境、学习空间、学习体验等方面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主体关系,通过新媒体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向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了解情况、进行信息反馈或自我教育时,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而学生则转化为主体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受教育者要从教育者处获取知识,教育者也要向受教育者学习,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建基于主客体社会地位和人格平等之上。

2.社会化和个体化交互共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即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广阔的领域中获得各种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进一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化是指受教育者本身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形成独立的意识以及能动的创新精神。新时代环境中,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体参与社会发展程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新时代趋势,有效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促进个体社会化,从而使得个人具有超越现实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3.生活化和民主化和谐共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深受社会环境影响。众所周知,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培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生活出发,贴近现实。具体说,在教育理念上,应当从工具性价值向兼顾人文性价值转变;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更加注重民主性和引导性,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持包容态度;在教育内容上,应当取材于现实生活及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学生能够理解并接纳的现实素材。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受教客体双方地位的平等,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化的趋势;而通过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4.国际化和民族化互惠共赢。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通识教育和综合人才的培养,关注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问题,重视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等。虽然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对教育本身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目标具有一致性,即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并不相悖,在文化差异、民族差异、社会制度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依然共存的当今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始终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并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为民族的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从这点来看,立足本国国情,追求民族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总之,未来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开放式的教育,在開放中交流、融合,以谋求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逻辑演绎

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文化存在。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接受主体“接收、消化、理解”的内化过程,是通过“内化于心—外施于行—情感体验—融入本体”的逻辑路径来实现的。

1.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所谓“内化于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感性转化为理性,真正“进头脑”“入心里”成为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的根本判断标准就是教育内容化为良知,成为学生内心的道德命令。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之所以收效甚微,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讲授,容易引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并不能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将其所知的内容变成行动指南和准则。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素质参差不齐,但他们都具备了独立的思辨能力,他们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环境下成长,内在的精神结构也存在众多差异,导致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差异。“内化于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实际上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过程需要通过辨析、消化和运用等一系列脑力劳动来实现,从而融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最终成为其内在的思想遵循。

2.外施于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延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高职大学生的内在遵循,核心价值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也就是将内在的“品、行”付诸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高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来呈现,这就要求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理论家在殿堂里高谈论阔的话题,而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从“形而上”的理论世界回归到“形而下”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方能使受教育者在将所接受的内容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3.情感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是伴有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逻辑进程中,具有深化作用,对“内化于心、外施于行”的成果具有巩固和加强作用。情感能力是从若干经验实施中通过情感做出普遍性判断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出情感能力的觉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的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把外来的、新鲜的东西,转变成喜欢的、合理的认知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行为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够感受到他人的认可、赞同抑或是不满、厌恶,亦能够知晓什么是言行得当、什么是真善美,可以说,这是“内化于心,外施于行”的进一步深化。

4.融于本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旨归。所谓“融于本体”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受教育者的本体,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逻辑旨归。价值体系是人的核心要素,是人最本质的部分。人具有各种精神的需要,而正是各种精神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性,而人作为个体又都承载着一个价值体系,并成为本体文化存在之源泉。虽然个体内涵的价值体系并不完整,但与客观存在的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也正是每个个体能够归入民族整体文化的根据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帮助大学生领会、掌握和践行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融于本体”环节重在对价值体系的长期践行,形成习惯,化为个体的文化存在,融入个体的文化本体,达到“日用而不知”“有为于无为之中”的境界。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策略选择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应当在紧扣发展趋势、把握逻辑规律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操作路径。从实践现状来看,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直接目的是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根本目的是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人”为对象,“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其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前提。它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同时,它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放下身段,强化人本意识和人才意识,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总而言之,就是要把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学生,还要理解学生,更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和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二,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如在学生中建立特殊的民意表达机制、民情体察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民智汇集机制以及民权保障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以人为本要求的落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了解学生心声、体察学生思想状况、汇聚学生智慧、保障学生权益的作用。这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倾听学生声音、分析学生状况、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测评估和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一旦学生的主体性确立,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会在求知欲和正确引导下油然而生。

2.立足继承创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是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资源。在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多重元素交织在一起,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茫,迫切需要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转化为思想、信念和智慧,以达到立根铸魂的效果。可以说,“文化自信”既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关键,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根本。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梳理优秀文化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等在教学中展现出来,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深刻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大力实施研究型教育,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在学科渗透中对某一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探索并发现新的知识。

3.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生动而多元的虚拟空间教学。在信息化的新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互动平台,它正在逐渐凸显出其他任何类型的传媒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18年6月,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27.9%,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20.6%。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价值观念深受互联网影响,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利用网络优势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维的网络互动发展,首先要分析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所具有的新特点以及带来的新问题,提出规避网络风险、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构建一种功能完整、体系规范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教学和网络的有效对接。二是拓展网络教育空间,依托网络技术,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红色网站、论坛等方式,主动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三是利用网络优势助力实践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学一般可分为现实性实践、模拟性实践和虚拟性实践,现实性实践作为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常常受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利用网络空间开展虚拟性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如“网上重走长征路”“网上公益活动”等,大大延长了实践时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极具吸引力。四是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这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可以通过设计课程介绍、课程建设等栏目,介绍课程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开设的意义;通过教学大纲、学习方法等栏目,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教师队伍、教学研究等栏目,展示教师风采,分享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师生互动栏目,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

4.加强队伍建设,塑造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引领者团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专业水准密不可分,拥有一支由充分的敬业精神和高水准的教学能力构成的团队成为关键。因此,在新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脑入心”,不可忽视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要依托高职院校智库建设、重大科研项目、重点课题研究,发现、培养、聚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加强教育培训、开展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水平,并自觉成长为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次,对教师来说,应当致力于教师角色的转型,实现教师能力、作用的转变,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一是要促进教师能力从“传递力”向“创造力”转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凡成功的教学活动,作为参与者的教师一定是具有“对话中教学”的激情,而不仅仅是在“灌输中教学”,目的是讓学生感受到思想理论和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二是要促进教师作用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切实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用引领学生自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艺术替代发号施令、单向灌输的教学技术,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陈权.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2-125.

[2]冯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28-32.

[3]顾海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发展理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4-10.

[4]骆郁廷,项敬尧.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J].思想理论教育,2018(1):4-9.

[5]佘双好.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2018(5):46-51.

[6]石亚玲.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四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8(2):106-109.

[7]随乙各.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63-65.

[8]王荣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理与内化逻辑[EB/OL].(2013-10-26)[2018-06-18].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PFD&dbname=CPFDLAST2015&filename=M

KSZ201310002031&v=MjQ0MTduanFxeGRFZU1PVUtyaWZadTl

1Rnl2dFVMN05LVjBkS0NiWWRMRzRIOUxOcjQ5Rlp1c01EUk5

LdWhkaG5qOThU.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