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通俗地理解就是将教师关系归于县一级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而后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原来的“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梅州市平远县和梅江区的改革,在清理淤血的同时也发挥了造血功能,它触及的是教师的心底,唤起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
“校长的笑容多了,教师的怨气少了;安心工作的教师多了,要求调动的教师少了;爱岗敬业的教师多了,慵懒散漫的教师少了。”平远县教育局局长肖洪海这样总结改革的成效。梅江区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朱垲伊表示,此次管理改革既发挥了改革对师资的均衡配置作用,也调动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保证了教师队伍在相对稳定中不断释放活力。
首先,增强队伍活力。改革之前,教师没有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状态造成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特别是一些评到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热情减退,教学水平难有大的突破,有些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后,他们普遍有种危机感,担心自己能否聘上。竞聘上岗要向大家亮成绩单,落聘意味着要调离原学校,因此老教师也不敢懈怠,把压力和紧迫感转移到提高教学水平上,进一步激活了教师的积极性。
其次,盘活教师资源。改革后,通过编制和岗位的合理调控,确保了退补机制。推动了优秀教师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缺编缺岗学校流动,从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解决了校际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推动了一些不能在一线或长期请假的教师流动竞聘到教辅岗位或后勤岗位,实现了人岗匹配的合理统筹。
第三,优化学校管理。突出落实中小学校的用人自主权,把教师的岗位聘任、业绩考核、奖励等日常管理权限真正赋予学校,最大限度激发校长办学治校的积极性。改革后,教师靠委托人打招呼,走人情要求减轻工作量的现象基本杜绝,现在完全按教师竞争岗位时的承诺和要求安排工作,校長省了不少心。
校长和教师最直接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改革促进全体教职工对自己职责、工作的全面全新的审视,明确了工作目标,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得到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愈加浓厚。”
“以往班主任、学校中层干部的岗位没有人愿意去,因为这些岗位任务重、事情繁琐、工作难度大,大家对这些岗位不感兴趣。而在‘县管校聘改革中,班主任、中层干部在竞聘中有加分。所以,现在要去这些岗位的人多了。”
“从初中来的老师可以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教与学两方面更好地思考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教学衔接的问题。”
……
“县管校聘”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新气象。但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改革难免有阵痛,有遗憾,也有不足,比如个别教师出现抵触情绪、消极竞聘等现象。因此,这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在总结反思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炼解决问题的先进做法,强化跟踪督查,才能有效解决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
本栏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