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远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4)
随着隧道工程量的增加与隧道长度的扩展,其施工难度也在加大。斜井与正洞交叉处会因为隧道断面缘故产生受力状态的变化[1],需要通过交叉隧道的结构进行施工最优解的研究。
伏牛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82+408~ZK91+569,全长9161m(包含出口明洞15m);右线起讫桩号K82+363~K91+546,全长9183m(包含出口明洞15m)。伏牛山隧道1#斜井长1150m,净宽8.8m,净高7.5m。设排风联络通道2 处,设送风联络通道1 处,该联络通道起始点位于1#斜井XJ1K0+076 处,联络风道长度为57.368m。伏牛山隧道2#斜井长926m,净宽7.5m,净高6.25m。设送风联络通道2 处,地下风机房与右洞间联络风道长度为4.73m。伏牛山隧道3#斜井长1030m,净宽8m,净高7m。设排风联络通道2 处,地下风机房与右洞间联络风道长度为4.73m。
伏牛山隧道地下风机房长130m,净宽10m,净高13m。2#斜井设2 处送风联络风道贯穿地下风机房与主洞左右洞连接,3#斜井设2 处排风联络风道贯穿地下风机房与主洞左右洞连接。另外,地下风机房与右幅主洞间设置1 处运输通道及2 处疏散通道。
在伏牛山隧道斜井进正洞项目中,挑顶主要为2 种方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斜井在施工距离正洞约10m 时,让斜井的高度维持正常状态,不断地调高斜井的拱顶高程,让斜井与正洞的挖断最大程度距离为2m,保持正洞的自身支护需求,并从断面进行施工,施工到正洞自身的最右边,对于斜井支护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从而保证正洞穿过斜井过程中能够安全施工。这种方式会存在一定的空隙,即正洞挖掘外轮廓与斜井之间的空隙,这部分由后期进行C20 混凝土的填灌。
这种方案拥有一定的优点,即正洞的支护相对固定,挑顶高度相对变化较小,降低了成型需要的成本,其次,在斜井支护过程中也可以维持到转向施工过程,支护可以多次工程使用,为后续工作提供一定的可靠、稳定支撑,这种方案能够拥有较大的机械工作空间,相对而言更有利于机械作业出渣。
这种方案的问题较为明显,首先,是斜井存在过高的挑顶,这使得正洞周围的岩土需要较高的压力,两侧断面容易断裂,需要更高成本的横向程度的支撑,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量较大。其次,在斜井挑高后,对于周边岩土的影响较大。正洞外轮廓线与斜井之间的空隙较大,随后可以通过后期使用混凝土填满,但是会使得工作量增加,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安全程度,正洞需要更多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此次工程过程中,除了上述进洞方式外,根据地质原因,还选择了另一种斜井进正洞挑顶方式。当施工过程中,斜井不断推进到正洞的临界处,使用5.0m(净宽)×6.0m(最大净高)的断面中导洞沿着正洞的法线不断地进行挑顶施工,将其延伸到正洞的最右边缘处。中导洞的标高洞顶高于正洞设计的外缘轮廓线26cm,并且保持中导洞洞底的标高不变,让中导洞能够根据正洞的轮廓线高度而随之变化。
这种方案工程中会拥有相对较少的临时工程量,在中导洞的开设过程中断面较小,能够以较快速度的进行施工作业,对周边岩体扰动较少,能够双向开工,具有更高的安全保障。
但这种方案相对而言斜井高度变化较大且频繁,使得工程量增加,并且对于测量要求精度较高,需要让中导洞与正洞轮廓高度一致,这就需要较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另外中导洞的高度变化会使得出渣量产生较大的影响[1]。
对于方案一而言,斜井挑顶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对于两边的岩体进行加固,需要使用横向支撑体对岩体的强度进行增加。其次,对于岩体的扰动问题,需要在斜井进入前进行岩体的调查,找到凝固程度相对较高地区的岩体,斜井进入,使用机械作业来调整正洞结构,从而增加斜井进正洞的安全系数。
对于方案二而言,主要问题在于中导洞的建设与施工,所以需要严格测量中导洞的高度,并让其与正洞能够高度贴合,在中导洞高度变化过程中要尽量提高中导洞的高度,使得出渣量能够保持稳定。
2#、6#排风交叉口加强环施工完成后继续向前开挖,开挖至主洞另一侧距边墙1m 处停止开挖,导洞开挖断面尺寸同排风口断面尺寸。采用Φ22mm 砂浆锚杆,锚杆间距1.2m×1.2m(环×纵),长2.5m,成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Φ6.5mm 光圆钢筋,网格间距25cm×25cm,喷射C25 混凝土,厚度22cm。
5.2.1 2#排风交叉口
导洞施工完成后进行正洞内爬坡导洞开挖施工,沿正洞中线向小里程方向以8.7m×7.5m(宽×高)断面爬坡,坡度7.4%,爬坡施工长10m 在里程K84+848.581 处导洞拱顶高程与正洞拱顶高程重合。开挖到导洞顶和正洞顶位于同一高程后,按照线路设计坡度继续进行导坑掘进进行扩挖施工,施工5m 后(K84+843.581)扩挖出正洞上台阶断面。及时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正洞正常断面按设计参数进行正洞支护。
5.2.2 6#排风交叉口
导洞施工完成后进行正洞内爬坡导洞开挖施工,沿正洞中线向大里程方向以8.7m×7.5m(宽×高)断面爬坡,坡度7.4%,爬坡施工长10m 在里程K88+753.581 处导洞拱顶高程与正洞拱顶高程重合。开挖到导洞顶和正洞顶位于同一高程后,按照线路设计坡度继续进行导坑掘进进行扩挖施工,施工5m 后(K88+758.581)扩挖出正洞上台阶断面。及时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正洞正常断面按设计参数进行正洞支护。
反向扩挖每循环开挖不超过2m,采用I16 工字钢拱架进行支撑,纵向间距为1.0m。支护设置Φ6.5mm 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成梅花形布置。拱顶和边墙设置Φ22mm 砂浆锚杆,长度2.5m,间距1.2m×1.0m,每循环根数19 根。喷射混凝土采用C25 混凝土,厚度为22cm。
当开挖至交叉口段时,由于交叉口段处于三维受力空间,应力分布复杂,安全系数低,该段每循环进尺不得超过1m。开挖至该处时,I16 型钢架开挖线路右侧正常落底,左侧落脚点位于交叉口的“门”型钢架横梁上。上部型钢拱架采用300mm×300mm×15mm A3 钢板连接。型钢拱架间距1m 布设,布设及时打设Φ22mm 锁脚锚杆,每榀钢拱架下打设2 根,该处共设置8 榀拱架。
2#排风交叉口段正洞施工完成后向大里程(6#为小里程)方向开挖,大里程(6#为小里程)方向开挖按正常施工程序施工,转入正洞正常施工状态,正洞开挖向大里程(6#为小里程)方向进行,条件具备后尽早完成交叉口段仰拱施工,至此挑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