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3-05 07:01:22秦丽梁珍珍葛立宾陈亮霍永彦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慢性病发病率

秦丽,梁珍珍,葛立宾,陈亮,霍永彦,李强

本研究价值:

(1)本研究结合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体检项目,初步探索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发现脑梗死和骨质疏松症是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衰弱期或衰弱前期老年人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证据。(2)本研究还发现合并多种基础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群,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病率较高。此次研究启示,社区家庭医生应对65 岁以上老年人群定期进行早期衰弱筛查,针对不同衰弱分期的老年人进行不同的临床管理措施,以及长期合理的积极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从而提高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的局限性是老年衰弱综合征已经成为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参考文献不足。同时研究对象为老年人,其依从性较差、随访困难,且本研究为单中心,存在一定的偏倚。

老年衰弱综合征(senile debilitating syndrome)于2001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FRIED 博士正式提出,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储备功能降低和多系统失调,从而使机体应激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衰弱老年人抵抗力下降,较小的外界刺激即可增加死亡、失能、谵妄、跌倒等负性事件发生的风 险[2-3]。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有关老年衰弱综合征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已然成为当今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疾病的预后与实际年龄并非呈正相关,衰弱更能反映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生活质量、慢性病的预后。老年衰弱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因此本研究通过了解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情况,并分析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全科医生早期识别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并指导干预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 年4—9 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5 岁;(2)上海市户籍,并在本研究实施的社区长期居住(≥5 年);(3)Fried 衰弱表型[4-5]至少存在一项异常。排除标准:(1)躯体功能因脑卒中、帕金森、肿瘤、骨折等疾病或残疾而受影响者;(2)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并依赖药物控制者;(3)阿尔茨海默病或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后,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者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身高、2017 年体质量、2018 年体质量、腰围、臀围、2017 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18 年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次数、锻炼方式、吸烟史、饮酒史等。

1.2.2 衰弱表型 FRIED于2001年首先提出通过临床表型(衰弱表型)定义衰弱,制定了5 条诊断标准:不明原因的体质量减轻,肌力减退(握力下降),低体能,运动减慢(步速减慢)和疲劳。符合3 项及以上,诊断为衰弱期;符合1~2 项,为衰弱前期;全不符合为非衰弱期[4-5]。这一标准主要从生理层面界定衰弱,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1.2.3 基础慢性病调查问卷 研究者自制基础慢性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6 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下肢骨折、恶性肿瘤、其他慢性病。

1.3 资料收集 相关调查员经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基础慢性病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询问老年人后填写,部分资料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体检数据库导出。Fried 衰弱表型检查由调查员辅助老年人完成,以确定老年人衰弱程度,检查中使用的握力器、米尺等测量工具均为同厂同型号。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 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A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础慢性病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比较 408例老年人中,非衰弱期184 例、衰弱前期201 例、衰弱期23 例。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身高、2017 年体质量、2018 年体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饮食习惯、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腰围、臀围、2017 年BMI、2018 年BMI、锻炼次数、锻炼方式、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railty

2.2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基础慢性病情况比较 在基础慢性病调查中,衰弱期老年人基础慢性病的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列前6 项依次是:高血压、脑梗死、骨质疏松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肺炎、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帕金森、糖尿病、通风、下肢骨折、恶性肿瘤、其他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有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衰弱分期为因变量(赋值:非衰弱期=0,衰弱前期=1,衰弱期=2),以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基础慢性病情况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赋值:有=1,无=0)为自变量,进行有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症是发生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3.1 社区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发现,408 例社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为5.6%(23/408)。2014 年一项以683 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群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1.1%[6]。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报道,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8%~14.9%[7-9]。美国针对社区老年人群的研究中发现,65 岁以上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为7%~12%[10-11]。KOJIMA[12]在一项研究居住于照顾机构的老年人衰弱综合征发病率的Meta 分析中发现,19.0%~75.6%的老年人处于衰弱期。居住地和居住环境不同的老年人群,其衰弱综合征发病率也不同。本研究得出的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病率偏低,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抽取的研究对象均为可自行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

表2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基础慢性病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of underlying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railty

表3 影响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础慢性病的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underlying chronic diseases affecting frailty syndrome in the elderly

本研究发现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性别存在明显差异。CHEN 等[8]采用衰弱表型研究中国台湾地区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病率发现,女性发病率为60.1%,男性为40.4%,与COLLARD 等[10]研究结果一致。奚兴等[6]研究发现女性衰弱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低,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从而影响神经-肌肉平衡以及肌肉力量。

本研究显示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年龄存在明显差异。一项研究结果显示,25%~50%年龄〉85 岁的老年人呈衰弱状态[13]。提示全科医生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群,应制定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案。衰弱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可通过外部干预进行改善[14]。故定期进行老年衰弱综合征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发现,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群的身高、体质量存在明显差异。WOODS 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体质量过低和过高均是3 年后发生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但是,TREVISAN 等[16]以日本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发现,体质量过低或过高是衰弱前期恶化的保护因素。结果相反,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种族、性别、年龄、样本量等不同。

本研究显示居住状况中与配偶/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衰弱处于前期和衰弱期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7.1%和78.3%。可能是由于独居自住的老年人群更加注重自身健康问题,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由专业医护人员照顾,各方面情况可以得到一定改善,从而导致居住状况中与配偶/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衰弱前期和衰弱期比例相对偏高。但这与一些相关研究结果不同[17-18],这些研究表明已婚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低于独居/丧偶/离婚老年人。

本研究显示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群的文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该结果与卫尹等[19]的研究结果相似。OP HET VELD等[20]采用衰弱表型评估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发现低教育水平、中等教育水平、高教育水平的老年人发病率分别是78.8%、16.2%、5.0%,受教育时间越长或教育水平越高的老年人群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越低,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群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这对指导临床医务人员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采取不同的个性化宣传教育方式,进行有效的衰弱管理,减少老年人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帮助。

本研究显示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群的饮食习惯存在明显差异。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人衰弱的一个原因,目前营养干预以发放营养手册、讨论营养问题及营养膳食指导教育、倡导摄入含微量营养素丰富食品为主[21-22]。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结局[22]。

本研究显示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吸烟史存在明显差异。CHAMBERLAIN 等[23]研究发现吸烟状况与老年衰弱综合征有关,并且与不吸烟的患者比较,有吸烟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衰弱。这可能是因为香烟烟雾中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易导致炎性递质水平升高、肌量的减少有关[24]。因而医务人员应督促衰弱期及衰弱前期患者戒烟或避免吸入二手烟,以预防或改善衰弱状况。

3.2 影响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础慢性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群合并多种基础慢性病。SHIMADA 等[25]研究发现没有合并基础慢性病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10%,患有1 种基础慢性病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16.1%,而患有3 种基础慢性病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高达64.3%。衰弱与基础慢性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均是失能和死亡的危险因素[26]。2012 年美国及欧洲老年医学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所有70 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进行衰弱筛查,并且能从早期筛查和干预中获益[27]。

本研究结果发现社区老年人合并基础慢性病中衰弱发生率较高的前6 项依次是高血压、脑梗死、骨质疏松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这与WOODS 等[15]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相似。社区老年人群中合并基础慢性病越多,其衰弱程度越重,易发生跌倒、住院、失能甚至死亡等多种不良事件[2]。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症是发生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国外相关研究表明衰弱是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英国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发现脑梗死的预后除了与疾病本身的发展有关,还与患者是否存在衰弱有关[28-29]。衰弱与骨质疏松症存在一定的病因学联系。LI 等[30]研究表明衰弱程度越高,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越高。DENT等[31]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衰弱的程度会升高。有关文献报道,合并慢性病越多,衰弱发生率越高,多种基础慢性病会影响衰弱的严重程度[32-33]。

老年衰弱综合征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MAKIZAKO等[34]实施了一项衰弱与残疾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处于衰弱期的老年人残疾发生率最高。同时也有一项研究发现,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程度与高住院率密切相关[35]。因此,针对老年人群进行定期的早期衰弱筛查,并对不同衰弱程度的老年人制定不同的临床管理措施,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善疾病预后或减少和避免跌倒、残疾、住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未对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研究,但是国内外相关干预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多因素跨学科干预和联合干预(营养+运动+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结局[36-37]。

综上所述,作为社区医护人员,可通过定期筛查识别高危衰弱人群,尤其对患脑梗死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要多加重视,及时预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指导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重视老年人健康情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志谢:感谢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审定珠主任医师给予的理论指导。

作者贡献:秦丽进行文章的设计和实施,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梁珍珍、葛立宾、陈亮、霍永彦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李强进行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慢性病发病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34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0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