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做好招生工作,更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前言:伴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应当实现教学改革,并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教学模式等进行探索,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环境不够完善
虽然自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针政策、措施,高校人才培养中加大对人才创业的宣传力度,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自主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
根据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来看,还尚未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单独系统的学科门类,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大部分高校中,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培養学生创业能力的就业教育。是通常采取选修课的方式,且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缺乏平台,创新创业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市场情况不能紧密联合,则导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如果高校不能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与科学开发,则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流于形式,不仅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会造成高校的资源浪费。
(三)创新创业实践性不足
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建立了实践活动基地。但是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实际使用率不高,在学校组织的一些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中也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作用,因此实际的教育意义尚未实现。对于高校来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思想、理念落地,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
(一)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强化相关实践活动开展
根据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中都建设有大学生专业创业孵化基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创业孵化基地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优势,学生无法将自己的创业项目理念实现。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已经先后推出了大量的方针政策,但是高校在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未根据相关的政策予以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中,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使学生在更好的硬件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积极的引导、有效的指导来使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展开[2]。某高校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还有部分高校以本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参与到大量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也有部分高校与合作企业之间联合开展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校企联动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从而使学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优势与作用得以发挥。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
要使高校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课程教学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高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能够逐渐变为现实。根据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来看,由于学生受到社会经验不足、创新创业理念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各项创新创业工作无法有条不紊的展开。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创新创业的自信,不能主动积极的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基于此,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就应该积极的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进行大力支持与积极鼓励。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学校的报刊、校内网、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国家以及地方的创业政策进行宣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当地成功的创业企业家与本校创业成功代表的相关事例,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的信心。其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学术交流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交流活动能够在同专业人士的对话交流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创新思维并开阔视野。在开展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些本校学生成功创业的企业中了解学生的创业经验,从而使学生创业积极性得到提升。最后,高校还应该结合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情况,在高校内建立起一套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激励制度,可以通过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及学分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予以相关的帮助支持某高校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还在校内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对一些勇于创新创业,但是缺乏资金支持的学生予以资金支持,从而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更好地投入到创新实践与创业中。高校应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创业讲座,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来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高校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明确,创新创业是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正确的认识,才能自发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创新创业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情况特点来设置课程。例如某高校在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的时候,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基本素养为出发点,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品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知识等方面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从而使该专业学生,在接受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高校要积极响应道中创业的号召,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高校还要根据本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兆亚,朱存各.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培育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9):18-19.
[2]王丽娜,于欧洋,侯力莉.高校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9):134-135.
[3]张沛,李伟,谭伟,张立华.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与路径探索——以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228-229.
作者简介:
李永亮(1982—),男,汉族,黑龙江省鸡西市人,东北林业大学硕士,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专业教学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