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七个转变”,优化语文课堂生态

2020-03-04 11:04杜云举
文理导航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

杜云举

【摘 要】新时代的语文课堂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关键是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实践操作等行走方式,具体策略是让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主讲向主导转变、学生由随从向主体转变、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学习由跟进向前置转变、资源由碎片化向整合化转变、训练由单一向分层转变、备课由教法向学法转变。

【关键词】教学行为;七个转变;课堂生态

课程改革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已进入了深水区,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培养新的3.0目标,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个核心素养,就需要优化语文课堂生态,让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与教学资源的用合理配置、水乳交融。而优化语文课堂生态的关键是课堂行走方式的转变,具体表现为语文课堂由“关注知识传播”向“关注生命成长”转变,彻底实现语文课堂由知识传递向学会学习、由能力提升向意义建构的质的提升。

一、教师由主讲向主导转变,转化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因为教师本是课堂的主导。语文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理念直接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行走方式。让教师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陪伴者、组织者、引领者、倾听者、帮助者、促进者,已经成为新时代语文教师的呼唤。要转化教师的课堂角色,就要坚决摒弃课堂中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发挥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引导、指导和相导作用,课前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课中以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习行动,指导学习过程,反馈学习进度,对话所获所惑;课后因材辅导,补缺提质。教师用追问激活学生思维,用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多极对话的学习场。

二、学生由随从向主体转变,转变学生学习角色

课堂是集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思维训练、人格完善为一体的场所。语文课堂要转变学生的角色,实现由学习随从向学习主体的转变,就是要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传统的课堂教师牵着学生走,新语文课堂要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前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预习,甚至允许部分学生跨越式学习,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所获所惑走进课堂。课中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生成,体验情感升华。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和预习,及时复习所学内容。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能发展、潜能开发、思维培育、价值生成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的实践中健康成长,落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聚焦课堂学习内核

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育目标的达成,课堂是主阵地、主战场。语文课堂要实现由整齐划一向个性多元转化,落实以人为本、绿色高效的课堂价值目标。就需要课堂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即优化教师、学生、资源等课堂元素配置,变课堂教师话语霸权为多元互动,通过教师引领下的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和评学活动,生成课堂学习目标,发展学生学科素养,让知识从学生的实践中来,问题从学生的学习中来,结论从学生的探究中来。变课堂知识传递为学会学习,以知识建构为载体,迁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动机唤醒、意志锤炼、情绪调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突出学力培养的基础上,聚焦习力培育,使学生形成有助于终身发展的学习力,聚焦课堂学习的内核。

四、学习由跟进向前置转变,变革课堂学习程序

课堂学习程序先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课堂学习效益。传统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跟着教师的预设走,教师牵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往往会出现学生会的教师还在讲解、训练,学生不会的或者遇到的疑惑没有在课堂中凸显和突破等现象。要让课堂高效,就必须变学习跟进为学习前置。学习前置就是落实先学后教理念,课前学生要保底完成教师安排的指向性预习任务,并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中学习要落实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先学、同伴对学、小组群学策略,在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反馈和质疑,通过学习任务的逐项完成达成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的生成度进行课堂检测。课后作业要包含当堂学习内容的巩固拓展和下节课的指向性预习,为下节课做前置性学习指向。将课堂学习由学生跟着教师走转向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先走一步,实现学习前置的目标。

五、资源由碎片化向整合化转变,优化课堂资源配置

教学资源是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人力和物质的集合,既包括教师和学生等人的资源,又包括信息、资料、设备、场所等物的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认识学习资源的内容和价值,发挥学习资源在课堂学习中的真正作用,助推学习的效益化实施。在课堂生态圈中,教师、学生、信息、多媒体、教科书、练习册、学习环境等都是学习资源。传统课堂中,教师备课没有将资源进行优化选择,预习环节只用教科书,检测环节没用练习册,训练环节无整合选用教科书和练习册内容,作业环节重复机械使用作业资源。特别是课堂教学时,将教学内容简单复制成多媒体资源,在演示多媒体资源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堂由“师灌”走向“机灌”,缺乏“需用必用,简洁高效”的媒体使用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在学习资源选用上着眼整合意识,围绕学习目标的呈现、生成和检测,将教科书、练习册、多媒体等物质类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在预习检测、呈现目标、问题导学、课堂训练和课后巩固的不同学习环节,选择性的使用學习资源,让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延伸服务,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尤其是要关注课堂学习进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对错论证、思维归因、观点碰撞中,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作用,拓展课堂容量,让课堂回归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本真,呈现学生生命成长的精彩。

六、备课由教法向学法转变,实现会学乐学目标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科学的备课做支撑。传统语文备课只关注教法设计、知识呈现与教的流程预设,忽视目标设计、资源准备、学法预设、学路设计、时间预设等学生学习力培养的元素,也就没有生命、生活、生长的痕迹,课堂自然是低效甚至负效益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就是要在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学习的流程、内容、方法、评价和指导策略,凸显以知识为载体、学法为关键、素养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启智与养德并举,让课堂不仅是学会知识、培养技能的场域,更是唤醒意识、培育兴趣、训练思维、渗透价值的阵地。特别是在备课时要突出情境的创设、问题的预设、学法的指导和活动流程的建构,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状态和方法习得,用学习目标引领学习活动,用任务驱动学习目标的达成,用训练检测目标的生成度,从而实现由学会向会学乐学的转化。

理念决定行走,策略决定路径。语文教学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要将共识转化成教育实践,就需要将理念落地,具体到课堂的教学行走上。教师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从改变个体的行走细节入手,不断反思、完善和更新,在继承与扬弃中探索实践,自己的教学会从规范迈向智慧,在成长学生的进程中成长自我,取得教学相长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钟发奎,余高雅主编.卓越课堂的八大铁律[M].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等编.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建教育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
ISEC项目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
教师讲好政治课要注重身心投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随堂练习,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