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临夏州啤特果滞销问题的建议

2020-03-04 20:48
甘肃林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夏州果品果农

啤特果原名皮囊果,又名皮胎果、酸巴梨、牙面包,原产于和政县太子山麓海拔2100~2400米的山区,主要分布于太子山沿线高寒阴湿、半阴湿山区,是临夏州特有的优良乡土经济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啤特果为热性果品,经后熟后方可食用。在发展过程中,啤特果“后熟”致存储不易、生产管理方式粗放、贮藏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发展资金缺乏、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啤特果进入盛产期,产量增加,但是由于销售疲软,价格走低,出现了大面积产品滞销的问题,据调查,近一半的果品无市场,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一、啤特果产业发展现状

(一)栽植现状。截至目前,临夏州啤特果总面积达到50.33万亩,挂果总面积达到19万亩,总产量7.43万吨,年产值1.04亿元。啤特果栽植主要以和政县为重点,辐射太子山沿线的临夏县、积石山县、康乐县、东乡县、广河县等五县,其它县市也有栽植,全州栽植啤特果的乡镇共有54个。全州范围内以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栽植的“四旁”树约为50万株左右。

(二)加工销售情况。全州现有和政县八八啤特果有限公司、临夏市南园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加工企业,产品全部以饮料为主,年鲜果加工量2万吨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和政县八八啤特果有限公司,年加工啤特果1万吨左右,其它企业合计年加工啤特果1万吨左右。销售市场为临夏州8县市,青海、西藏、兰州、定西等周边区域。

(三)合作组织。全州现有啤特果收购、贮藏、销售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大部分以基地建设为主。2017年,临夏县结合北塬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将啤特果作为特色林果产业重点培育,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共建设啤特果园1万余亩;2020年,康乐县坚持以专业合作社引领、整流域连片发展的思路,在苏集河、胭脂河两大流域集中连片发展产业基地5000多亩。

(四)林下经济。啤特果林下经济主要有:林草、林农、林药、林花、林畜(禽)、林苗、林菜和生态旅游等模式。海拔较高、交通相对不便的地方,基本以林草、林农、林药、林畜(禽)模式为主;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兼有生态旅游。以临夏县为代表,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潜力,采取“党建+林下经济”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广大林农在经济林行间大力发展冬蒜540亩。

二、啤特果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啤特果自身因素的制约。啤特果鲜果味酸、涩,采摘后有一个后熟的过程,后熟期大概10~15天,经后熟后果味转甜,果品发软、发黑,外观与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观念不适应,市场竞争力弱,加上储存和运输起来较为困难,销售期较短,需集中在短期内销售。另外啤特果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啤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产品质量不高。啤特果产业是临夏州特有的果品产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和生产经营为主,产品总体质量与其它地区差距非常明显(比如库尔勒香梨)。尽管近年来一直重视提质增效,也做了大量文章,但优质果量仍然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啤特果的销售和价格。品牌建设方面,因其自身口感、风味特性,消费群体小,市场认可度有限,无法在外地市场立足,只能在本地和邻近的青海、西藏等地销售,无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窄。

三是自产自销模式。临夏州啤特果营销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产自销,形式分散粗放,随意性强,缺乏有效整合。收购者仅有以八八啤特果公司为首的几家,收购量有限,销售方式不是“推车进城”,就是“排队等收购”。果农“手推车+筐篮+市内蹲点”贩卖,一天至多卖出几十斤,不仅无法保障销售量,也无形中增加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提高了销售成本;而排队坐等则极有可能受到收购者的挑拣、盘剥,低价贱卖。销售端的出口离散而狭窄,是啤特果滞销的一个关键原因,而这也正是啤特果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化发展滞后的现状。

四是销售市场狭小。长期以来,临夏州啤特果的销售半径小,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固有市场的消化能力却并没有太多增长,缺乏有效的新市场和新渠道来消化多余的产量。八八啤特果公司等仅有的几家啤特果饮料加工企业,消费者群体有限,生产加工销售受阻,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原材料供过于求,库存压力有增无减,对产业的拉动能力不够,没有与果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同体,加剧了啤特果的滞销。

五是销售周期短暂。由于啤特果的特殊食用方式,使其不像别的果品,可以长久存放、随时出售。一般每年的9~10月,啤特果后熟变黑后“一窝蜂”上市,造成应激性的供大于求,市场价格顺势走低,出现果贱伤农的情况,甚至部分果农无心采摘、出现主动滞销,导致大量果品积压、腐烂。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做强仓储业,延长销售期。啤特果销售周期短,一旦销售不济产生积压,仓储能力有限,往往使其出现大量损耗。例如,和政县作为全州啤特果种植、生产大县,全县目前有15家冷库用以存放啤特果,存储量30~40吨/库,而全县每年有近万吨的产量,储藏能力与需求差距巨大。加强仓储建设,提升仓储能力,延长销售周期,缓慢释放库存,势在必行。一方面,可采取PPP、TOT等形式,建设专业的、高科技的、上规模的大型社会公益性仓储中心,解决目前仓储产能不足的现状,满足果农仓储需求,同时也能够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起到引领仓储业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仓储能打好“时间差”,秋季大范围上市的啤特果一斤普遍在1元左右,而反季节出售每斤则能够卖到4~5元以上,扣除仓储成本,其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有关部门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果农发展啤特果仓储业,扩大反季节销售。

(二)发展合作社,拉长产业链。一是可出台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办法和优惠政策,特别是引导和培育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形成以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新型经营模式。二是积极推动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合作社和其他产业实体,在提高果品品质的同时,积极开发科学安全的新型包装和食用方便的新产品,打造新品牌,开拓新市场,做强做大啤特果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啤特果产业在包装、加工和流通等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努力经营新出口,促进产品类别多样化和精品化,更多提供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开发果醋、果酒等系列产品,改变终端市场。四是立足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提升果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创新研究,并做好产品的科研转化,培育龙头实体企业,提升啤特果的核心竞争力。

(三)开拓新渠道,扩大销售端。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啤特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B1、B2)、鞣酸、氨基酸(376毫克 /100克)和钾、钙、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民间润肺养胃、消泻止渴、软化血管、解酒保肝的食疗佳品。针对啤特果的优良特性,可以推广健康养生理念,邀请国内、省内知名养生专家推介啤特果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强化宣传载体,通过现场访谈、举办书画展、优秀征文等多种方式,进行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媒体推广,让果农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提升果品知名度。二是结合临夏地域实际,坚持资源导向,加强项目谋划策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见效,开发果酱、果膏、果干、果冻、果酒等新产品,扩大果品加工新技术和新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做好产品定位,找准突破点,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一定的网络主播,引导他们参与到啤特果产品宣传推介的队伍当中,同时进一步研究明星网络推介的可行性。四是借助东西对口帮扶消费扶贫平台,扩大啤特果销售市场,深化产业合作,也可以提供原材料的形式供大型研发企业或生产加工企业开发研究和产品加工。五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拓展与淘宝、京东等公司的合作,开设网店,规范经营,保证产品质量,打造专业的电子销售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六是强化现代物流服务。针对制约啤特果远销的产品保存和运输环节,积极协调冷链物流企业,争取将临夏州纳入冷链配送城市,完善“网络营销+物流基地+冷链运输”的新型销售模式,拓展配送范围,缩短运输时间。

(四)实施文化驱动,借力旅游产业。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继承和培育,以文化驱动,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知名度,给啤特果烙上厚重的文化印记。一是把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景观融入啤特果产业之中,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向纵深发展观光旅游业,为啤特果搭建良好的宣传推介平台。二是大力推进主题旅游园建设,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建立啤特果博物馆、梨园文化记忆馆、农俗生活体验馆等非季节性景点,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啤特果的文化历史、种植栽培和制作销售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临夏州果品果农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