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生态美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儿园保护站生态建设随笔

2020-03-04 20:48
甘肃林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勤荒漠沙尘

——曾经沧海今何在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南依武威市凉州区,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阿拉善左、右旗相接,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据史料记载,有人类活动已有4000多年,是有名的“沙井文化”发祥地,甘肃著名的“文化之乡”“礼仪之乡”。

花儿园是民勤县和内蒙古交界的一个边陲小镇,现更名为红砂岗,面积5400平方公里,这里地广人稀,曾是民勤县的一处主要牧场。花儿园——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名字,乍一听,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鲜花锦簇、鸟语花香、水草丛生、湖光波影的画卷。据老人们讲,早先的花儿园有山有水,盛产罂粟,每年夏天,罂粟花漫山遍野,鸭塘柳林随处可见,处处芳草茵茵,芦苇荡漾,四野牧歌悠扬,古道驼铃叮咚……,俨然一处“世外桃源”,花儿园也因此而得名。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国家“以粮为纲、开田辟地”的大背景下,修建了红崖山水库,截断了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石羊河,随着时间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气候的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石羊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每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0亿立方米,地下水系遭到严重破坏,区域沙漠化日趋严重,湖泊绿洲逐渐被沙漠和荒漠所替代,而植被也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演变,曾经水草丰美的生活家园变成了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大片裸露的地表被大风一点一点地剥蚀着,稀稀拉拉的红砂、盐爪爪阻拦着从巴丹吉林沙漠吹来的一堆堆沙尘,冬春季节,狂风肆虐,卷起的黄沙遮天蔽日,使其一度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从“花儿园”到“红砂岗”,两个地名的更迭,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巨变,饱藏了多少沙乡人的无奈与心酸。

——毛条林里话毛条

从红砂岗镇区向东北行至约二十公里处,一所陈旧的小房子孤单地矗立在公路之侧,门前比往年多了几棵小槐树,这就是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花儿园保护站红果子井管护站。

穿过红果子井,一路颠簸起伏,沿着蜿蜒曲折的车辙印迹缓慢地行走在荒漠上。今日无风,烈日当空,蔚蓝的苍穹看不到一片云彩,一轮硕大的火球炙烤着本就干枯的沙滩地,大漠的那种干热令人窒息,灼热的空气没有一丝水分且夹杂着沙尘,干涸的沙土随着车轮的抛洒而骤然升腾,犹如一条发狂的“巨龙”追逐着车子,久久不肯离去。不远处,三三两两的摩托车骑行者,时而飞驰穿行,时而驻足观望。走近了,才看清是花儿园保护站的同事们在日常巡护,他们有的单个骑行,也有的驮人骑行,行装极其简单,每辆摩托车上搭载着一个布搭子,里面盛装着巡护必需的水壶和干粮。男人们戴着头盔,爱美的女同事们则用绵薄的头巾包裹着脸庞,个个身着迷彩服,头上、衣衫上落满了沙尘,密密的汗水沿着黝黑的脸颊,不断滚落到早已湿透的衣衫上,滚落到滚烫的沙滩上,滴落的汗水瞬间被炙热的沙滩所吸收,难觅踪影。寒暄了几句,他们起身远去,只一会儿的功夫,便消失在这荒无人烟、酷热而荒芜的戈壁之中。

车子依旧在沙滩上艰难爬行,原有的车辙印迹已被黄沙掩埋,没了一点痕迹,只能沿着沙丘边缘缓慢行进。气温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热,嘴巴越来越干,有一种烟熏火燎的感觉,喉咙异常干涩,就连一向灵活自如的舌头都显得有些笨拙,难以搅动。同伴告诉我说:“含一口水,慢慢地、一丝一丝地吞咽下去,可缓解喉咙干涩症状,解除口渴,还能节省本就不太充足的水资源。”我随即照做,吸入的灼热空气果然有了些许湿润。

近了,更近了,前面不远处便是毛条群落,顺着同伴手指的方向望去,期待以久的“全国第二大荒漠化天然毛条林”已近在咫尺,急于一饱眼福的我迫不急待地跳下车,连跑带爬地向前飞奔,爬到沙漠高处,便已筋疲力尽,大汗淋漓,来不及休息便极目远眺,远眺这号称十万亩的荒漠化天然毛条林。

美哉!毛条林,一眼望不到边的郁郁葱葱!个个身披墨绿色的长裙,挥舞着金色的玉带,宛若玉女下凡,亭亭玉立!镶嵌在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山峦与丘陵之间,宛如花的海洋。

壮哉!毛条林,个个坚毅的身躯强顶着狂风的呼啸撕裂,承受着烈日的肆虐曝晒,忍耐着严寒的无情摧残,忍受着风沙的肆意蹂躏,稳稳地扎根荒漠,将绿色防线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正当我们感叹毛条的顽强、倔强,陶醉于毛条的美丽、壮观,荒无人烟的大漠中一场猛烈的沙尘暴骤然而至,无尽的黄沙铺天盖地地卷来,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淹没了眼前的一切,这时的天气犹如恶魔在怒吼,沙子无孔不入,钻到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里……。约莫一顿饭的功夫,渐渐地,风小了,大家抖落了身上的沙尘,整了整衣衫,用长满茧子的双手搓了搓又脏又乱的头发,相互对视,布满沙尘的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沙尘作罢,巡护依旧,车子已无法前行,大家收拾好行囊,一步一步迈进荒漠深处。

——莱菔山下看斜阳

从毛条林出来,行至莱菔山,已是傍晚时分。傍晚的天空并不阴暗,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落日余辉温情地挥洒在莱菔山的山峦,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显得格外瑰丽。车子在松软的沙滩上缓慢行驶,车窗外的沙滩上,以猫头刺为优势树种的群落中,夹杂、交织着白刺、针茅、沙蒿等各种旱生荒漠植被,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而延伸,与遥远的地平线挽手相连,用自身星星点点的绿色为戈壁编织了一块绿色绒毯。猫头刺正值开花时节,更是惹人注目,紫红色、蓝紫色、白色的小花朵竞相开放,放眼望去,草浪一波一波地荡漾开去,五颜六色的小花儿,点缀绿毯之上,千姿百态,徐徐的清风不时送来阵阵花草的清香,引来无数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一些不知名的山雀也来凑热闹,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停落沙滩觅食,时而驻足小憩,时而展翅高飞……。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酡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夕阳投在荒原上,洒下了淡淡的余辉,是那么的绚烂多彩。

——红砂岗畔叹新颜

站在红砂岗畔,遥想昔日的“瀚海明珠”——花儿园,这块曾经芳草丰盈,河流纵横,湖泊棋布,碧水连天,敖包星罗,牛羊遍地,骏马奔腾的塞外江南,经过千百年来的嬗变,一度变成沙尘肆虐的渊薮,旱魔横行的天堂,泽海不再,湖泊干涸,田园萧条,飞沙流走,植被荒芜,沃壤忽成坵墟……不禁让人感叹:曾几何时,人为造成的生态环境“伤疤”,使得人间天堂霎时黯然失色。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护地管理为根本,以守卫民勤绿洲生态安全为己任,认真落实“两区一网”责任管控机制,在减少和防治沙尘暴危害及遏制两大沙漠合拢,保护、保存珍贵的荒漠物种基因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采集种子、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垦滥牧等破坏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的肆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保护区内绵刺、红砂、毛条、猫头刺、霸王、盐爪爪、驼绒藜等旱生荒漠植被群落日益壮大,织密的茫茫绿网,锁住了滚滚黄沙。望着眼前碧绿如茵,百花齐放,鸟兽率舞,群山俊秀的景色,更喜荒漠绿意渐浓,绿洲新颜绽露。若干年后,贫瘠的红砂岗畔定然花红柳绿,芳草连天,绿波荡漾,昔日鲜花锦簇、鸟语花香的花儿园又将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守护家园、战胜“沙魔”是一辈辈沙乡人坚守鏖战的使命,更是护林员守护沙漠绿洲最后一抹绿色的神圣职责。一个平凡的岗位,一份平常而枯燥的职业,他们长年面对疮痍满目的“母亲河”和频繁发生的沙尘暴,面对生态环境局部好转但整体仍在恶化的严峻现实,依然穿行在高高的山岗,肩扛着雨雪风霜,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地守护着家乡的青山绿水。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有连古城保护区一个个“生态卫士”对自然保护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们共同担当,共同努力,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在不久的将来,民勤这块热土一定会孕育出蓬勃的生机、升腾起绿色的太阳!

猜你喜欢
民勤荒漠沙尘
向荒漠宣战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可怕的沙尘天气
荒漠水塘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基于潜水-承压水模型的民勤绿洲地下水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