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下应用型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

2020-03-04 04:54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应用型

郜 晨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应用型高校与学术性高校相比,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其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更加重视素质拓展,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时代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应用型高校的思政教育既面临挑战又面对机遇,尤其需要贯彻“大思政”理念。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大思政”理念

“大思政”理念重在一个“大”字,但是大而不空。“大思政”理念是指运用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同构建全域育人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科学体系。“大思政”教育观通过整合高校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种具有宏大视野的全新教育理念。在“大思政”的宏观视域下,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用所学到的思政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大思政”理念是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思政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等一线思政工作者为主体,以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为有益补充,学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与学生处、校团委、宣传处等共同合作下的系统育人工程,具有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大思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运行机制复杂,涉及范围广阔,具体环节众多,学校各部门思想要统一,行动要一致,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思政课教学工作只是“大思政”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不能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独揽一身,更不应孤立无援、独立存在,而要同其他各部门相互合作,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在“大思政”理念下,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大思政”是顺应社会发展大势而提出来的全新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思政课改革为抓手,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大思政”理念向所有高校工作者发出了时代最强音,传递着最新的教育理念,即所有人都肩负着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思政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思政”理念深刻改变了应用型高校思政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为思政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进一步理顺了思政工作的头绪,调动了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坚定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步伐。“大思政”理念倡导实践教学,主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由党委领导带头上好思政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应用型高校落实“大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政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承担着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与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高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前沿阵地,务必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积极构建超级“大思政”体系。相对于学术型高校而言,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管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而更应该坚决贯彻“大思政”的育人理念。在应用型高校推行“大思政”理念势在必行,这一理念与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大思政”理念为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困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应用型高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训实操能力,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明显不能适应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变化,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部分学生甚至持思政课“无用论”,觉得没有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片面地或功利地进行专业学习,更多地追求实用性。古语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有才而无德之人,不能称为高素质人才,应用型高校教育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只有在“大思政”全域育人大环境中,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大思政”理念是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水平不一、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对理论学习存在抵触,厌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可见一斑,空谈政治,浮于表面。各高校虽高度重视,却仍收效甚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只是服务于期末考试,思政教育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应有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就要在“大思政”理念下全面铺开,进行深刻的质量革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质量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2]

“大思政”理念是应用型高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下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采用“满堂灌”课堂教学方式,将学习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将记忆、理解和掌握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教学内容枯燥,政治性和理论性很强,难以理解把握,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应用型高校作为“大思政”理念的先行者,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不断追求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劲头。在“大思政”理念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将思政教育“渗透式”地融入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期望值,增强对教师的认同感。打造充满魅力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学生才会愿听愿学。“大思政”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新时代美好的人生体验,也可以让教师收获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大思政”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

在“大思政”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深化思政教育改革,需要从学生的日常教育抓起,从课堂内外抓起,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其基本路径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格局

“大思政”需要大视野,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高校对学生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具有应用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大思政”的站位要高,与党中央看齐,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思政”由校党委组织牵头,在党委的带领下,直接主抓思政教育工作,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使得思政改革获得基本保障。校党委顶层设计,做出总体规划和整体布局,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落实,提高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确保“大思政”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校大思政一盘棋的局面。同时,“大思政”理念的落实也离不开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学校各部门协同合作,思政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工作者包括党务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共青团系统的专职干部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从大学生日常思政工作的角度看,加强高校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最基本的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一步步地改变着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都融入了网络元素,这是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高校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思政教师队伍。[4]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思政教师在“大思政”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切不可强了技术、淡了人情。而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要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志,学生才能入脑入心入行。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前新闻播报、小组讨论、我是演说家、你说我听等较为新颖的方式,创新课堂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借助网络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同时,思政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好这些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步入大学生活的“00后”,他们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深受网络影响。广大教师要加强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探究如何让“00后”真正爱上思政课。

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思政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党团建设、就业指导等。高校辅导员应时刻将思政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将学生日常管理纳入其常规工作范畴。辅导员要做好对于学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党团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就业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中,就业指导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管理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除了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素质分析,了解市场供求情况,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之外,还要对其进行职业知识的传播,尤其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进而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辅导员如何深入联系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推进文明宿舍建设,保持干净、整洁、良好的宿舍环境。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活动,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学生各类活动的组织筹办,确保每一次活动都能起到一定教育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一场空。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心灵,及时与学生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不要高高在上地凝视,要做他们身边的朋友。高校辅导员作为专职的思政工作者,在学生工作中要做细,做实,做到位,将爱国主义教育、初心使命教育、责任担当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品德修为教育带到每一次的班会,每一次的活动中去,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日常管理,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

(三)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

“大思政”需要大队伍,全体教师队伍都应该参与到思政教育的队伍中,而不仅仅是思政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是途径,是方法,大思政是理念,是思想,而课程思政正是对“大思政”理念的落实和响应。大学专业课程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要将思政教育元素像“盐”一样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各二级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响应号召,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中,我校工程学院从操作系统的课程入手,坚持在专业课程定位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该课程中所包含和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点滴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和塑造,通过“基因式”将专业伦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德育元素融入课程,讲出“思政味道”,既做到了“惊涛拍岸”的效果,又能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我校建工学院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为例,重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当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认同并践行一个“土木人”的责任与使命。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探索思政元素融入问题,并结合课程提出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工匠精神、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感、生态文明理念、团队理念、国计民生、励志创新、求实精神、求是精神、追求真善美等思政元素,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

“大思政”需要大空间,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室内到室外,从学校到社会。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筹办,要渗透思政元素。高校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找准思政教育与社团活动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一个平台,大学生往往对于学校的社团十分感兴趣,各种社团活动异常火爆,但是社团活动不应只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还要有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我校“风之翼“轮滑社所打造的“风之翼轮滑在线教育服务平台”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社团代表需要继续发扬,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其他社团要加快学习,迎头赶超。“大思政”理念下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营造“全域育人”大格局。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其在活动中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积极落实“大思政”理念,争做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贡献者。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应用型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