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当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由于他们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就业时不自信,焦虑紧张。小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还会因此失眠,严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部分的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缺乏主观意识,容易受到家庭或者他人意见的影响。比如看见自己的同学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自己也盲目报考,追求工作的稳定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条件认识不足,在择业时倾向于专业对口、高职高薪的并不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工作,从而导致心理落差大。
毕业生的问题心理还有有来自家庭的影响,家庭条件环境较好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小,家境条件贫困的学生心理压力更大;生源地差异也会造成城市和农村毕业生待遇的差异,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导致农村毕业生心理不平衡;性别差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部分的工作更倾向于男生。
总体来看,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毕业生对各行各业的缺乏系统的了解,没有实践经验,对自身的客观情况不能合理定位等方面产生的,这些毕业生心理问题将会使学生更加难融入社会、适应职场,所以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从而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融入职场。
2.1 高校的就业指导性不够专业。当前,高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尤其是心理指导上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就业指导的内容多是以招聘会、宣传讲座等方式提供就业信息,对毕业生没有进行分群分类指导和个体指导。毕业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准确,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迷茫的心态。虽然更多的高校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但是不够专业,缺乏系统性,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实际困难和实际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的如何提高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应聘的简历和技巧、如何缓解求职中的心理压力等方面没有进行专业的分类辅导。
2.2 毕业生的就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为当前不健全的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导致毕业生与招聘的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保障合同时不能约束用人单位的不合法的劳务行为。部分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然存在性别歧视和学校学历歧视,比如入职条件需要“985、211”高职毕业生,很多岗位要求需要男性,女生选择的机会很少。甚至有部分的用人单位不与应届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务合同,或在合同中设定对大学毕业生不合理的条款,规避其的责任。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有劳务纠纷后,都不愿意在纠纷上花太多精力和时间,不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2.3 家庭干预导致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父母对子女是有职业期望的心理的,并且他们的期望值是很高的,都希望他们能找到高薪且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一旦家长的期望和自我的求职意愿不同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忽视他们的自我意愿,他们的期望值或者对子女求职过程中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子女的心理压力。因为很多家长受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是不能精准的客观的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尊重对子女的自身的求职意愿,盲目的甚至是强硬的干预子女未来的从业选择方向,子女盲目选择并不符合自己实际条件的用人单位。如果子女应聘失败后,家长表现出的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更加加重子女焦虑情绪,从而产生就业心理障碍。
3.1 加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规划和心理辅导建设。更多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建设,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这就要求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学校心理指导中心及各个学院的心理辅导成长室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建设一支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队伍,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为毕业生创建一个沟通的渠道,对就业学生的共性消极心理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帮助毕业学生缓解就业前产生的焦虑、抗压能力弱等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抗压能力。
3.2 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学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加的贴切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的实际需要,为大学生分析解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供需情况,对学生从简历的制作、面试的培训及招聘需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培训,让学生找到自信,在求职过程中不再恐惧和焦虑,进而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3.3 拓展高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渠道。高校应拓宽人才交流的信息渠道,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调动能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实践经验,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帮助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环境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提高或者降低自己的就业心理期望值,精准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避免毕业生出现盲目从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