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契机 落实生命教育
——以疫情期间的线上活动为例

2020-03-04 00:22张廷廷天津华夏未来中新生态城小学300467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学科生命

张廷廷(天津华夏未来中新生态城小学 300467)

一、德育为先,浸润生命

据有关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28.7 万人自杀,200 万人自杀未遂。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自杀高居榜首。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心中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不懂得生命的真谛。

可见,从思想意识出发,以德育为先,通过启发、传授、引导,让学生跨越自己有限的经历和理解力,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的圈子去理解生命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

1.在主题活动中,传达生命的气息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可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挖掘其中有营养的元素,向学生传递鲜活的生命带来的正能量。

在线下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尤其要注重捕捉疫情期间的真实事例,利用主题班会课、红领巾广播站等渠道,对三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目前已开展了“向生命‘摆渡’的逆行者致敬”“缅怀为生命‘献身’的先烈们”“践行为生命‘守护’的诺言”“致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等活动。学生通过手抄报、手语舞、致信、录制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致敬英雄,传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并立下长志,长大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有价值的人。

这一系列的班会活动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浸润和洗礼,切身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提升了对生命意义的认知。

2.在劳动实践中,感受生命价值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教育有五大目标,其中,“劳动的生活”即劳动教育。在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中学会劳动,借助劳动获得快乐,进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在学校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作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认知;通过主题活动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利用评价,落实劳动教育。

在家中(这里以疫情期间的家校共育为例),除了正常的学习、答疑、身体锻炼之外,还为学生安排了家务实践的时间,力求通过劳动实践,提升学生的生命弹力和韧性。因此,班内特别举办了“人人都劳动,比谁会劳动”的线上活动,通过每日的照片和视频分享,学生一同评出了“每日劳动之星”“最美的手”“孝顺天使”“勤劳王子”。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家务事,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和经验方法,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胆量。在劳动教育中,学生更好地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明白生命的意义,进而实现真正的教育。

二、学科为重,愉悦生命

一直以来,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所缺失的,即便学科中涉及相关的生命内容,也因应试考试而得不到深入的拓展和延伸。但教育的基点本应该是人文关怀,学生应从学习中明白生命的意义。

其实,生命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语文统编教材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从大的方面来说,统编教材注重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儿童的先天本性;在小的细节中,也处处关注学生的兴趣、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总之,统编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板块的增设、语言的使用,还是近似于绘本的图片搭配,都紧紧围绕学习的主体、生命教育的对象——学生来展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提炼教材中涉及生命的部分,巧妙拓展延伸,在具体的文化、文明的传递与继承中,使学生提高接受、享受和创造文化的意识和素质,从而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确立人生价值观,进而具备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能力。

其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做好疫情下的学科融合式生命教育,也是发挥学科力量、实现愉悦生命的有效渠道。例如,让音乐与语文融合,可以开展赞美英雄的线上音乐会活动;让美术与语文结合,可以通过海报的形式,对防疫顺口溜、致敬英雄的语言进行线上展览;让英语与语文相结合,可以用双语的形式录制视频,分享自己的居家抗疫心得……学科融合本身就是一种关乎美的教育,就是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

此外,发挥学科的优势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实有效地体会生命。语文学科可以引导学生创作战疫诗歌、顺口溜和作文,表达对生命的礼赞、敬畏和歌颂;数学学科可以利用数字折线图、柱状图展示疫情中的新增、治愈和死亡人数,用数字的变化直观展示生命的波动,感受它的脆弱与珍贵;英语学科可以通过写电子邮件,与他国的朋友分享我们的防疫措施,感受一个国家从领导人到民众为生命付出生命的民族精神,传递“为一国封一座城,为一城倾一国力”的生命观……这样最大限度地挖掘、拓展、延伸学科的生命内容,定会让生命个体不断地丰盈、愉悦。

三、心理疏导,守护生命

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父母对学生形成过高的期待。在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下,学生不仅丧失了求知的欲望,而且会因心理压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在教育中,适时对学生、对父母进行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

家校共育尤为注重向家长推荐一些关于如何做好亲子沟通的心理教育微课,使父母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缺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2020 年,因疫情所致,线下的集中学习被线上的居家学习所替代。这使得家长与学生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摩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维护和改善亲子关系的机遇。在保证学生正常居家生活和学习的前提下,特为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心理疏导,不仅告诉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疫情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还对学生在家中的一些心理困惑进行解惑,如爸爸妈妈突然变得容易生气,是怎么回事?网上上课是一种新的方式,自己不适应,怎么办?此外,告诉学生面对疫情,害怕是正常的现象,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帮助自己,缓解恐惧情绪,进行自我保护。

“生命”这个词汇在疫情期间被推至高点,这是一个了解生命、探索生命、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期。为此,我专门录制了一期微课,带领学生围绕生命是什么、如何应对生命中的波澜、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三方面内容展开学习和思考。与学生探索面对挫折的态度和策略,感受到了人间“大爱”,促使每一位学生勇敢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要真正关注个人,就必须关注生命,因为生命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个人最可贵的”。这样看来,生命本质决定了教育必须直面生命,关怀生命。因此,教师应把握契机,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活动做好渗透与引导,真正落实生命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劳动学科生命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