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平辉
(重庆市合川区南屏中学 重庆 40152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题目可以从同一问题演变而来,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题目演变的规律,从而找到解题的窍门[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相关学概念、公式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3]。
在概念形成后,可以利用变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概念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多样化的变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概括能力。
案例:分式的意义
所以说,对于公式,运用变式教学,不能仅记住这个公式本身,还应灵活应用公式的一些变式,这样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很快地找出本题的关键之处,进而解决问题。
例题和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通过例题、习题教学,要达到强化三基,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启发思维,激励创新,培养能力的目的。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基本解法后,应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探求题目的结论,改变情境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变通,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固定的理解和某一固定的模式[4]。
案例:求证:顺次连接任意(凸)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顺次连接任意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形,并证明。
变式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形,并证明。
变式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形,并证明。
变式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_______形,并证明。
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可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思维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变式教学是教师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通过变式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5]。
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数学中的各种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多次的渐进式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6]。
通过变式教学,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初步品尝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加大难度,消除学生对数学难题的害怕和恐惧,直到其能独立完成,不断增强信心。用变式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解决难点,还能增加课堂思维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成不变的重复,容易引起学生的乏味和厌倦。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索,改变单一的刺激,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及勇于求新、求异、拓展的应变能力。
针对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因内容或形式的相似、相近造成的混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对比鲜明的近似变式,使学生近中求异,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