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上下游博弈研究

2020-03-04 11:26田宇涵
关键词:中间品参与度增加值

田宇涵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一、引言

中美贸易摩擦从2017 年美国301 调查开始,经历了多轮拉锯战,双方相互加征关税,其对双方已经形成的贸易格局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和美国投入产出网络很紧密,据樊海潮,张丽娜(2018)统计,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中间品占从美国总进口的比重已经超过60%,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占从中国总进口的比重也达到30%左右〔1〕。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位于价值链的高端,从事的生产活动增加值较高;中国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位于价值链的低端,从事的生产活动增加值较低。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占据技术和市场的全球价值链高位,面临来自全球市场竞争者的挑战,尤其是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即使发展迅猛也是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生产的问题。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的实际,全球价值链上下游如何博弈成了全球化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面临的问题。

二、全球价值链博弈模型

(一)博弈模型选择

本文借鉴谢申祥和蔡熙乾(2018)使用的第三国市场模型,加入了贸易摩擦等因素从产量、价格和博弈顺序多方面进行理论分析〔2〕。彭支伟、张伯伟(2017)从生产技术层面考察决定国际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及其变化,构建了一个连续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3〕。依据陈璋和张晓娣(2005)模型的供需平衡被假定为通过数量调整而非价格调节机制来实现,这可能导致模型采用的技术固定假设无法实现成本最小化〔4〕。投入产出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经过简化的一般均衡模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价格对消费需求结构、生产技术选择以及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5〕。吴明(2012)提出发展中国家无论如何进行产业升级,以什么方式嵌入价值链,都必须与居于高端价值链环节的发达国家建立联系,进行博弈,在不同市场结构的价值链环节进行利润分配〔6〕。张桂梅(2011)发现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获得的贸易利益相对较小〔7〕。

(二)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博弈

1.基础假设

中国相对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且对美国依赖程度更高,导致技术水平、市场规模更低,贸易成本更高。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先于中国加征关税,且关税更多地针对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中国是对美国进行报复性征收关税,征收美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特征为:中美贸易摩擦是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两国间的摩擦;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中美贸易摩擦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受美国利益集团的左右;中美贸易摩擦掺杂着东亚经济合作的因素;中美贸易摩擦是在贸易扩张基础上产生的摩擦。

由于贸易扩张型摩擦主要关注的是贸易双方的增长比例是否失衡,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出口的增长快于另一个国家出口的增长,则会对增长慢的国家的贸易利益造成相对损失。实质是贸易双方对贸易带来的利益增量的争夺,贸易扩张带来的利益不会均匀地分配到双方。扩张型摩擦不是建立在对现在贸易存量的重新分割基础上,而是对双方贸易增量的争夺,所以这种摩擦一般不会形成零和游戏。

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有:出口禁售、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加征进口关税和“301”条款等政策工具。

依据Blanchard(2016)的研究成果,一国的进口关税从两方面会影响全球生产〔8〕。第一,进口关税会损害为国外厂商提供中间投入品的国内上游厂商,因为进口壁垒会降低国外最终品的价值和供给,同时减少归于国内中间供应商的收入,即再进口、先出口中间品,再从该国进口最终品。第二,当国内最终品企业使用国外中间品进行生产时,由进口关税而产生某些损失会通过生产链传递给国外中间供应商,即本国下游厂商进口国外中间品,增加了成本。国内最终品的一些收入归于国外上游厂商,而国外最终品的一些收入也归因于国内厂商。

2.贸易摩擦背景下博弈模型

基于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现实背景和上下游企业之间博弈的考虑,本文将出口政策加入博弈模型,分析贸易摩擦对企业上下游博弈结果的影响〔9〕。在这个模型中,本国既有一个一体化企业,又有一个中间品生产企业,而外国仅有一个需要从本国中间品生产企业进口中间产品才能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中间产品的价格由买卖双方谈判确定。

美国加征进口关税,非一体化企业会提高成本,会丧失市场优势。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减少,则会减少非一体化企业利润。一体化企业的优势不变,第三国的市场仍会具有价格优势,因为他国加征进口关税,相当于本国进行了出口补贴。

(1)产量竞争

假设三个企业,一体化企业d,中间品企业u,最终品生产企业f。中间品厂商u 与最终品厂商f 根据谈判势力,先确定中间品价格,其后最终品企业f 生产的产品与一体化企业d 生产的产品在第三国市场进行产量博弈。此时,外国政府对进口中间品进行加征关税r,则最终品生产企业f 利润会受到影响,竞争会发生改变。a 代表中间品生产企业u 的谈判势力,当a 越大,则企业谈判势力越强,当a=1,则意味着中间品的价格完全由中间品生产企业u 决定的。

反需求函数为

无生产成本,最终品生产仅需1 件中间品,中间品价格为m。

因此,各企业的利润

同时博弈:将(1)式代入(2)和(3)中,求

其次进行先后博弈

假设,一体化企业先进入,因为其往往在市场更有信息、规模等优势。使用逆向归纳法,需要先求最终品厂商的产量。

将(1)式代入(3)求

将其代入(2)式,求解一体化企业d 的产量

(2)价格博弈

仍假设三个企业,一体化企业d,中间品企业u,最终品生产企业f。中间品厂商u 与最终品厂商f 根据谈判势力,先确定中间品价格,其后最终品企业f 生产的产品与一体化企业d 生产的产品进行价格博弈。此时,外国政府对进口中间品进行加征关税r,则最终品生产企业f 利润会受到影响,竞争会发生改变。

反需求函数为

① 为了方便计算,将两个产品的替代系数设为1。

无生产成本,最终品生产仅需1 件中间品,中间品价格为m。因此,各企业的利润πd=pdqd(2)

首先,同时博弈,将(1)式代入(2)和(3)中,求

其次,先后博弈

假设一体化企业先进入,因为其往往在市场更有信息、规模等优势。使用逆向归纳法,需要先求最终品厂商的价格。

将(1)式代入(3)求

将其代入(2)式,求解一体化企业d 的价格

(3)博弈结果分析

对上文博弈模型进行总结,如表1 所示。可以发现,各厂商的利润、中间品价格与垄断优势a 和r 均有关,中间品价格与a 和r 呈现线性一次项关系,各厂商的利润与a 和r 呈现非线性二次项关系。为了保证模型正确性和有意义,需要保证中间品价格为正,对r 的取值有一定要求,需与垄断优势a 呈现正向相关,而与关税r 呈现负向相关。在产量博弈中,同时博弈的中间品价格高于先后博弈,而在价格博弈中,先后博弈的中间品价格高于同时博弈。

博弈的先后顺序对企业的利润有影响,产量博弈中,本国中间品企业先后博弈的利润小于同时博弈的利润。且产量博弈、同时博弈和先后博弈中,本国中间品厂商利润是随着垄断优势a 增加而增加。其他的各种情况企业利润需要具体的值代入进行计算才可以比较相对大小和变动。

表1 博弈结果分析

因此,博弈先后顺序以及产量博弈还是价格博弈,都与企业利润息息相关。具体还需要根据条件和设定情况进行判定。在下文的实证分析中,将生产成本的量和价格同时加入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

三、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上下游博弈实证研究

(一)主要指标进行界定和度量

表2 全球价值链相关指标

续表2

全球价值链相关指标如表2。影响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因素相关指标,从实证分析需求、成本、技术对美参与全球价值链指标的影响。市场需求和成本因素包括资本成本、人力资本和中间品投入是主要影响中美增加值贸易的因素,而技术是主要影响全球价值链相对地位的因素。需求是总增加值的量指数。生产成本包含资本和劳动力,资本使用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和资本报酬,就业人员数量和劳动报酬,中间品投入价格水平和中间品投入量指数。技术水平,采用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得出。行业价格水平,使用总产出价格水平。贸易摩擦相关指标是参考余振等(2018)贸易摩擦状态的判定标准〔10〕,和王孝松等(2017)贸易壁垒的界定〔11〕,需要明确何时才是贸易摩擦真正开始的年份,将贸易伙伴国对中国某行业开始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年份定义为贸易摩擦开始的年份,记为INIT_DATE。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1.全球价值链数据来源与说明

中国和美国产业增加值进出口、增加值关联以及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来自WIOD 数据库的子数据库UIBE。中间品进出口数据来源于WIOD 数据库中《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2016 版)》。

2.影响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因素相关指标

生产成本固定资本、劳动力、总增加值的产量和汇率来自WIOD 数据库的社会经济核算账户SEA,借鉴张玉兰(2019)关于原始国家货币数据的处理方法〔12〕,将其进行汇率换算和价格指数平减。技术数据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用DEAP 软件计算得到。

3.贸易摩擦相关指标

贸易摩擦相关指标是借鉴Bown(2014)从世界银行暂时性贸易壁垒数据库中获得暂时性贸易壁垒(TTBs)的数据,包括反倾销实施时间等〔13〕。数据中包括采用TTB 的进口国家,TTB 针对的国家和产品以及本文主要使用的指标是INIT_DATE 何时开始和结束的。与Trefler(1993)〔14〕以及Goldberg&Maggi(1999)〔15〕类似,本文构建的进口覆盖率也追踪TTB 的使用。这些覆盖比率测度了各进口国家对出口国家每年及各个行业施加的TTB 存量。与构建关税类似,我们首先获得的是产品层面的TTB 数据,接着加总到HS6 位数行业层面,并根据BEC 分类方法抽取出最终品的数据,最后加总到WIOD 行业层面。

(三)面板回归与内生性检验

1.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上文的理论模型提供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上下游博弈影响因素与增加值的具体逻辑关系,据此设定如下的实证模型,

被解释变量为全球价值链差距变量y,主要有增加值出口cvax、增加值进口uvax、中间品出口cz、中间品进口uz、全球价值链参与度cgvc_pat、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cgvc_pat_f、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cgvc_pat_b、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cgvcps、前向生产长度cplv_gvc、后向生产长度cply_gvc 以及增加值前向分解和后向分解的相关指标。依据相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相对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的构建方法,将绝对指标使用差值法求出差距,将相对指标使用比值法求出差距〔16〕,以代表两国博弈的结果。

解释变量为主要核心变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需求D,总增加值,量指数vaqi;第二方面,生产成本C,资本k 实际固定资本存量dk,资本报酬dcap,就业人员数量emp,职员报酬dcomp,劳动报酬dlab;中间品投入价格水平iipi,中间品投入,量指数iiqi;第三方面,技术水平A;第四方面,行业价格水平P,使用总产出价格水平gopi;第五方面,中美贸易摩擦T,使用贸易摩擦起始时间Init_Date 代理变量。关于变量命名规则,主要是来源于WIOD 数据库,其次在处理过程中进行了对数化则前面加了“ln”,加“c”代表是从中国视角,加“u”代表是从美国视角,加“d”代表经过汇率换算的指标,加“r”代表通过了价格指数平减。

2.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通过STATA15 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具体回归结果见表3。本文通过使用LSDV 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得出个体效应较为显著的结果,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中F(12, 46)为188.42,显著拒绝原假设,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选择混合回归模型。另外使用LM 检验和MLE 检验得出结果均为接受原假设,故选择混合效应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再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是通过Hausman 检验,结果 Prob>chi2=0.0371,在 5%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最后,通过Hsiao(1986)提出的涉及“双去均值”的代数解方法〔17〕,且添加时间效应考察双向FE 模型,结果是时间效应联合显著,故选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优于单向固定效应模型。

此三模型的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可以发现三个模型的各解释变量的参数大小和t 值相同,但是常数和r2 值不同,通过上述模型选择,最主要选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更加准确,本文后文的回归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为主。

除此之外,本文对解释变量进行了研究和选择,采用逐步回归方法①由于篇幅有限,逐步回归结果略,详细请联系作者。。

3.增加值贸易与中间品贸易

继续对增加值进出口和中间品进出口进行了回归分析,如表4 所示,模型(1)是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增加值出口lncvax,而模型(2)是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增加值进口(即美国对中国的增加值出口)lnuvax,模型(3)是被解释变量为中国中间品出口lncz,模型(4)是被解释变量为中国中间品进口(即美国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lnuz。

表3 混合回归和面板回归结果

4.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参与地位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实证分析如表5,模型(1)是被解释变量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指数的回归,模型(2)是被解释变量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指数的回归,模型(3)是被解释变量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回归。

在需求方面总增加值量指数lnvaqi 系数均显著为正,模型(1)的系数最大为0.463,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总需求量增加1%,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会提高0.463%,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也均会有一定程度提高。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反倾销实施时间init_date 在模型(1)和(2)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3)中不显著,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对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有显著影响,而叠加在一起之后对全球价值链影响微乎其微。

在生产成本方面,实际固定资本存量lndk 在模型(1)和(3)中显著为负,而在模型(2)中显著为正,说明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均负向影响,对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正向影响。资本报酬lndcap 在模型(1)和(3)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2)中显著为负,说明资本报酬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均正向影响,对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负向影响。

表4 增加值和中间品贸易回归结果

就业人员数量lnemp 在模型(1)和(2)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3)中不显著,说明就业人员数量对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有显著影响,而叠加在一起之后对全球价值链影响微乎其微。劳动报酬lndlab 系数均显著为负,模型(1)的系数最小为-0.868,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劳动报酬增加1%,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会降低0.868%,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也均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中间品投入量指数lniiqi 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模型(1)的系数最小为-0.380,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间品投入量增加1%,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会降低-0.380%,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也均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中间品价格lniipi 在模型(1)和(3)均显著为负,而模型(2)中不显著,说明中间品价格对前向参与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影响不显著。

在技术水平方面,技术指标lna 在模型(1)和(2)均显著为正,在模型(3)中显著为负,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技术水平提高1%,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水平均上升,但叠加在一起之后带来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的下降。在行业价格水平方面,总产出价格水平lngopi 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模型(1)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指数的系数最大为2.518。

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的实证分析如表6,模型(1)是被解释变量前向生产长度的回归,模型(2)是被解释变量后向生产长度的回归,模型(3)是被解释变量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的回归。

在需求方面总增加值量指数lnvaqi 系数在模型(2)和(3)均显著为负,而模型(1)不显著,说明需求对后向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生产地位有负向显著影响,而对前向生产长度无影响。在中美贸易摩擦方面,反倾销实施时间init_date 在模型(2)中显著为负,而在模型(1)和(3)中不显著,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对后向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前向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无显著影响。

在生产成本方面,实际固定资本存量lndk 在模型(1)和(3)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2)中显著为负,说明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对前向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均正向影响,对后向生产长度正向影响。资本报酬lndcap 在模型中均不显著。就业人员数量lnemp 在模型(1)和(3)中显著为负,而在模型(2)中不显著,说明就业人员数量对前向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有负向显著影响。劳动报酬lndlab 系数在模型(1)和(3)中显著为正,而在模型(2)中不显著,说明劳动报酬对前向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有正向显著影响。中间品投入量指数lniiqi 回归系数在模型(1)不显著,在模型(2)中显著为正,在模型(3)中显著为负,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间品投入量增加1%,前向生产长度无影响,后向生产长度增加,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有一定程度下降。中间品价格lniipi 在模型中均不显著。

表5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回归结果

在技术水平方面,技术指标lna 在模型中显著为负,模型(1)的系数最小为-0.043,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技术水平提高1%,前向生产长度会下降0.043%, 后向生产长度和全球价值链地位也会一定程度下降。在行业价格水平方面,总产出价格水平lngopi 在模型(1)和(2)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在模型(3)不显著,说明需求对前向生产长度和前向生产长度有负向显著影响,而对全球价值链生产地位无影响。

因此,总结上文实证分析结果,如表7。增加值进出口的方向大部分不一致,只有技术水平、资本报酬的影响系数均为正,需求、中美贸易摩擦、就业人员数量、总产出价格水平对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系数为负,对增加值进口的影响系数为正,而劳动报酬对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系数为正,对增加值进口的影响系数为负。中间品进出口的方向大部分一致,需求、中美贸易摩擦、就业人员数量、技术水平、总产出价格水平中间品进出口均为正,而劳动报酬、中间品投入量对中间品进出口均为负。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的影响方向不确定,需求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的影响均为负,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的影响均不显著,资本存量和劳动报酬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对参与地位的影响均为正,中间品投入量、技术水平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均为负。

表6 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回归结果

表7 实证分析结果总结

5.内生性检验

本文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因为本文选择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故选择使用双向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IV-FE)进行估计和检验得出结果,见表8。

6.稳健性研究

通过更改指标进行稳健性研究,结果较为稳健。贸易摩擦度量指标选取了其他三类标准〔18〕,来定义贸易摩擦的起始年份,作为稳健性检验。且使用采用行业贸易摩擦持久度DURATION ijtm 作为工具变量,其表示贸易伙伴国i 在t 年j 行业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措施m 所持续的时长。具体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可以发现四个模型的贸易摩擦指标的系数均显著为-0.001,说明贸易摩擦的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表8 双向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表9 贸易摩擦替换指标回归结果

续表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经过40 多年发展,中国外贸已经积累了若干优势,在随着不断构建稳定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同时,中国不断开辟新市场,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之间相互呼应统一。

(一)结论

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博弈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增加值进出口的方向大部分不一致,只有技术水平、资本报酬的影响系数均为正,需求、中美贸易摩擦、就业人员数量、总产出价格水平对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系数为负。需求、中美贸易摩擦、就业人员数量、技术水平、总产出价格水平对中间品进出口均为正,而劳动报酬、中间品投入量对中间品进出口均为负。需求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的影响均为负,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的影响均不显著,资本存量和劳动报酬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对参与地位的影响均为正,中间品投入量、技术水平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参与地位均为负。在内生性以及稳健性研究中,使用双向固定工具变量回归模型,结论较为稳健。

(二)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可见需注重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内和国际产业链的双向循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重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注重产品的自主创新和国际品牌建设。从政策方面,产业方面、贸易成本、科技和对外发展等进行政策设计。产业方面,要加快产业链循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整体核心产业竞争力。科技方面,要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贸易成本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自由化。对外方面,进一步对外开放,继续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转变发展方式,减少贸易摩擦。

猜你喜欢
中间品参与度增加值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文献述评
中间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质量影响研究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进口中间品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