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2020-03-03 17:34张燕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礼仪考核作业

张燕

摘要:鉴于目前部分教师仍然对过程性考核存在一定误解,甚至认为过程性考核应该完全取代终结性考核,本文将对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进行对比分析,并着重介绍部分课程运用过程性考核的情况,总结不足之处并提出适合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机制。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长久以来,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注重终结性考核成绩而忽视过程性考核,导致许多学生对平时学习敷衍了事,消极对待,往往寄希望于临考前突击复习、甚至于通过捷径而取得好成绩;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而言,职业技能的掌握应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单凭一次考试或者实操很难判断出学生在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情况和综合能力表现。

一、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过程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等,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简言之,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终结性评价则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

笔者认为,尽管目前过程性考核在被广泛应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终结性考核。过程的积累才能促进终结的形成,终结才是过程的融合及最终体现,过程性考核與终结性考核应是相互依存、互补的。

二、课程考核模式现状介绍

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不断完善,课程考核的模式也被任课教师持续尝试改革,从终结性考核到过程性考核,二者单独应用的利与弊都得到了印证。当前,课程考核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考核模式单一,以前只重视终结性考核,而现在则只重视过程性考核;虽然对于过程性考核的项目设计、评定标准与权重设置等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但是,部分老师仍然未能结合课程实际特点,对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制定详细考核标准,过程性考核的效用未能得到真正发挥。

三、初探构建课程考核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中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改革高校课程考试评价方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考试方法及考试内容多样化改革,是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核心。

终结性考核的应用由来已久,过程性考核的推广应用基本埋没了终结性考试的有利之处。结合各门课程的实际特点,究竟如何将两种考核模式综合利用、以利于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将对此持续展开调研、分析,并不断与系(部)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负责人及课程组组长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以求建立完善的、适应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机制;笔者认为,当前亟需做到以下几点,课程考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普及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目前就考核模式来看,虽然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有不同的考核方式,但是就单门课程考核的模式总体仍是较为单一,过程性考核往往被设计为重复的、单一的形式考核,已经给学生造成一种严重疲乏的、消极的影响,没有吸引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由系(部)、教研室、课程组对全体任课教师持续普及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理念,以求彻底改变目前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更能促进学生接受、发展和创新的方式。

(二)重申终结性考核的重要性

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只是学生最终取得的成绩,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及时反映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特定情况给予学习指导和帮助。但是,过程性考核主要呈现的是学生专项知识或者技能学习的成绩,而未能有效反映课程的综合学习效果、乃至应用效果。重申终结性考核的重要性,将终结性考核合理应用则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三)因“课”而异,考核模式应呈现差异化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小组项目与小组讨论,教师需要设计一套真正适合课程特征的、完整的考核体系,项目多样化、参与形式多样化、学习成果呈现形式多样化,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增加课程考核的适应性、灵活性、有效性。

笔者在自己担任的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中,针对学院目前存在的问题,专门作出了相应的改善。职业形象与礼仪,分为服装模块、礼仪模块和化妆模块3位教师进行教学,根据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礼仪模块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平时小组项目作业、平时个人作业和结课作业组成。其中既强调了过程性考核,也强调了终结性考核。

第一次课:仪态礼仪:小组形式现场演示走姿、坐姿、蹲姿、站姿、手势——第一次小组项目作业;

第二次课:沟通礼仪:小组形式课堂上演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以及集体介绍或者业务介绍——第二次小组项目作业;

小组课后编写剧本,剧本需要包括拜访接待礼仪、引领乘车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握手礼仪等,下次课开课各小组按照抽签顺序派出代表汇报本组作业;

第三次课:情景剧的表演——第三次小组项目作业;

第四次课:根据四次课的内容选择自己熟悉的礼仪为大家讲解,同学老师可以提问,并且讲出自己学习礼仪后的感受——第四次个人作业;

第五次课:结合所学的所有礼仪,继续将新内容加入到剧本中,形成剧本和结课视频——终结性作业;

采用以上的考核方式不仅仅考虑到了职业形象与礼仪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平常的学习和项目考核中采用课堂演示和课后的演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终结性的作业不仅仅要求对以前每一堂课程掌握透彻,还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连贯的运用。

四、结语

过程性考核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终结性考核的存在,二者应是相互依存的;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合理综合应用,这才是真正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考核。

参考文献:

[1].曾庆均,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评价制度,中国教育报,2010-05-26

[2].王静,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教育前言,2010(4)

[3].胡益波,王志铮,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初探,高教论坛,2005(5)

猜你喜欢
礼仪考核作业
快来写作业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筷子礼仪
作业
礼仪篇(下)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