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积极心理学作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最为重要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效性,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本文主要针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探究,希望能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大高校一定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采用积极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弥补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出现的不足,提升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面就对各大高校采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
要想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必须要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将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贯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得积极心理学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但要在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必须要调动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情绪,这样才可以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当中有助于大学生体会到一定的幸福感,让他们以一个良好的、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所以各大高校一定要认识到大学生积极情绪建立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生在对待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保持一个积极的情绪,那他们在生活当中会显得更加阳光、更加乐观。并且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上也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1]。例如,一个大学生在考试之前遇到了一些糟心的事情,这个学生在平时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欠缺一定的积极情绪,那这些糟心的事情就会导致这位学生出现很多的负面情绪,这也有可能会影响他在考试当中的正常发挥。但是对那些平时阳光、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以积极的情绪去看待这些事情,反而会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对他们的考试起不到任何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对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采用积极的心理学理念对教育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改变,从而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定的时效性。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除了采用心理干预的教育模式。之外而且还可以构建自助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引导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自我训练,从而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一种教育模式[2]。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生完全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模式,老师只是对他们采用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正确的引导。锻炼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性来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一些积极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所以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成立自助式的心理社团,并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和实践活动以及校园广播和报刊来向学生传播丰富的心理健康信息,对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从而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对其以后的发展和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的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因为健全的人格都是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下塑造出来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果他们拥有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那么他们就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他们拥有消极的情绪,缺乏健全的人格,那他们就有可能做出一些阻碍社会发展的行为,这对于社会未来更好的进行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所以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积极的心理学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在以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四、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审核评估体系
要想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有效进行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审核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出积极心理学的最大价值。所以高校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并且根据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利用多样化的奖励措施来激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工作热情,当然对于在心理辅导过程当中出现重大纰漏的老师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实质性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结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责任,所以高校一定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积极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有效创新,并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塑造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让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大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风,2019(29):248.
[2]陈国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智库时代,2018(48):121-122.
[3]湯静,汤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学院学报,2016,5(03):145-148.
文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