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的内涵演进与加强途径

2020-03-03 14:09张恺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组织纪律作风建设党性

张恺

〔摘要〕 党性的内涵演进有着较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党性主要是指思想理论、哲学研究及政治活动中的党性,列宁认为党性是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和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从组织纪律层面开始认识党性内涵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党逐步认识到了党性内涵组织纪律层面与思想理论层面的辩证关系。当前,我们党在强调作风建设层面的党性内涵的同时,对思想理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三个层面的党性内涵有了系统的认识。新时代,我们需要结合实际,从思想理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三个层面来加强党性内涵教育,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

〔关键词〕 党性;思想理论;组织纪律;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1-0037-05

在当今中国政治生活和党建理论研究中,党性是一个高频词汇,频繁出现在领导人的讲话、党内法规文件和党建理论研究文章中。由党性一词衍生的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党性原则、党性教育、党性分析等概念,也是党内政治生活中频繁出现的重要概念。党性作为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热词”,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目前学界对党性的研究侧重于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等内容,对党性的内涵及其发展演进过程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我们要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梳理党性内涵的演进过程,进而在全面准确把握党性内涵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党性理论研究,增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内涵的论述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恩格斯最早使用了党性一词。1845年底,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写道:“而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由于自己的‘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 〔1 〕恩格斯批判了德国的“绝对的社会主义”,抨击了其在社会主义研究和宣传方面存在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在此处党性被恩格斯用来说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理论中应具有的无产阶级态度和立场。1863年初,马克思在一封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在巴黎,在社会党内,党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甚至象卡诺和古德肖这样的人,都声称在最近的运动中必须推崇布朗基。” 〔2 〕当时,法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中的普鲁东派控制和打压法国工人运动,而布朗基派则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反对和抵制,马克思肯定了布朗基派的做法,在此处党性的概念已从思想理论领域延伸拓展到政治活动领域。从目前文献研究的情况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使用党性一词的情况很少见,他们所说的党性主要是指思想理论及政治活动中的党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坚定自身的无产阶级立场,在思想理论和政治活动中应具备阶级自觉性。

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文献中多次使用了党性一词,逐步丰富了党性的内涵。1895年初,列宁在比较客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歧时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3 〕。此处可以看出,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以无产阶级的立场来认识党性在思想理论层面的内涵。随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的建立和发展,列宁认识到要开展革命实践活动、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强化党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党的组织力量。1903年9月,列宁发现中央机关报《火星报》不是以党的纲领和政策为办报指导原则,而是以党内派别的观点为办报指导原则,由此他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还要经历最后一个困难的过渡:从小组习气过渡到党性,从庸俗观念过渡到对革命义务的自觉认识,从造谣中伤和施加小组压力过渡到纪律性” 〔4 〕。在这些论述中,列宁开始强调党性在组织纪律层面的内涵。此后,列宁对党性内涵理解的侧重点逐渐从思想理论层面转向了组织纪律层面。在列宁看来,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和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指导,后者是前者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比,列寧直接论述党性的内容较多,他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党性内涵的观点,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党性内涵的认识,奠定了党性理论的基础,使党性理论逐渐成熟定型。

概括而言,党性的概念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其基本内涵是指思想理论和政治活动中的无产阶级立场。列宁认为党性是在思想理论研究中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自觉,同时也用党性来描述党员对党组织和党内纪律的态度,他认识到了党性内涵在思想理论层面和组织纪律层面的辩证统一,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性的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党性内涵的演进

我们党对党性内涵的认识始于延安时期。当时,党从组织纪律层面开始认识党性的内涵,并逐渐理解了党性内涵在思想理论层面和组织纪律层面上的辩证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党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党性的内涵,强调作风建设层面的党性,并对党性内涵在思想理论、组织纪律、作风建设三个层面的关系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一)从组织纪律层面开始认识党性的内涵

1939年7月,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党性的概念,并清晰地界定了党性的内涵:“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 〔5 〕从刘少奇对党性的阐述可以看出,当时我们党主要是从组织纪律的层面来看待党性的。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主要是指党员个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服从和忠诚,其核心评价标准是党员如何认识和处理自身利益和党的利益的关系。延安时期,《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被全体党员广泛学习传播,使得党性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强化党员的党性对于加强党内组织纪律有着重要作用,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在《关于党性问题》和《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两篇文章中强调党性和非党性集中表现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党性这一概念不仅出现在党的领导人的讲话和论著中,而且也体现在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中。194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如何加强全党的党性教育进行讨论,随后又于7月1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在此文件中概括了诸如“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违反党性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 〔6 〕。从这些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可以看出,此时党较为强调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

我们党对党性内涵的认识始于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这与党的革命实践的具体情况有关。不同于俄国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也导致党员队伍中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较多。为避免小农思维和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危害,党需要从组织纪律层面强调党性,以明确自身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立场,强化全体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这契合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从思想理论层面与组织纪律层面的辩证关系中把握党性内涵

延安时期,党在强调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的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需要,也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7 〕。毛泽东认为单纯从组织纪律层面来认识和理解党性是片面的,还需要从思想理论的层面来认识党性,强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毛泽东关于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内涵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在思想脉络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本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在问题指向和目标要求上却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党性是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其主要目的在于揭露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背后所隐藏的阶级实质,从而声明无产阶级政黨的阶级立场,捍卫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毛泽东则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理论脱离实际的不良思想倾向,着力倡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创造性地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认识党性,促进了党性内涵在组织纪律层面和思想理论层面的有机统一,使中国共产党党性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2年7月,任弼时在《为什么要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一文中指出,党中央在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时,既考虑到了组织问题,又关注了思想问题。因为思想和意志上的统一是行动和纪律上的统一的前提,而思想和意志上的统一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的基础之上的。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内涵是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内涵在实践中的延伸,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内涵是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内涵的理论前提,两者是有机统一的。这种对党性内涵在组织纪律与思想理论两个层面辩证关系的认识,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理论创新中,又贯穿在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

(三)强调作风建设使党性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延安时期,我们党对党性内涵的认识已基本定型。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性的主要内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党的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而在具体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党性内涵演进的总体方向和趋势是在强调组织纪律与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的同时,更加突出作风建设层面的党性。

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内部作风腐化而导致的战斗力弱化甚至丧失的问题,越是长期执政,作风建设就越是重要。因此,从作风建设层面强调党性就成为党性内涵演进的必然趋势。1962年1月,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另外有一种人,他们并不是因为一时不了解情况而犯错误,却是故意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 〔8 〕398。刘少奇此时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组织纪律和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而是涵盖了作风建设层面内涵的党性。突出强调作风建设层面的党性,深化了我们党对党性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发展创新。1985年,陈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同志们要坚决地刹歪风、正党风,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 〔9 〕,并强调了从作风建设层面增强党性的重要性。胡锦涛曾指出,“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反“四风”入手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从作风建设的层面强化对党性内涵的认识显得更加必要。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 〔11 〕。2014年3月,他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又进一步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12 〕。

党在强调作风建设层面的党性内涵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党性内涵的系统性认识,逐步理顺了思想理论、组织纪律、作风建设三个层面的党性内涵的关系。刘少奇曾指出,“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在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8 〕397。他在这里着重强调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申了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内涵的作用。刘少奇认为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会在工作作风上出问题,根源还在于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不纯,不能坚定地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段时间以来,少数领导干部不能严格地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也多与其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弱化有关,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上强调,“我们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认识提高和党性增强,为解决实际问题增添了精神动力、破除了思想障碍” 〔13 〕。这表明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在党性理论的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根源性和本质性地位。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自觉遵循,是强化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党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仅在作风建设和思想理论层面强化了党员的党性修养,也同样强调在组织纪律层面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 〔14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体党员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无疑都是在强调党员的组织纪律性。

党性内涵的演进过程反映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发展阶段主要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对党性内涵的认识从组织纪律开始,到组织纪律和思想理论并重,再到突出作风建设且强调系统认知,党性的内涵逐步得到了丰富拓展。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党性内涵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党认识到了党性内涵的三个层面,但党性内涵的这三个层面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实践。党性内涵中包括思想理论层面、组织纪律层面、作风建设层面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思想理论是理论指导,组织纪律是实践保障,而作风建设则属于创新发展,三者是一种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的关系。

三、新时代应全面增强党员的党性

当前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可以结合党性内涵的演进过程来深化对党性的认识,从思想理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三个层面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一)从思想理论层面增强党员的党性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是党性最本源、最深层次和最本质的内涵,广大党员只有保持和强化思想理论上的党性,才能自觉地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作风。

增强全体党员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需要我们做好思想理论创新工作和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原则。党的思想理论研究者在进行理论创新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和最终目标,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本色,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直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难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今时代存在的突出问题,用确凿的事实佐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使我们党的理论得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在用好传统说教和灌输方式的基础上,采取更为灵活有效、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党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我们要通过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宣传,引导全体党员坚持党性原则,促使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思想上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党员自身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党员在思想理论层面的党性。

(二)从组织纪律层面增强党员的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纪律性是确保党的集中统一和团结稳定的重要保障。增强党员组织纪律层面的党性就是要通过纯洁党的组织来强化组织纪律性,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整肃纲纪,大力惩处不尊重中央权威和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重申党的组织路线,不讲纪律、不守规矩以及“七个有之”等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论和行为在强压之下大幅减少,党的组织力量进一步得到强化,党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得以彰显。

新时代,需要从组织纪律层面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党员讲纪律、守规矩,将党的组织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一是要强化党员意识。党员要强化党员政治身份意识,时刻谨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与党休戚与共、同心同德,在组织面前做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坚决不做人格分裂的“两面人”和“两面派”。二是要强化组织意识。党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纪律管制和规矩约束,做到忠于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四个服务”的精神和要求;要增强组织观念和程序观念,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绝不能遮遮掩掩隐瞒不报,绝不能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弘扬正气,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和善于同违反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三是要强化纪律意识。组织生活是强化党员意识、增强组织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党员要在组织生活这个“熔炉”中锤炼党性、提升觉悟。一方面,党组织要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保证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强化组织生活的纪律性,坚决避免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和无的放矢。另一方面,党员个人要严肃对待组织生活,要遵守组织生活的纪律,自觉维护组织生活的“仪式感”“神圣感”“荣誉感”和“参与感”,通过参与组织生活进而自觉增强自身的党性。

(三)从作风建设层面增强党员的党性

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增强党性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12 〕。个别党员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和“四风”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看,是其党性出了问题,丧失了理想信念,违背了党的初心和宗旨,放松了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从作风建设层面增强党员的党性需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

一是要强化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作为党员精神上的“钙”,需要及时补充,否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的党性就会弱化。党员的党性源自其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党员如果失去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其精神支柱便会崩塌,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担当负责的斗志也会逐渐消退。党员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客观认识和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是其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前提条件。在新时代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需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问题,促使党员在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历史的研究与宣传,帮助党员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当今国情,引导党员继承并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情感认同,破除对西方文明優越论的迷信,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二是要坚守初心践行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要牢记初心和宗旨,常怀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杜绝贪污腐败、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要秉承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消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要做到勤俭节约、克己奉公,避免受到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影响。

三是要提升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百行以德为首,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珍爱声誉、珍重人格,增强道德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思想纯洁、品行端正、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忠诚担当。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5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05-306.

〔3〕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63.

〔4〕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

〔5〕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43.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8〕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50.

〔11〕习近平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 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N〕.人民日报,2013-09-26(01).

〔12〕抓作风必先强党性〔N〕.人民日报,2014-03-20(01).

〔1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 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4-10-09(01).

〔1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會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01-15(01).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组织纪律作风建设党性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乌合之众
浅谈如何使组织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增强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