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2020-03-03 08:58罗杏萍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室情思德育工作

罗杏萍

教育应该是一项能够以情启思促行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应该尽可能在德育工作中运用各种柔性手段,让德育工作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多年的德育工作经历让笔者认识最深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德知,是“认知层面”的德育;德识,是“认识层面”的德育;德行,是“自觉再实践”层面的德育;德性,是“第二本能”层面的德育。德知是可教的,德识、德行、德性都不是教出来的,需要体验、领悟和反思,需要自主构建。所以,最好的德育最有生命力,也是最动人的教育是触及内心、触及灵魂与人性内在的教育。

一、德育需要一种灵动:以文化浸润心灵

什么是文化,文化不是口号,文化不是笼统,文化是细节,是学习相关相连的一物一事,只要教师赋其具有正能量,都有文化的意义,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起着润物无声的浸润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笔者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刻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他们的话都肯定了环境文化在浸润人成长方面的重大功效。

确实,好的环境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班级有归属感。所以班主任接手新班级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把课室布置整洁、美观,让孩子们对班级有家的依恋感。笔者曾经有学生在布置好课室时,惊叹地说道,“哇,没想到我们班的课室有一天也能变得这么漂亮”“我感觉自己是在别墅里学习哦,好温馨”。很多时候,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不是非得要老师每天“耳提面命”,布置课室的时候,让班级宣言、班级宗旨、班训、班级公约等内容上墙,让课室四周每天看到的墙壁来时刻提醒和约束学生,可能会更有效,更能浸润学生心灵。

情思柔性德育强调用“情”,班主任如何让这份“情”运用得更有温度,更有色彩呢?这便需要班主任充分发挥智慧,巧用生活的细节,善于把周边的事物化为教育的手段。例如在课室里摆放的植物,它们本来的作用也许只是美化班容班貌,但如果班主任可以窥探植物的内涵,赋予它们品德与生命的能量,它们便可能成为教育契机,为德育工作增添“绿意”。遇到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可以借助“生命奇迹”的话题,让学生懂得要用顽强的信念与毅力去对抗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与磨难,并在绝望的时刻也不能放弃生存的希望。利用“为何土栽植物更茁壮”的话题,又可以巧妙引导学生明白学校纪律在约束他们行为上的积极意义,是引导他们往更正确的方向成长,促使学生学会把外在的条令,内化为自律的准则,从而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二、德育需要一种生动:以活动促进情感

德育不是单向的改变人的活动,不能单纯理解为是一部分道德成熟的人对另一部分道德处于成长阶段的人施加影响的过程。德育是关联性的,是“心灵碰撞心灵”“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和学生都要以整体的人格和整个的心灵投入其中,并在其中感受彼此的道德冲突和道德进步。比起灌输式和传授式的教育,利用活动为载体,进行对话式和交往式的德育手段,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因此,学生不是“参加”德育,而是“参与”活动;不是“接受”德育,而是“养成”德性。教师不是“道德权威”和“道德审判者”,而是“引导权威”和“活动的策划组织者”。

班主任方面,首先应该重视学校举办的各项大、小型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踊跃参加并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利用活动促使学生萌发进取心、自信心等积极情感的发展。同时班主任可以选准一个对学生情感具有价值导向的活动作为抓手,进行正面情感的系列引导,例如一年一度的文艺汇演。2015年笔者带过一届学生,初一的时候,他们活泼好动,但是缺乏舞台经验,所以几个女生选择跳舞,她们喜欢时下流行的韩舞,但笔者认为韩舞太多性感、撩人的姿势,不适合初一女生,所以后来和她们讨论敲定了跳广场舞,把“广场大妈舞”跳出属于她们独特的青春风采。初二,他们青春情感萌动,有早恋倾向,所以笔者们讨论编排了以“当青春遇上爱”为主题的音乐剧,有歌有舞有情节,女生白衣飘飘,男生劲歌热舞,引导学生明白大方、自信、努力的展现自己,才是青春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初三是离别季,所以笔者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串烧了古代送别的诗词,还把《成都》这首歌的歌词改写成《二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待即将到来的初三离别,感恩母校。

当然,仅靠学校举行的活动进行德育工作是远远不够,因为学生的参与面太狭窄,体验、领悟和反思的机会太少,因此,班主任要定期围绕自己班级的阶段情况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和针对性教育目的的团队活动,进一步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连接。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团队形成初期,最迫切的是利用“破冰之旅”的团建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彼此信任,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包容接纳,学会关注集体,增强凝聚力。到了八年级,学生进入叛逆期,容易意气用事,跟其他班级的同学形成矛盾,那么这时组织班级联谊活动,便有助于促进本班学生学会与其他班级学生和谐相处。进入九年级,学生有可能进入前途茫然期,如果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在读大学生)回校为学生做团队活动,进行前途励志教育,学生也能对艰苦的初三生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再设置“军令状”签订仪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表明决心。当然九年级的学生少了放松的时间,他们也会有意志薄弱的时候,班主任能够适时组织户外亲子活动,便能让学生缓解压力的同时,增加与家长的沟通的机会,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所以说,德育不是一本教材、一门学科、一场报告、一篇讲话,而是一项“活动”。前者最多只能解决德知问题,后者才能上升为德识、德行和德性。强调德育是“活动的”跟强调开展德育活动,内涵并不一样。很多德育活动却未必体现出“德育是活动的”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学生被动参加、教师包办代替、目标预设强加、方法机械生硬,这样的德育活动,仍然可能是德知的,而不是德行的。德育也有“最近发展区”。德育以受教育者的“现实发展”作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既快又好的发展”为目标,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行塑造,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复杂性、发展的阶段性和多元可能性,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

三、德育需要一种感动:以情思激扬生命

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是塑造“人”的事业,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的事业,其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教一个大写的“人”,育一个完整的“人”。看不到“人”,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情思柔性德育的价值追求就在于凸显“人”,分别从情感与思维生成和行为发展来凸显其教育的价值。关注“人”,服务“人生”,是好的教育的魂之所在。在情思德育活动中,通过创设情思交融的悟境,让学习者在强烈的情感和思维发展的体验与感悟中成长,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行动能力为目标。情思德育追求“情”“思”“行”相融与统一,使教育行动真正成为“引导下的创造”。情思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唤醒,而唤醒不能只靠生硬的说教,而必须动其情,引其思,促其行,这种方式最本质的特点是柔性,所以情思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柔性教育。

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哪些可行的手段作为依托,去促动学生的情感,用情思去激扬生命呢?笔者们可以考虑在班级设置一个“心灵鸡汤”的专栏,定期更新张贴一些励志的文章、故事,摘抄一些催人向上的话给学生诵读,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或者借助充满关爱与鼓励的书信,向学生传递温情、鼓励、期许、关怀,甚至是批评。书信的撰写,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老师写给学生的,可以是家长写给孩子的,还可以是学生写给伙伴的,甚至是学生写给自己的,通过形式各样的书信,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更引导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总而言之,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欠缺”的个体存在,把他们作为一个被加工和塑造的對象,而是应该把学生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要提前去预设一个德育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去选定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以为学生一定会朝着我们的既定方向发展,而要看到受教育者存在的多样性、内在自主性和发展多元性。他们需要爱,需要有人为他们动情,让他们动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的教育需要有一个具有情怀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德育工作在人性的根本处着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课室情思德育工作
十月情思
广东理工学院校园课室共享APP 的设计研究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高校多媒体课室管理模式初探
拗九粥情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基于二维码的课室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