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问题促进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3-03 08:58汪琼湘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威尔探究性思维能力

汪琼湘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其意为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勤思、善思的学习习惯。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探究性问题的有效设计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上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供学生探讨,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并获得不同的答案,这就有助于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汪秀梅老师上的《夏洛的网》整本书共读指导课,就是用一个探究性问题“夏洛为威尔伯织‘王牌猪,你觉得他配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贯穿这节课的始终。老师就此问题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于是整个班的学生就分成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威尔伯配“王牌猪”的称号的理由:努力、诚实、友好、勇敢、有个性……说它不配的理由有:胆小、怕死、贪吃……学生通过多元解读让威尔伯的形象更加丰富,从而也加深了对这个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威尔伯一开始确实是胆小、怕死、贪吃的,但经过它的不断努力,渐渐地成长,变得努力、诚实、友好、勇敢、有个性,成了名副其实的“王牌猪”。这个探究性问题蕴含着很多层次的教学问题,它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起到了牵一而发动全身的作用。它带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并得出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很好例证。

二、利用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课堂上老师通过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不再定式,尝试学会分析问题,运用多种可能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训练中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就得到了生长。开放的探究性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激活自己的分析思维,让课堂更鲜活更有趣。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学生提出“为什么两个极端的断言会响在我的耳边”这个问题。这个探究性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即时生成的,不是学生在预习中提出来的。于是我让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再展开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最后达成共识:不管是高度的赞扬还是严厉的批评,又或者与儿子协商的教育方式,都是源自父母的爱。不同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爱的方式也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一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打开思维的空间,进行理性地分析,在探究性合作和讨论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钱三强先生曾经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可贵的优势。”我们保持开放且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自己面临的全新领域。因此语文课堂应当以探究性问题为导向,用想象推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学生最终形成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小真的长头发》时,我设置一个探究性问题:小真的长头发还能用来做什么?小组讨论阶段,班上同学的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整节课的气氛被点燃了:有的说变成秋千用来荡,有的说变成枕头用来睡,有的说变成滑滑梯用来玩,有的说变成伞,用来遮阳,有的说变成毛笔用来写,还有的说变成渔网用来网鱼……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就想到小真的长头发有这么多的作用。可见他们的想象是大胆的,他们的想象是有趣的,他们的想象是打破常规的。这样,学生才能说出新颖、奇特、独到的见解,这就是一种创新。

德国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質量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不仅能打开思维空间,挣脱教材的束缚,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以上所谈,不过是个人初步的思考和实践,未来笔者将继续深化此一领域的探讨,有力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威尔探究性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威尔森林的骗子大叔
培养思维能力
最佳男演员:威尔·史密斯
威尔·史密斯是怎么把自己玩坏的?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点灯——派威尔(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