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摘 要:良好的语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借助多种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以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的语感理论为指引,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洪镇涛教学思想 语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70-01
特级教师洪镇涛是语感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语感教学新体系。学者洪镇涛认为语文教学活动不只是进行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应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通过感受语言、形成语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能逐步积累语言材料,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积极借鉴洪镇涛语感教学的思想,尝试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1 感知品味,个性生成
在提高学生语感的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语言感知和品味,尝试进行个性化生成。学生可以通过课文诵读、复述体会等方法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品中塑造的各种人物,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并在积累语感之后进行整合,尝试生成自己的语感。
必修一的《雨巷》是一首充满象征意味的诗歌,在教授这首诗歌时,让学生了解诗歌结构、诗歌创作的知识,这些都并不是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感知促使学生感受诗味,这才是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展开诗歌诵读的活动,并在诵读中将自己想象成“我”,想象自己如果在雨巷中,遇到了这样一个如同丁香一般的女子,会产生怎样的感悟。我鼓励学生重点诵读诗歌中的某些词句,并尝试体会作者为何这样写。如“撑着油纸伞,独自”中,为何要将“独自”放在诗句的后面呢?又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里的重复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学生可以就这些地方进行诵读感悟,并獲得自己的个性化体会。我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说说自己阅读这首诗歌后的感受,可以具体针对其中的字词谈谈体会。
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将课文作为例子,把握住其中的字词,展开个性化分析,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学生可以探究作品的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篇章,并对其进行比较、理解和品味。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如何规范地使用语言,如何形成自己的语感。在自己尝试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举一反三,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
2 组织实践,应用习得
在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语感后,如何在自主实践中运用语言,并积累自己的实践体会,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互动,先说说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积累了怎样的语感,然后再尝试思考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发的作用。最后再尝试通过仿写等活动进行实践,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习得相关的语言点。
在组织学生学习必修一的《想北平》的时候,鼓励学生展开语言实践活动。首先鼓励学生深情地诵读文章,并说说文章中有哪些词句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北平的情感。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在文章中写出情感,如何让文字的运用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如有学生认为:“文章的词句十分平易近人,让人觉得仿佛是有人在你的耳边说悄悄话一般。”还有学生提出:“作者选择的都是最具有北平特点的景物,而且在叙述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所以读来更加感人。”最后我组织学生在积累语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展开仿写的活动,尝试以自己的家乡作为写作的对象,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者洪镇涛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来训练并形成语感。不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围绕自己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这样能让学生加强巩固运用,强化对于语言的学习。
3 复述表达,融入情感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明白了如何运用语言,下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尝试进行有感情的表述。为了让学生的语感更为丰富,组织学生参加到复述表达的活动。学生可以将课文作为例子,展开有感情的诵读活动,然后过渡到有感情的复述,最后说说自己对文章的体会。
在学生阅读必修二的《祝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复述表达的方式丰富自己的语感。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祥林嫂、鲁四老爷等文章中的人物,然后从其视角出发表述故事。在表述的过程中,学生要揣摩该人物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该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该人物为何会选择如此处理问题等。这样学生就在表述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并尝试在表达中体现出情感。如有学生在描述祥林嫂时认为,祥林嫂其实也知道自己对别人说儿子的事情时,别人其实并不在意,但是她却还是忍不住会说,希望能得到人们的同情。最后,鼓励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如可以让学生说说:“鲁四老爷被塑造成一个顽固而保守的人,你认为他的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吗?”
在组织学生进行复述表达的过程中,尝试将比较阅读融入到教学中。为此,笔者鼓励学生将文章中的句子换成其他的说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说说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体现的情感是否一致,这样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学者洪镇涛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笔者在教学中也积极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在复述表达中学会有感情地个性化表达。这样就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单丽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有效方法[J].语数外学习,2013(5).
[2] 罗娜.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课程学习,2012.
[3] 何英.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初探[J].课外阅读,2013(6).
[4] 荣云.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中学语文,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