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莹莹
摘 要: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舒适恬静的隐逸生活而著称,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是英译上的一座高峰。本文拟进一步探讨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文化差异对王维诗词翻译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汉译英 翻译策略 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03-01
1 引言
目前,学术界对王维山水田园翻译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一些译者以“以我观物”的方式解读和转换原诗。但王维山水诗的语言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也不是简单的理性判断。以自我的情感为介入点,会违背原诗的主体性思维。学界对中西文化差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词翻译影响、翻译王维诗词中的切入角度、翻译王维诗词的原则有一定研究。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王维古诗词翻译造成的影响,深入探究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王维山水田园诗词的翻译,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王维山水田园诗词英译的原则,希望为王维山水田园诗词英译及其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启示。
2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体现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途径,而中西方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将直接影响翻译。
2.1 宗教信仰差异
西方信仰基督教,god一词在英语语言中出现频率很高。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合一”的现象十分显著。所以中国的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用“god”直接进行翻译是不恰当的,多数译者采用音译和注解相结合的方法,直接保留中国文化特色。
2.2 语言文化差异
在中国,“龙”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代表了皇权的威严,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所以会有“龙子龙孙”、“龙马精神”等词来赞美“龙”。然而,在西方,“龙”不是中国的对等物,代表灾难和邪恶。因此,如果只从我们自己的文化角度来看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理解语言的真正意义,不能仅用中国文化去理解和认识这种差异。
2.3 价值观念差异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为个人成就而骄傲。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不提倡炫耀个人荣耀,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通常谦虚地赞美别人,并且有一套谦虚的说辞,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you(谢谢)”以表接受。
3 王维诗词的特殊性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运用自然、简洁的语言和绘画技法,以高度的意境和清新的自然来描绘特色风景。他善于将绘画的艺术手法融入文字的描写之中,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直接性、感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从而缩短了读者从文字概念到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
3.1 立体空间结构的变幻之美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王维诗歌的艺术表现之一。诗歌中描述的画面远近、大小的安排不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也就使得诗歌的意境具有了立体感。例如《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一句言山高峻,“连山接海隅”一句写终南山与其他山连绵不绝,王维在纵向维度上和横向维度上的延申,形成了二维平面上高远的均衡美。
在王维的诗歌中,自然景物以绘画的方式进行综合整理,与文字相结合,形成了层次分明、意境高远的复杂立体感。
3.2 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描绘自然,也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景物和情感极其生动,不需要过多润色,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王维最富盛名的《山居秋暝》一诗,将这种意境传达至极点——空山、新雨,秋夜,月朗星稀,竹林里传来浣衣女阵阵的笑声,宁静的荷叶丛中渔舟轻盈地迎着月光驶去……在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的描寫中,创作出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景。
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结构的变化又有和谐之美。且存在一些较为一致的表达特点,例如:句法结构松散,词性灵活,王维从诗歌中淡出,任凭诗歌自然呈现。
4 跨文化视角下的王维山水田园诗词音译策略
4.1 顺应王维山水诗词翻译的原则
翻译王维诗歌时,要基于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更深一步的通过诗歌所传达出的心境研究诗风,也要契合目的国家的民族文化特征。最重要的是,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意境传达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以充分保证诗词英译的文学审美以及思想文化价值译者在利用图式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在语言特征、语法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以调动自身相应的语言、形式及内容图式对原作品进行准确翻译。根据文化差异和读者的审美情感,译者应采用直译、加注或填空的方式,以体现诗歌的空白美,最大限度地展现王维诗歌的独特意义。
4.2 以“诗语缺省”为切入点,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审视
以物观物是北宋邵雍的美学观。与“以我观物”相对。摒除情感,空明其心,物我两忘,与物浑然一体,才能达到超于物而不牵于物的境界,观照一切物性。
叶维廉教授详细分析了中国古诗及其美感的语法表现,先生认为中国古诗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以物观物”式的诗语,并指出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国诗歌在西方世界被译者歪曲,使译入语占据主导地位,掩盖了古诗的内在美。汉语灵活简洁,中国古代诗歌更是简洁到了极致。诗句从不拘泥于语法,所以翻译时要达到不知有我,即不知有物,遂与物相忘的境界。
5 结语
在中国大力推崇中国文化的当下,通过研究王维的诗词以此传播中国文化魅力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传达诗歌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内涵。将这种诗歌的意美、语美、音美、形美发扬光大。这些艺术的瑰宝不仅应该让国人欣赏来汲取古代智慧,它们也应该让世界领略它们的风采,从而感受中国文化,领略艺术风情。希望本文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玉嘉,刘华文.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8(6).
[2] 马瑶.以物观物视角下中国古诗缺省现象英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 蔡丽慧.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4] 李亚峰.文化差异对中国古诗语言英译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