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0-03-03 21:06王姗姗潘华女
教育观察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系旅游

王姗姗,潘华女

(1.黑河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2.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旅游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生活品质日渐提升的现实表征。在我国现代科技与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旅游、民宿旅游相融合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这对我国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然而,在人才供给层面,我国旅游业却存在明显的“供需错位”现象,即学生到岗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所学理论知识与旅游事务相脱节,进而导致学生难以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无法真正参与到旅游岗位之中。[1]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不契合,旅游岗位与教育目标不对等。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逐渐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主要的发展目标。而切实落实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则是破解高校旅游人才培养难题、满足旅游产业实际需求的关键要素。因此,高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脱节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对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旅游人才需求逐渐增加,敦促高校不得不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提升生源质量,扩大学科建设规模。但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实践、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的问题,使旅游人才呈现出理论知识丰富、职业能力薄弱、实践意识低下的问题。可以说,这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学校没有根据社会动态构建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使教育模式一直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专业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教学理论一直局限在理论传授阶段,难以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职业发展的层面,探寻出全新的教育途径,极大地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缺乏

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对师资力量和实践平台有较高的要求。[2]然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旅游专业实践平台在实践效果和整体规模上与旅游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78%的教师都属于教学型教师,严重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经验,在教学层面上对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造成了阻碍。这些因素使学校难以根据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构建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如果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会导致学生培养局限在理论教育及知识积累的层面,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有效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偏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相对薄弱,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学习问题。首先,在教育层面上,学生群体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在小初高阶段便形成了严重的固化思想,对考试成绩的要求较高,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其次,在新经济形态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增速开始逐渐放缓,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创新创业的代价,使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最后,在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上,旅游管理专业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无法从课堂教育的层面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为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拥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旅游管理人才,需要梳理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深入行业研究,转变专业教育理念,逐步构建“岗课赛协同,政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等教育力量,高校实施岗位、授课、比赛相互融合的培养机制,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使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充分结合,进而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岗课赛协同,政校企融合”的培养体系是以校内外协同发展为主体,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前提,所形成的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3]通过落实该体系,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具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能够构建推动产业变革、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系统。在理论研究层面上,该模式可以有效彰显企业、学校、政府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具体构建思路上,旅游管理专业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市场需求情况,切实做到“岗课融合”“课赛对接”,激发学生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首先,在培养理念上,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吸纳现代教育经验,形成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在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的传授下,关怀学生、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可以使高校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构建动态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应用型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行业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专业型、实践型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保障课堂教育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实践教育与社会经济相契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高校所构建的培养体系缺乏动态性、可行性,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出灵活的、动态的、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最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内涵不仅体现在实践人才培养上,更具体表现在岗位任胜力、合作能力、抗压能力、职业素养、创造能力、管理能力、道德教育等层面上。因此,高校在构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应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获得实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同时,掌握其他层面的岗位知识、理论知识,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路径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为切实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理论应用能力,高校应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开展系统学习、调研工作,开展组织研讨、专家论证等学术交流活动,逐渐形成联合旅游协会、发展改革委、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龙头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4]具体的实施路径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第一,高校、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应联合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构建实训实习基地,开发课程资源,确定宏观格局;第二,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情况,联合旅游委员会举办专业赛事,譬如导游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第三,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政府机构主办的“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使学生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第四,高校可以与旅游企业构建“订单培养”机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构建促进发展,提升课堂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衔接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还要积极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旅游企业中引入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技术型教师。

(二)构建岗课赛思维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岗课融合。旅游管理专业在深入探析导游、前台、餐饮、客房等核心岗位群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及职业发展需求,构建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并根据相应的职业标准将岗位知识和课程内容、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融合起来,提升岗位培养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其次,课证对接。旅游管理专业应将餐饮管理与服务课程同酒店服务员资格证相对接,将旅游法规、导游业务、导游基础课程与导游资格证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群体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最后,课赛对接。高校应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等课程与导游服务、中餐主体设计等技能大赛相对接,使创业基础课与我国各类创业活动相联系。此外,高校要落实导师制度,将实践训练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带领4—6名学生,展开相应的旅游管理实践活动。而在制度层面,高校应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支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群体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项目等活动,使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资源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通过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挖掘出优质的课程资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高校要构建慕课机制和在线课程体系,如导游业务、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学生结合行业发展实际,看待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更充分、更确切地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第二,高校要通过在线课程或慕课,构建翻转课堂体系,弥补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媒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效率。第三,构建动态化的教材机制。我国传统的教材体系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从专业教材中获得最前沿、最全面的行业发展知识。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构建教材体系时,要采用实体教材与虚拟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即用实体教材保留旅游基础知识、方法及体系,用虚拟教材延伸旅游管理知识范畴,使学生更加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第四,高校要以学生为核心,引导学生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优化学生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提升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交流质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构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高校、政府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功能,使课程与证书、岗位、竞赛相对接,通过岗课融合、课赛对接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将课外实践与课内实习融合起来,真正实现课外课内相互联动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系旅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旅游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