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泾川县第四幼儿园 史佩云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幼儿园是最基础的教学园地,幼儿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模式与中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富有特殊含义,通过日常传统文化活动,让幼儿在文化熏陶中身心茁壮成长,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为此,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予以分析讨论。
历史的车轮在悄无声息中将民族文化刻入每个人的骨血,一个国家想要屹立于世界就要拥有独立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因时制宜的节日渗透、因地制宜的活动渗透、因情制宜的亲子渗透以及因教制宜的教学渗透等教学方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使其在成长道路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幼儿是人生成长关键时期,幼儿阶段的思想认知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认知行为。随着国家新课改深入推进,传统文化知识在我国地位越发显著。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基地,应秉承传统文化使命,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带领幼儿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增加幼儿民族认同感。另外,在日常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效结合,通过观看小视频、讲绘本故事等教学活动方法,让幼儿懂得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明确每个传统节日的意义。由于幼儿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需求各不相同,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心理特点,设置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传统节日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文化氛围。
例如,在元宵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进行花灯制作比赛活动,并将幼儿与家长制作的花灯悬挂在校园内,激发幼儿制作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让形式多样的五彩花灯烘托出元宵节文化氛围,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在清明节,幼儿园应组织幼儿及幼儿家长进行扫墓,并为幼儿讲解英雄故事,通过清明节活动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五一劳动节,幼儿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了解认知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使其明白不同职业的工作岗位都极其重要,各行各业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职业需求,避免幼儿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产生拜金心理,使其明白各行各业毫无贵贱之分,只要凭借自己双手获取的劳动成果就是最光荣的。由此可见,通过因时制宜,在节日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既能让幼儿懂得各项传统节日的来历,又能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平和待人,谦逊有礼,为幼儿今后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最近几年,我国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教育冲击,许多家长抱着“国外月亮比中国圆”的心理,将中国传统文化贬低得一无是处,未能充分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没有真正理解快乐教育、自由教育的含义,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高兴便无须遵守任何规矩。这种错误的教育观点致使社会中出现许多“熊家长”“熊孩子”,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因地制宜,借助班级各项活动区域,依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熟知的本土民族文化为着手点,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予以有效传承。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可以将本地饮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带领幼儿制作月饼、小笼包、花生酥等美食。为了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传统饮食文化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及幼儿家长制作月饼时,应为幼儿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月饼来历,使其了解懂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当地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参观,教授幼儿剪纸技能、书法技能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知书达理,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中国人之浩气,避免幼儿在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成为不懂规矩礼数的“熊孩子”。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正确引导显得极为重要。幼儿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幼儿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教育步调一致,幼儿园教师应在微信群定期传送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以及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效,还要及时为幼儿家长传送最新教育信息,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当前最新教育趋势,使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证家长日常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步调一致。为了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幼儿教师可在亲子活动中设置成语接龙、古诗词表演等亲子游戏环节,这样幼儿便可在家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促使幼儿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身心健康茁壮地成长。
例如,教师在开展“成语故事趣味多”的亲子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家庭准备一个成语故事,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表演。有的家长带领幼儿表演“郑人买履”,有的家长带领幼儿表演“刻舟求剑”,还有的家长带领幼儿表演“狐假虎威”。该种表演形式既能让幼儿理解掌握成语含义,又能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促使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幼儿在学习朗诵等教学环节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使其产生民族归属感。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收集整理零散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筛选、分类、创新等方式使其融入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还要依照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促使幼儿在故事、游戏、朗诵等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提高幼儿传统文化素养。幼儿园在开设教学课程时,还要根据幼儿接受能力将传统文化内容以独立课程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为此,幼儿园可以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在幼儿园内开设围棋课、书法课、剪纸课、武术课以及民间舞蹈课等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并在幼儿一日三餐中教授幼儿餐饮礼仪,让幼儿了解掌握餐桌文化,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另外,幼儿园还要注重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借助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等文化知识为幼儿展现中国优秀民间艺术,让幼儿在园内文化氛围中掌握传统文化内容,借助环境创设增强幼儿情感认知,使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能与传统文化优化、结合,以便幼儿时时刻刻感受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游戏的形式,利用废旧纸壳箱做成一条长长的巨龙,带领幼儿开展舞龙游戏,让幼儿了解龙图腾的来历,为幼儿讲解上古神话故事,以此激发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舞龙游戏环节中,掌握舞龙游戏技巧,促使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在晨间活动中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推铁环、跳皮筋、丢沙包等民间传统游戏;在午饭后,与幼儿一起朗诵民间童谣;在幼儿午睡时为其播放悠扬动听的民间音乐,为幼儿讲述民间趣味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时时刻刻接触感悟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生活化,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有效结合,将传统文化变成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让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阶段作为人生极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应秉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各种传统文化节日的来历,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使其时时刻刻都能接触、感悟传统文化。另外,为了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幼儿园还要注重开展亲子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日常活动宣传让幼儿家长充分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下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