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慰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邓双学校 四川 新津 611400)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阅读量大,坚持阅读的学生的语文成绩一般比较优异。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明中学生应该达到270多万字的阅读量。但是目前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把阅读看成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愿意进行阅读,这样是的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学生的这种想法,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爱上阅读。
1.1 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课时的阅读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阅读只是依附于语文教学活动而存在的,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安排阅读课,也穿插着语文知识的讲解,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只能按照教师的思维去理解阅读内容。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阅读课上,教师也发挥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支配学生的阅读内容,这样不仅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还会让学生反感阅读,起到相反的效果。
1.2 只选取跟教材相似的内容进行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课时,往往以教材作为依据,选取与教材相接近的阅读材料,对于一些长篇小说,只是选取其中的片段,这样学生就不能掌握整个故事的脉络,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形成自己见解。有些学校因为教学条件有限,没有大量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学生只能将语文课本作文阅读资料,这样的阅读是有限的,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3 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平时的作业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阅读作为课外活动不能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阅读对于语文的促进,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短时间不能显示出来,让学生感觉阅读是没有效果又浪费时间的事情,这也是学生不能正确认识阅读的另一个原因,学生情愿花大部分的时间在字词的读写上,因为这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1 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在学习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好与否不仅关系本学科,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科,只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才能读懂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便于更好的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更好的领会语境,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现阶段,尤其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阅读是浪费时间又没有意义的事情,好多人依赖电子产品不愿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告诉学生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且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资料和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2.2 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虽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并不是只依附于语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教学活动中,好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的独立性,只是把阅读安排在语文课中,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活动环节。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在阅读环节中匆匆读完课文,并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只是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并不能深刻的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因此为了促进阅读教学,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因此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的图书馆去选取适合的书进行阅读,只有多读书,获得足够的精神食粮,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进行阅读时,教师不要做过多的干预,学生可以随意的选取自己喜欢的健康书籍,要多鼓励同学间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同学之间的交流更是不叫保留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的阅读才有意义,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 创建优良的阅读条件。学生不愿意阅读一方面是阅读的效果不明显,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书籍和合适的阅读环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阅读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创建优越的读书环境,例如可以创建班级读书日,学校的学生、班级较多,统一进图书馆读书是不现实的,学校可以根据班级安排不同的读书日,让学生定期分批次的进入图书管阅读;也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读书角,放一些适合初中生的书籍,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作品,让学生自行购买后在家阅读。只要让学生多接触书,置身于阅读的环境,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感染,也会不自主的看书,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素养。
总之,阅读是一项积极向上的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视野。在当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不爱读书,不明白读书的意义所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提供有力的阅读环境,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让学生逐步的接受阅读,爱上阅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