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①

2020-03-03 23:17宋文华
关键词:应用文教师应驱动

宋文华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国家近几年持续深入实施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推动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逐渐受到各界人士与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对课堂的关注、探究、创新以及落实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执行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形势下的趋势,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教研以及教学的主要工作与课题。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并不隶属于专业课教育,在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下,应用文写作作为基础性教学内容,虽具备较强的实践特征,但当前处在边缘化困境,较难受到重视。然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这一困境,将学生作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以及实践教育,可获得最佳的教育成效。

一、任务驱动法概述

(一)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法是将构建主义用作其核心体系,在这一基础上演变发展为新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大纲要求的教育内容科学划分为独立的学习任务,教学时经将处理任务与完成任务视作达成教育目标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是任务驱动法的规范者以及引导者,学生群体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简而言之,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学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实现自身在教育活动中额度主导性。将学生视作参考点,在学习时激发学生群体的潜力以及兴趣,培育学生可独立完成任务的才能。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实施任务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优化教学成果,以此来达成应用文教学目标。

(二)任务的原则

第一,可行性原则。应用文写作教师设计的任务需具备可操作性。第二,适应性原则。依据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求,教学节奏与进程以及学生们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任务,使任务体现出阶梯型状态。第三,目标性原则。根据并参照教学要求与阶段性教育目标,规划与设计相关教学任务。教师应将需要讲授的知识渗透到实际任务项目中,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第四,开放性原则。在具备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合理给予学生群体自主选择与空间时间的可使用范围,使学生发挥自身发散性思维。教师可增加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沟通,在针对学生个体学习现状的前提下,设计差异性的教学任务。并且,教学任务之间应具备可比较以及融合的特征。总而言之,教师实施任务设计时,应将学生群体需求以及生活情境作为基础,融合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后发展要求等特征,设计出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

(三)任务的概念

任务多指一个人需完成的工作内容。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任务即源自生产一线,通过教学加工,配合学生专业与职业的学习任务。任务设计作为整个教学体系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工作者在课前细心设计的,蕴含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任务,使学生群体通过“任务”自觉、积极学习知识,并完成教学任务。

(四)任务驱动法特征

任务驱动法基础特征即“将任务作为主线、学生作为主体以及教师作为主导”,三者间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确立任务的核心内容。在应用任务驱动法实施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呈现当前设计任务与确定任务核心内容是关键要素。应用文相应教学中,教师应将任务视作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使任务融通于每个教学环节,并作为教育主线。其次,发扬教师主导作用。任务驱动法,应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任务驱动法背景下的写作教学中,不但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学者,还是学生群体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以及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内容及目标,制定具备针对性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学习状态,渗透相应情境要素,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在写作课堂中自觉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才能的培育。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并对实时调节学习任务,可依据实际现状为学生供应支持与帮助,持续激励学生,使学生可高效完成任务。最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群体具备热烈的求知欲,在激发其兴趣的同时,使其对下个任务充满期待。此外,教师应加强学生提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才能,并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群体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群体具备优秀的合作学习以及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学习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中,学生群体可经过学习取得智力的提升与发展,知识面延伸以及能力提高等学习需求。同时,包含学生个体人际交往才能以及情商的培育。人本学习主义可使学生明晰自身价值观,调动自身潜力,并将上述多层面因素经过学习达成理想状态。任务驱动法倡导主动学习的教学观念,注重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群体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学习方式以及形成与之对应的能力。

(二)智能多元理论

20世纪80年代前,学术界对于个体智力评价,是将语言以及逻辑智力作为参考指标。直至智能多元理论被提出后,其冲破传统理论的限制,认为不同个体间均在具备独立性的8种智力模式。例如,将语言智力作为研究范围,其评价内容包含听说读写四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呈现在具备灵活使用语言的才能。观察智力包含对自然事物形态的准确辨认与有效把握。个体智能间具备差异性,不同个体自身也存在智能弱项与强项间的组合与对比形式。在此理论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是为挖掘与引导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建构学习理论

基于建构主义下的任务驱动法,蕴含构建学习内涵以及构建心理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主要构成。建构学习理论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学习思想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教学任务不但是呈现知识的系统化注入,还应包含任务设计的多元化,以及学生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环节的认知主体,是任务过程的实施者,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在实施指导实践形式的教学时,建构学习理论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中,与情景的构建和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紧密相连,需要经过具备现实价值的建构完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因此,建构学习理论的意义与价值被充分呈现。

三、应用文写作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交流和表达作为应用文写作内容之一,听说读写以及欣赏等构成应用文写作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正确地表达口语,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同时,口语表达也是学生个体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强化学生交流表达能力逐渐作为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可营造情境,并提出相关任务。例如,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某个医院的护士,当下医院准备招录一名护士,发现老同学可胜任这份工作。这时,应通过何种方法向人事工作者进行介绍。针对这一情境开展表演。在接收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讨。随后,教师应指定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结束后客观评价学生,最终选择表演最佳的小组。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群体交流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才能

写作教学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保障。因此,教师应培育学生欣赏以及阅读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首先,教师为学生确定任务内容,公布任务规划。在应用文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更深层次地理解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为使教学任务有效完成,教师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每组分配一定量的任务。在任务实施中,可带有竞争内容,以此鼓励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鲁迅著作《祝福》,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在掌握欣赏阅读文章的写作方法、作品结构、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深刻感知其人生经历。通过这一方式,促使学生提高自身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培育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渗透

(一)任务设计

在应用文写作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应制定符合教学与学习主题的目标。目标设定应科学、贴合实际、真实,并具备一定挑战性与吸引力。然后,教师依据任务呈现的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应用所学实施,自觉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依据上述原则,在讲授“请示”一文时,参照教育目标,融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例如,由于学校供暖系统故障,教室与宿舍难以正常供暖,需提前一周放假,请同学们在学校视角下完成请示任务。任务目标包括:学校应请示的部门,完成这一工作应编撰何种公文,文章内容、结构、语言以及格式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任务背景下,进行新课时的学习。

(二)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作为任务驱动法的主要环节,是任务的实施过程。学生作为执行任务的主体,在任务执行中,教师应科学引导,并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确保任务有序完成。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例文,讲授新知识;探讨病文,与学生共同分析与探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病文,与学生进行思维互动,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例文、病文分析的前提下,教师应回归到任务中,要求学生依据任务完成“请示”文章的写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时给予学生指导。经过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产生一定自信与成就感,有助于鼓励学生持续学习,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作为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步骤,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结果的评定。经过上述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构建自身知识架构,但仍未完善。因此,教师应经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落实健全学生认知架构,完成教育目标的目的。在实际执行中,应先由学生阅读、分析以及探讨其他同学的请示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互评与自评的方式。小组间交流文章写作时遇到的困境,教师选择较为优质及较差的公文“请示”作品,指导学生实施评价,并鼓励学生阐述执行任务时遇到的难题以及其应用的解决方式。最后,教师对学生文章进行评价与归纳总结,为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应用文写作知识结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在学生未来工作以及实际生活中均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通过任务驱动法实现教育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实践写作中熟练使用课堂所学知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使学生群体带着目标与任务进行学习,在符合应用文写作教育本质与目标的同时,可强化学生发现、分析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群体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群体在应用文写作层面的水准与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文教师应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